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更容易获得贷款并不意味着创业更容易成功。全民创业,其实主要是两个群体,一是外出务工经商小有收入的农民工,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就前者来讲,他们外出务工多年,学会了一些技术,积攒了一定资金,有一定管理生产的能力,若有地方政府的积极鼓励和政府的金融帮扶,他们会有创业意愿。  相似文献   

2.
随着取消农业税及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惠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种田的热情高涨,许多外出务工的农民纷纷返乡要地种粮,由此引发一系列土地纠纷,成为影响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应引起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情省力》2007,(4):23-24
今年以来,我省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农村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午季粮油丰产丰收,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随着我省对外出务工农民培训力度加大,农民就业方式和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农民务工收入增长较快,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据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对全省3100户农户抽样调查,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民现金收入人均为2009.67元,首次超过二千元,同比增加309.78元,增长18.2%,农民现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速度增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李彪林 《发展》2012,(5):123-123
面对经济迅速发展,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我国的西部农村,由于长期受经济文化滞后、资源匮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民外出务工成了农村家庭增收的重要渠道。为追求家庭收入而外出务工的农民们,  相似文献   

5.
正据调查,宜宾县有外出务工的农民工26.1万人,其中省外务工16.82万人。农民外出务工总收入可达16.8亿元,农民人平创劳务收入可达18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37%。农民外出务工既增加收入,又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提高了素质。  相似文献   

6.
×村地处典型的黄土高原之上,可以代表西北农耕区农村的一般情况。此文以一种在×村出现的特殊的现象——目前农村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是老年人和妇女,大量年轻劳动力都在外务工为研究的缘起。展开探讨了西北农耕区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原因,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现代化进程以及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等不利影响,最后在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安耕 《发展》2023,(3):74-79
<正>一、调研的主要问题考察当前农村社会现状,可以明显看到外出务工农民群体在年龄、受教育程度、劳动能力等各方面相比留守村庄务农的群体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外出务工人员不仅有着更高的经济收入,而且可以向农村带来“城里的”新观念和新话语。同时当国家与乡村的经济关系由过去的“汲取资源型”转向现在的“转移资源型”(贺雪峰2018),在各类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8.
站在小农立场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资本经营为特征的土地流转,即使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却几无例外会降低土地生产率。今年春节回荆门老家,有农民提出盼望扩大经营规模,耕地连片。目前农民户均不足10亩的经营规模显然是小了点,若每户能有30亩的规模,一年两季,总收入可以达到5万元,纯收入超过3万元,农民就可以获得有保障的收入,可以保持完整家庭生活,就有了实现梦的感觉。这样的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农户,农业收入不低于外出务工收入,经济收入来自村  相似文献   

9.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规划,指明了我国农村的发展方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重大举措.而农民外出务工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合理有序正常转移的主要形式,关系到协调城乡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扎堆东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客观反映农村劳动力外出情况和特点,为制定农民工政策提供依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利用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及相关调查资料,对2004年农民外出务工总量、结构及其变动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主要结果如下: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新增433万人(一)2004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近1.2亿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2004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比2003年增加433万人,增长3.8%,增幅比2003年下降5个百分  相似文献   

11.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规划,指明了我国农村的发展方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重大举措。而农民外出务工是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合理有序正常转移的主要形式,关系到协调城乡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2.
农村家庭中主要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引起农村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造成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并直接制约着农村农业生产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需从提高留守人口的劳动技能、教育水平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反哺家乡一系列举措,使得农业生产发展不会受到牵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留守问题与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睿 《发展》2014,(1):64-64
正一、案例村基本情况(一)基本情况。灵芝乡尹岔村共有6社242户1 053人,耕地总面积3 814亩,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 280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 084亩,农户主要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2012年农民平均总收入7 1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560元。甘沟乡张湾村共有9社218户975人,耕地总面积5 194亩,收入来源是外出务工和果园。2012年农民平均总收入8 17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 750元。(二)劳动力现状及外出务工情况。两村共有460户2 028人,共有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陈婷 《发展》2012,(7):118-118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市场经济发展日趋繁荣,劳务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大,促使农民外出务工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农民外出务工投资小、见效快,收益较高,是其他产业不可替代的,而迅速发展成为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朝阳产业。农民外出务工虽然对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还存在着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地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今年3月份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了神州大地,紧接着部分地区又出现了洪灾和旱情。尽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战胜了非典病魔,也努力把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但不容否认,灾难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还是形成了很大冲击,特别是对近年来已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的农村二三产业、劳动力外出务工和畜牧业发展等,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加大了实现全年农民增收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重点是收入问题,“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发展劳务经济增收。近几年,澧县农村劳务输出每年都在10万人以上,年收入约8~10亿元,去年仅人均务工收入就占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6%。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已成为当前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责任,完善服务体系,落实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今后凡是农民外出务工,要为他们保留耕地承包权,免除劳动积累工,财政补贴培训费,解除…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受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于农业的收入出现了负增长,但由于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长,使得农民人均纯收入不降反增,尽管增速不尽人意。1999-2000年,农业纯收入下降了131.6元,而同期,农民工资性收入则增加了187.7元。从工资性收入的来源渠道看,农民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从非企业组织得到和其它来源得到的收入都在增长,但增加较为明显的是农民外出务工得到的收入。2000年,农民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人均达到240.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10.7%。今年上半年,农民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人均为111元,同比增长9.4%,占现金总收入增长量的20%。外出打工已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元北现象,发人深思,也从另一个侧面映衬出农业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任重道远。江苏省启东市王鲍镇元北村,全村1200户农民,55岁以下男劳力中九成外出务工经商,50岁以下女劳力中七成随夫外出、进厂务工或进城陪读。全村3100亩耕地,耕作主力军为老龄人口,土地收益每亩普遍低于1000元。  相似文献   

19.
石灵娥 《发展》2010,(7):88-88
近年来.外出务工成了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随之而来的是农忙时节农业劳力的相对不足。农闲时节搞田间管理还算过得去,但在抢收抢种的大忙时节就显得严重不足了。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认为,机械化跨区作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20.
济宁大田作物土地托管模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四化同步”的强劲动力。近年来,济宁顺应“三农”领域深刻变化,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着眼解决农民外出务工土地撂荒、农田分散种植效率低下、先进要素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困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依托供销社在服务网络、农资经营等方面优势,积极探索大田作物“土地托管”服务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