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雨花香》和《通天乐》历来被认为是拟话本小说集,此说未见置疑。本文认为,这两部作品专为“劝善”而作,是明清时期道德善书与拟话本小说相结合的产物。具体而言,二书借鉴了小说的编创手法,思想内容则是明清以来劝善思想的图解。从故事结构到主要思想,二书都更接近道德劝善书。  相似文献   

2.
郑志清 《消费导刊》2012,(8):158-159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在“规章制度磐的内容和定位上有着很大的差异,从《劳动法》到《劳动合同法》,在规章制度的定位问题上,我国实现了从微观到中观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刘梦露 《商》2014,(21):91-91
《目标》一书中,高特拉克博士生动地以小说的形式阐述了制约管理法,尤其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从小说情节中归纳整理出有效利用资源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管理融入其中。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方法,并扩展到个人组织的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4.
刘馨丹 《商》2014,(52):149-149
作为西方经典巨作《圣经》,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都从它的身上引经据典,折射它当中基督教思想的斑斓色彩,霍桑的《红字》也不例外.从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寻找到很多处的圣经元素例如人物元素、“替罪羊”元素、意境元素、情节元素等.正是这些圣经元素的巧妙运用,使《红字》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光辉,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5.
马卓昊 《商》2013,(23):372-372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历史上著名作家施耐庵所著,其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十分典型,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极具典型性。本文主要针对原创《水浒传》中比较典型的一种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让广大读者更加清晰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和对现实社会中人性的写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杨慧云 《品牌》2014,(12):126-126
《尔雅》是一部字书工具书,按照目录学的划分标准本应归入到小学类,而在《汉书?艺文志》中,《尔雅》却被归入到了《孝经》。本文就拟从这一悖谬出发,分别分析《尔雅》及《孝经》,再结合当时的社会风尚,进而探讨班固此举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罗祥玉 《商》2014,(13):65-65
冯至创作于40年代的《十四行诗》有着不同于其早期诗集的特点,充满动乱和战争的年代,面对特殊时代的现实,他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思索生命以及死亡,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融入到火热的热情中,同时不遗余力地把其心血都灌注到了他的创作《十四行诗》中。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从苏州发端,渐次扬州、金陵,曹雪芹及其《红楼梦》与扬州的关系一直为红学界所关注。《红楼梦》中关于扬州的风俗民情、扬州风景、扬州方音的描述,反映了作者的扬州情结,也反映出曹氏家庭的兴衰和扬州的关系。对这方面内容进行分析评述,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9.
朱姗 《中国市场》2009,(9):136-138
本文从《暴风骤雨》与《林海雪原》中"党的代言人"形象对比入手,分析了在这两部内部结构趋近一致的小说中,不同的情节设置下萧祥与少剑波形象的差异,得出萧祥形象趋近于"扁形"、少剑波形象趋近于"浑圆"的结论;并通过探讨两部小说中情节设置对人物形象的影响,指出即使在受时代背景与意识形态影响较大的"十七年"小说创作中,在"叙事文"层面,时代与政治因素并不能超越情节影响人物的形象,情节仍然是影响小说人物塑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苏芳 《科技转让集锦》2014,(23):186-186
小说《灰烬之城》是美国作家卡桑德拉·克莱尔笔下“圣杯神器”系列小说的第二部。小说《灰烬之城》中男主人公杰斯·维兰德寻找自身存在价值与意义的旅程以及杰斯·维兰德所进行的自由选择使这部小说具有存在主义色彩。小说《灰烬之城》所蕴含的存在主义思想给中外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功能语言学的三大纯理功能人际功能出发,通过两版本中节选的几段话分析《红楼梦》原版和少年儿童版的异同。前者是带古文风格的成人文学,其幽默,生动,细致入微的语言反映了社会现实。小说成功实现了和读者交流感情和思想的目的。而儿童版的小说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简单,生动,简洁,连贯的词语成功地向儿童讲述了封建社会的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激发少年读者的阅读原版小说的欲望、从这方面说,儿童版也是起到了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阿运锋  王倩 《消费导刊》2009,(10):215-216
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虽然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无法和《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在写作手法上对先它产生的经典小说的借鉴和模仿表现在许多方面,本文主要考察《镜花缘》的创作过程与几部经典白话小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昆德拉的《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两部作品糅合了不同的美学质素,实践了这位文学巨擘的艺术雄心.人生的错位、人性的恶俗和人格的分裂,包括基于此而产生的怀疑态度和离别情怀,共同促成了小说中精神生态和美学的联姻.以精神生态理论为视角,探讨作品中的荒诞之美、意象之美、悖谬之美,启迪人们关注现实社会的精神失衡问题,凸显了文学艺术干预生活的实践意义,也为小说的后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所谓《马桥词典》和《暗示》的文体创新,其实从中国最古老的小说传统借鉴不少.遗憾的是由于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现代西方中心主义的确立,中国现代文学在向西方学习借鉴的同时过于忽视自己的文学传统,以至于忘记了自己曾有的文学传统.韩少功以自己全部的文学表现力和思想穿透力,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传统和西方最现代的文学精神间汲取营养,为当代中国文坛创造出全新的小说范式:第一次让语言取代人物成为小说的主角;让环境取代逻辑成为小说的主宰;让思考问题的过程、方法成为贯穿小说始终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及出版于2000年的《普拉斯未经删节的日记》中体现的母女之间的隔阂与敌意,讨论1950年代美国社会中母女关系的分离倾向。同时,结合其母亲整理出版的普拉斯的《家信》,从母女话语中的不一致解读母女对话的障碍。在如何建构母女间的纽带成为女性主义者关注焦点的今天,本文回到1950年代寻找母女关系的症结,力图为肃清母女交流中的壁垒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陈敏  李钧 《商》2013,(8):293-293,246
《实践论》、《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最杰出的哲学论著,在指导中国具体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通过对《实践论》、《矛盾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来源的分析,并阐述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贡献,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实践论》、《矛盾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彦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99-200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要想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对话描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文学翻译的实践中,对话的翻译也备受关注。通过对《红楼梦》译本中对话译例的分析,探讨小说翻译中如何把原文的精神实质和风格韵味移注到译文,从而准确传神地传达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孙宾 《商》2014,(43):144-144
《边城》与《苔丝》两部作品中都有典型的企慕情境,两者在企慕情境的营造及人物设置上,都具有相似性。但由于中西方文学传统不同,企慕情境在《边城》中形成了“可望不可即”的整体的美学意境,它的悲剧性意蕴是诗性的;而在《苔丝》中,企慕情境则作为小说情节必要的一环,作者通过对其的拆解,达到了戏剧性的悲怆,形成了与《边城》完全不同的悲剧性意蕴。  相似文献   

19.
陈慧 《广告导报》2004,(5):130-130
《少年天子》根据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凌力同名小说改编;创作过《本命年》、《菊豆》、《秋菊打官司》《漂亮妈妈》、《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剧,却一向只编不导的知名作家刘恒,此次却出人意料编、导一肩挑,并声称:“不好看,找我”;原则上一不接拍古装戏,二不到北方工作的潘虹硬着头皮在冬天的北京拍戏,挑战《康熙王朝》中斯琴高娃版老年孝庄和《孝庄秘史》中的宁静版年轻孝庄;青春靓丽的郝蕾完全投入到皇后的角色中,发疯难自拔,以致于拍片期间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神经兮兮的:出演顺治的邓超,去年刚刚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有着英俊的外形和出色的演技,他不仅演出了顺治性格中暴躁易怒的一面,也演出了顺治在操持国家大事中的辛苦以及他对生活、爱情的理解,还倾力献声,为该剧演唱了片尾曲。  相似文献   

20.
沈翔 《中国广告》2021,(4):39-40
从2003年到上海工作开始,接触的第一个广告行业专业媒体就是《中国广告》。十八年一路走来,亦师亦友的关系和过往点滴,难以一言蔽之,除了佩服《中国广告》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专业外,更尊敬《中国广告》在行业的前瞻探索中扮演了发动机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