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顺毅 《消费经济》2011,(3):3-6,10
本文使用2005—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房价如何影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价对消费贡献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在消费贡献率的不同分位水平上这种关系也普遍存在,而且在更高的分位点上,倒U曲线的拐点对应更高的房价。同时,增加货币供给有助于增强房价对消费贡献率的正面影响,缓解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商》2015,(30):278-279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波士顿地区1980年不同社区房价的影响因素,以分位数回归作为基本方法,初步探讨了一个地区除了经济发展水平之外的影响不同地段或者不同社区的房价高低的因素。使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避免了传统OLS方法对于数据分布特征严格的局限性,并且能针对不同分位上的不同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能够得出更加有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人口少子老龄化的现状,基于1999—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房价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选取少儿及老年抚养比两个人口子结构为影响因子,采用面板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少子化与老龄化对房价的动态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表明,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房价波动具有显著的动态传递效应。  相似文献   

4.
《商》2015,(10):187-188
本文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简单分析。对2003-2012年浙江省十一个市生产总值GDP与消费、净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DP与消费、净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不同分位数下,影响因素与GDP的相关性的程度都不同。比较了最小二乘法和分位数回归这两种方法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估计。最后对浙江省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31个省区1982-2011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核算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数,然后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各省区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效应较为明显,但在不同分位数水平及不同区域间,这种作用存在着显著差异.对东部地区来说,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强,对中西部而言,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力资本的作用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卢倩倩  许坤  许光建 《财贸经济》2021,42(1):107-119
提高社会信贷负担水平,降低居民流动性约束是当前提振我国内需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7-2017年省级行政区划单位面板数据,使用面板回归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债务负担水平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宏观债务负担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2)宏观债务负担水平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边际促进效应呈"V"型结构;(3)不同地区宏观债务负担水平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边际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宏观债务负担水平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边际促进效应在东北地区最为明显.因此,建议政府不断完善信贷市场,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居民收入,引导流动性投向实体经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实现消费的扩容升级.  相似文献   

7.
分位数回归作为一种半参数方法近年来已经广泛应用于VaR计算中。本文在Taylor提出的两种扩展的分位数回归模型下,通过对沪深股市的实证分析,将指数加权分位数回归应用于VaR估计中,并进行后验测试对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指数加权分位数回归更能体现序列的时变性,且在后验测试上要优于普通分位数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8.
外国直接投资对福建省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计算了福建省28个二位数制造业行业2001-200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年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总体回归以及分年份的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实证结果表明福建省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总体水平较低,增长趋势缓慢,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溢出效应相对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9年1月1日到2015年12月31日的主力合约收盘价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GARCH模型、TARCH模型和非递归分位数回归模型研究大豆期货市场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大豆期货市场VaR值存在明显被高估现象,GARCH模型与TARCH模型对市场风险的估计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分位数回归模型仍然存在高估现象,与经典回归模型相比,VaR值估计准确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先从宏观入手,分析房价总体的趋势,再基于计量经济学架构模型,对上海的二手房房价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回归结果表明,上海二手房房价主要影响的因素为所在楼层和是否有电梯、车位数和建造年代、周边配套设施、房间数、离市中心是否近。主要是用SPSS软件进行模型的建设和OLS回归,在微观层面上做出对二手房房价的影响因素模型,对影响因素做出解释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WTO关税数据库等数据,采用DID模型、分位数DID模型、面板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等计量研究方法,实证研究了贸易自由化、进口竞争对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从总体上不能显著促进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且不利于中低技术行业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但能够显著促进较高技术行业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最终产品进口竞争总体上不利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尤其是不利于低技术行业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但能够促进高技术行业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中间投入品进口竞争总体上也不利于中国工业行业技术复杂度的提升,尤其不利于低等和高等技术行业,但能够促进中等技术行业技术复杂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投资风险巨大,为了探索市场投资中风险控制的有效方法,文章采用分位数自回归模型对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的风险价值(VaR)进行研究,并将油价加入到模型中。根据实际数据与预测结果的比较,将国际油价考虑入内的分位数自回归模型对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风险控制具有良好的能力,为航运市场投资者提供了风险控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9-2012年31个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分权、房价和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房价的上涨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两者的影响具有区域差异,具体表现为:财政分权对东部地区房价上涨的影响要大于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依次递减;房价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相互影响具有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2011~2018年我国18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DID模型检验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主要通过城市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促进FDI数量增加和FDI质量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FDI数量和质量的促进作用在东中部地区、第二批试点地区更强。面板分位数回归显示,FDI数量在不同分位点上呈现“非对称U型”结构,FDI质量在不同分位点上逐渐提升。拓展性分析显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对邻近城市FDI流入存在“虹吸效应”。  相似文献   

15.
高铁开通缩短了时空距离,加快人员流动,促进知识溢出。本文通过2008—2015年269个城市面板数据,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探索了高铁通车对城市创新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通车能够显著的提高城市创新水平。但对于不同创新水平的城市影响存在差异,低创新水平的城市比高创新水平的城市从高铁开通中获益更多,高铁开通将缩小区域间创新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张海云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185-186
运用分位数回归法和参数法计算沪深300指数的VaR值,比较结果发现分位数回归VaR模型要优于常用的参数法。将分位数回归方法引入VaR计算中,为金融风险度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分位数回归的VaR模型,对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市场风险进行了度量,实证分析了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指数具有尖峰厚尾、聚集效应的特性;同时,进一步拓展了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来测度在险价值(VaR)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探究流通集聚对我国居民消费分层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流通集聚对边缘型消费层、负重型消费层、新兴型消费层、富裕型消费层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集聚会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且该作用在不同消费层级中存在差异,其中对边缘型消...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3年~2013年的数据,基于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金融发展对房价上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在总体上推动了房价上涨;金融发展与房价上涨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它对于房价上涨的弹性系数从0.14降至0.08.根据研究结果,从金融发展角度提出相关建设性意见,力求对房价过快上涨问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1990-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研究政府财政支出是否具有挤出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动态面板GMM模型的分析显示投资自身具有强烈的自相关性;投资具有通货膨胀效应,而且和消费具有互相抵消的效果;挤入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存在,而在中部则不存在,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导致了挤入效应上升;分位数回归的结果显示挤入效应具有明显的非对称性,在较小和较高水平的私人固定资产投资水平上挤入效应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