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6,(8)
随着全球经济重构和社会变迁,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贫困问题特别是城市贫困人口在特定空间聚居并形成贫困窟是一个长期困扰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要题。从世界范围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劣势群体的空间集中,有可能产生更为严重的社会隔离和阶层对立,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以下岗失业和农民工问题为主的新城市贫困似乎成为中国经济制市场化转轨和社会结构工业化转型过程中特有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2.
表象和实际常常都被认为是事实,但是有时候表象与实际相去甚远。两年前我35岁,看上去却跟53似的,至今没有改变。个人的事情被误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群体性的问题估计不足。其中,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城里人的日子比农村好过,因此除了少数孤寡鳏独、优抚对象以外,城市里根本不存在贫困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下岗职工问题日渐突出,中国政府经过10年的探索,推出了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进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似乎只是一条装饰线,并没有真正完全…  相似文献   

3.
《商》2015,(25)
城镇化(城市化)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如今,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这也是各种城市病的高发阶段。本文试图从宏观层面说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贫困问题,并结合国外城市化进程中缓解贫民窟问题的相关启示以及我国的特殊国情对我国城市贫困问题进行说明,主要包括:城市贫困的表现形式、探究直接或间接造成各种城市病进而导致城市贫困的原因及其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
城市贫困问题是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日渐突出的问题,并已成为影响西部城市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党和政府对此十分关心,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城市贫困问题近年来有发展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将影响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郑德全  薛丰 《中国市场》2008,(9):122-123
城市贫困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产物,是各国政府共同面对的问题,探讨城市贫困产生的原因和治理途径,认真汲取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治理贫困的经验与教训,对治理我国的城市贫困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过程中,部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部分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低下,职工下岗、职工隐性失业已成为客观现实,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功能尚不健全,部份离退体人员和新增就业人员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不同程度地陷人生活困难的境地。这些迹象...  相似文献   

7.
城市贫困是一种相对贫困。城市贫困有收入性、双因素、选择性三种类型,均由经济转型、制度因素、非转型性失业及知识等要素构成。应以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健全社会制度,制定优惠政策,扩展就业渠道,扩大就业阵地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人文贫困的提出是贫困内涵和外延向纵深发展的必然。人文贫困包括缺少社会活动参与、被排斥在社会边缘;物质条件良好但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丧失健康生活的权利等。其具体可概括为知识贫困、能力贫困和权利贫困,据此提出了社会救助的相应对策,强调教育救助、生产救助、医疗救助和生活救助对解决人文贫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城市低收入群体住房权利贫困的经济学解释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民拥有一定面积的住房或能够住得起房子,是居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保障,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要求。而利益因素驱动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合谋,结果必然导致商品房的大量开发,而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的开发则较少,这不仅损害了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利,也不同程度地损害了中产阶层的利益。要保障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权利,打破开发商与地方政府的合谋,就需要完善政绩考核办法,强化政府在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开发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贫困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城市贫困的概念及特征 关于什么是城市贫困,如何在调查统计中确定合理的范围,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原因在于人们对城市人口和贫困问题有不同的见解。 城市人口是城市贫困的主体。对其理解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遵从户籍原则,认为城市人口是指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人,而不管其是否在当地工作或生活。在我国的长期统计实践中,也是如此划分。二是遵从住地原则,指城市居民,与户籍无关。按照联合国的规定,城市贫困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中贫困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依据社会排斥理论将我国城市中贫困弱势群体面临的社会排斥划分为三个向度,即经济、政府和社会关系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市场经济排斥、社会保障排斥及社会地位排斥。进而提出了反城市贫困问题的路径,以弱化城市贫困人群遭遇的社会排斥程度,为加强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及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老年人贫困程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际流行的贫困距指数研究方法,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1992年调查和2000年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城市老年人家庭作为计量单位,从支出口径探讨了中国部分省、直辖市的城市老年人90年代贫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对比了两次调查相同省份城市低收入老年人群体的收入变化情况。这一特定群体的老年人在90年代收入增长缓慢,有可能陷入以收入口径测量的深度贫困。对如何改善城市贫困老年人的救助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际流行的贫困距指数研究方法,在中国老龄科研中心1992年调查和2000年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城市老年人家庭作为计量单位,从支出口径探讨了中国部分省、直辖市的城市老年人90年代贫困的状况和发展趋势.对比了两次调查相同省份城市低收入老年人群体的收入变化情况.这一特定群体的老年人在90年代收入增长缓慢,有可能陷入以收入口径测量的深度贫困.对如何改善城市贫困老年人的救助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8)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化带来的问题与冲突也越来越严重,这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现实问题及经济管理问题。如何在城市化深入的大背景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城市贫困人口,已经成为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本文从城市贫困的角度入手,根据切身统计工作,试图从侧面剖析城市繁华背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向仁康 《商业研究》2012,(3):156-160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是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两个层面分析的,制度性贫困把雇佣劳动制度看成贫困的根源,论及的是相对贫困的范畴;而失业性贫困把雇佣劳动制度看成失业发生的制度环境,讨论的是绝对贫困的范畴,这也是马克思对市场体制下贫困的一般规律的揭示。我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应主要以失业性贫困来解释,以扩大就业政策来化解。  相似文献   

16.
城市贫困问题是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日渐突出的问题,并已成为影响西部城市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党和政府对此十分关心,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保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城市贫困问题近年来有发展的趋势,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将影响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7.
买洪涛 《商业时代》2012,(22):19-20
近年来,随着农村的反贫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城市贫困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城市贫困问题的有效治理已迫在眉睫。对此,必须对中国的城市贫困问题和反贫困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和思考。文章指出,应以社会统筹的新视角,创新城市反贫困思路,制定社会化反贫困战略,实施社会反贫困政策,推进城市反贫困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贫困类型转向,城市贫困人口不断上升,城市贫困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城东区作为西宁市区人口大区,位于于青海省省会西宁市东部,地处湟水河谷地带,是西宁市的东大门。因此,素有西宁旱码头之称,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区域依托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宁市重要的工业聚集区,区内工业企业星罗棋布。内在资源优势明显的同时,城东区也是西宁市四区中的低保大区,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目前我国城市贫困状况的判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从整体上讲,我国城市贫困主要不是绝对贫困,而是具有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双重性。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利用17000户城市居民收支调查资料,估算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在1000万-1500万。经济增长是摆脱贫困的前提,发展经济同时保持公平合理分配原则是消除城市贫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前从整体上讲,我国城市贫困主要不是绝对贫困,而是具有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的双重性.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利用17000户城市居民收支调查资料,估算目前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在1000万-1500万.经济增长是摆脱贫困的前提,发展经济同时保持公平合理分配原则是消除城市贫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