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特尔公司前CEO安迪·格鲁夫曾经说过:"老板总是最后一个得知真相。"这并不是一句玩笑。比如,前几年的三星手机电池爆炸事件,三星公司内部的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件事,而老总居然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打胜仗的思想》一书的作者认为,出现这种问题,除了公司层级过多,信息传递不畅,还有一种可能:组织内部的人会自发地按照各自的级别,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小圈子,信息的传播很难突破这种圈子。  相似文献   

2.
<正> 小吴来三利公司上班不到三天,就产生了要离开的念头。人常言:木不雕不成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当初小吴被公司"标准高得一般人达不到,管理严得一般人受不了"的招聘广告所吸引,因此做好了被"雕琢"的准备。没想到公司的管理严得实在经典,让自己处处碰壁,才三天就难以忍受,要打退堂鼓了。但同事的一句话激发了他待下去的勇气——你不妨把老板当做最重要的老师,你不是说严师方能出高徒吗?三年后,小吴已成为公司的骨干销售经理。提  相似文献   

3.
我的公司叫作Abracadabra Signs(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Ayr),在公司的市场定位方面,是由我自己亲自负责的。曾经有几年时间,我作为一名标识画家,到不同地方参与了各种的标识工程,直到1999年,我才回到安大略省,定居下来。我公司的业务主要是制作定制的立体标识。我自己本身是画漫画的,所以喜欢接一些看上去有点古怪的工程,对我来说是既有挑战性又有趣。  相似文献   

4.
廖娟 《销售与管理》2006,(11):24-25
曾经连工作都找不到,曾经跑销售半年没一单业务。曾经想创业没有一点资金。但是今天。他成功的拥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公司。所以,没有工作、没有业绩,这些都不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或许当时的他正在积蓄力量。一旦机会到来,爆发出的力量会让所有人震惊。  相似文献   

5.
李正曦 《商界》2013,(5):72-73
面子360搬进了新大厦,搬家前一天,周鸿袆自己悄悄去了新大厦,回来他对总裁齐向东说:"做公司这么多年,第一次有了自己公司的楼,而且这个楼还这么高,面积这么大,里面的装修这么花,心情很激动啊。"里子公司有了属于固定资产的大厦,本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太多的公司坠落大抵也是从有了新大厦开始的,因为创业精神和氛围逐渐消失。而"胜利"给很多人一种幻觉,俨然觉得步入大公司行列了。坏评"摩天大楼指数"既适用于一个国家,也不会放过一个区区的公司。建大楼长脸,最不济老板们也可以登高望远,指点一下江山,远比荣登富豪榜之类能更能让人心旷神怡。只是,"躲进大楼成一统",却会软磨硬泡耗掉挣钱的耐心和干劲。  相似文献   

6.
80后"农二代"张鑫,2005年7月,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进入武汉一家私营公路勘测公司做了一名测量员。刚进公司,他就发现大部分同事都毕业于重点本科。当同事们一起讨论野外测量等专业话题时,他竟不知所云张鑫有了危机感。他心里清楚,要想在人才济济的公司里占有一席之地,惟一办法就是把自己提到和同事一个高度甚或比同事更高。于是他借来勘测规范书籍,经过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7.
媒介     
《品牌》2005,(3):6-6
<正> 最后一群"莫希干人"尽管中国商界已被市场经济教育了二十多年,但是在它体内,仍残存相当数量的一批产权不清、出资人责权利不明、经营者价值以畸形方式体现的企业。与其产权体制的扭曲过时相反,这些企业中的一部分在高度市场化的产业里创下的业绩倒(曾经)相当辉煌,可谓"明星"公司。《中国企业家》将之称为最后的"莫希干人"企业。在这批制度隐患尚未解决的本土企业中,谁会成为下一个伊利、下一个健力宝?  相似文献   

8.
倪楠 《成功营销》2014,(1):88-88
正城市街头凭空出现一扇门,打开就可以"到达"你想去的城市。没错,这不是只有日本漫画里才会出现的情节,这个场景就真实地发生在了巴黎街头。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都会在某一时刻产生抬脚就走出去旅行的冲动,但这种冲动往往会被繁杂的现实条件所搁置。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可能成了当时你脑海中一闪而过最初的考虑因素。法国国家铁路公司SNCF把他们的交通工具"化身"成了一扇门,让人们可以充满童话色彩的"打开一扇门到达一座城"。更是以互动体验的形式传达了自己公司的  相似文献   

9.
周鸿祎 《商界》2014,(1):150-150
很多人把创业理解成几个哥们开一个公司,回去印几盒名片,我叫董事局主席,你叫首席执行官,自己的同学脖子上都挂上个C×0,名宁很洋气,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如果把这个理解为创业,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讲,用旧了的东西容易给人废物的印象,那么,旧东西真的一无是处吗?如果你看到美国现在有超过13万家公司都在做一件类似的事情,就是将用过的旧产品处理后重新销售(这种做法被称为“重建”),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这样重建的产品一年能为这些公司带来3000亿美元的销售额。对这些公司来说,重建还真是一桩利润丰厚的生意。  相似文献   

11.
《三联竞争力》2009,(8):23-23
曾经创立全球第一大保险集团AIG的老格林伯格(相对于70万亿资产)最后被自己的公司告上法庭。 2009年7月,法庭宣判莫里斯·汉克·格林伯格胜诉,但被自己的公司起诉,他更像一个失败者。  相似文献   

12.
我也有看法     
多年来一直在市场部工作,也就经常要跟广告公司接触,广告公司的朋友都非常善于推广自己,他们会邀请你出席一些广告、品牌的论坛,观看他们的出色表现,他们会拿出一些广告作品和获奖证书,告诉你他们公司曾经获得某某广告大奖,他们的创意总监是国内著名的广告策划人,甚至是广告界的泰山北斗,刚开始的时候,对这些公司、这些作品、这些名人都是怀着敬畏之情,然而,跟某些广告公司合作久了,圈内的朋友多了,才逐渐明白,这都是广告公司对自己的宣传炒作。  相似文献   

13.
画面淡入:黄昏中的城市景色。画外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曾经面临这样的抉择:是去做被要求做的事情,还是去做正确的事情。"一系列快速的跳跃的镜头引入杰克——一个拯救了公司的英雄。他告诉他的同事们:"我们必须把公司扩大到因特网上,否则我们必将灭亡。""这不太符合传统吧",一个同事说。"我的名字就是不合传统",杰克回答道。镜头转入一系列的幕后操作活动,然后杰克在汽车的追逐中以胜利的姿态出现在大家面前。这是好莱坞量新动作片的宣传带吗?不。这是 SUN 软件公司的一则广告。  相似文献   

14.
唐骏 《光彩》2009,(11)
一旦员工被你"感动"了,那时表现出的对企业的热爱才是真正的"文化"让企业的员工都喜欢企业,是一件很难的事。我曾在国内某网站看到一个调查,被调查的8万多人中有78%的人都说不喜欢自己的企业,更有87%的被调查者说想离开自己的公司。根结所在还是企业的管理,也就是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5.
想起自己这些年的创业历程,年收入过百万的王芸不无感慨地说:每个人的创业路都是无比艰辛的,道路布满荆棘,没有一个人的事业会一帆风顺。跨出校门走向社会创业艰难起步更难王芸大学毕业,来到一家公司上班。家庭经济状况拮据的她,本想能改变困境,让全家过上好日子,可是这份工作似乎只能保证自己的生活,要想发财致富基本上没有可能。王芸坚强独立,为了能多挣些钱孝顺父母,她常常加班,比公司其他同事工作更卖力。然而,公司一位和她年龄差不多的同事小刘,却因为和老总有不正当关系,被提升为秘书,每天在王芸面前晃来晃去地炫耀自己的名牌衣服和珍贵香水,还对王芸指手划脚的。  相似文献   

16.
李尔王这个“公司”之所以会不死,不仅是因为爱德伽和奥本尼会继承他的基业,而且因为,这个弱小的人并不只是在身位上做了王,同时也做了自己内心里的王。要成为一个好的公司,就是要做一个好的人,在内心里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尊严的王。  相似文献   

17.
冰火两重天     
《浙商》2020,(8):14-17
去年,美团CEO王兴在朋友圈说过这样一段话:“接下来几年,看拼多多的黄峥(左图)和淘宝&天猫的蒋凡(右图)这两个非常聪明的人如何较量,应该会很精彩。”作为谷歌中国曾经的同事,蒋凡与黄峥在前半段创业中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最后却又殊途同归来到了电商这个领域,区别就是在于黄峥是自己打造了一个电商,而蒋凡则在已经拥有用户基础的淘宝上在耕耘。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关》2005,(9):17-18
柳敏是苏州佳能公司的业务员,用她的话说,以前"几乎整天待在海关,只有晚上加班时间才能回到公司".现在她一个月才跑一趟海关.柳敏说是苏州海关深加工结转备案制管理模式使她获得了"解放".  相似文献   

19.
我的从业经历算是比较丰富,先是留校教书,然后列国有大型外贸公司,随后到外资银行做贸易融资,后来又去了国外的采购公司。直到自己不久前开了一家小公司,看到自己等外贸新手时不时的困惑,不免感慨,其实做外贸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原来是采购商,现在转换角色作了供应商,自己也时常去回想,在此, 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曾经的从业感受,从采购商的角度来看外贸业务员。  相似文献   

20.
谢丹 《网际商务》2004,(5):38-39
当我们决定做“新旧两代营销人的对决”这个选题,并且开始向业内人士采访、咨询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新旧两代人是怎么划分出来的,标准是什么?”何止是他们,就连我们自己也在不断逼问自己,为什么把某一个人归类为新的营销人,而又把另一个人归类为旧的营销人,这样划分够不够严谨,标准够不够统一。我们曾经为某一个人物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也曾经为某一个行业在营销上的死水微澜而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