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曾经看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笼子里养着5只猴子,笼子中间挂着1个香蕉。猴子因为喜欢吃香蕉,就争着去够,这时笼子上安装的喷水器立即向所有猴子喷水。所以,如果有哪只猴子试图去够香蕉,则所有的猴子都要遭受被淋湿的痛苦。后来,一旦有猴子蠢蠢欲动想够香蕉,其他猴子便暴打它一顿,到最后几乎所有的猴子都被打过,众猴子一致认为够香蕉就会带来淋湿的后果。渐渐地,不能去碰香蕉成为这群猴子的行为准则,当饲养员用一只新猴子换去一只老猴子之后,新猴子去够香蕉的举动又被其它的猴子惩罚了,新猴子莫名其妙地看着这个群体,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后来,饲…  相似文献   

2.
我们大都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只贪心的猴子把手伸进一只盛着许多核桃的窄口瓶里,狠狠地抓了一大把核桃,结果手怎么也拔不出来,然而它仍不放手,听罢,也许我们会笑这只既贪婪又愚蠢的猴子,可是,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有同猴子一般的德性呢?广告业,作为一门新兴的行业,在古城西安这块不算辽阔的风水宝  相似文献   

3.
《中国市场》2004,(12):61-61
<正>究竟什么是赢利模式?有一个故事可以给大家启发: 一只猴子在四处寻找食物。他从一个岩石的间隙中看到在岩石那边有一棵结满果子的果树。于是拼命想从岩石狭小的间隙中钻过去。如果对于猴子来说,岩石那边的果实是它渴求的利润,猴子会怎么做呢?它选择的是意志坚定地一直使劲钻,身体都被岩石磨破了好多处。因为劳累和饥饿,猴子瘦  相似文献   

4.
有一项实验,讲的是科学家把5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挂一串香蕉,并在笼子上面安装一个自动喷淋装置。如果有猴子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柱喷向笼子,喷向猴子,那5只猴子全都会被淋得一身湿,所有的猴子都尝试过了,结果都这样。于是猴子们再也没有去拿香蕉的欲望了,因为他们害怕被淋湿。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抓出来,换了一只新猴子,这只猴子马上想去拿香蕉,但是另外4只猴子立即阻止了它,因为它们害怕被淋湿,新猴子又试了几次,结果被另外4只猴子打得遍体鳞伤。后来试验人员又把一只旧猴子抓出来换上一只新猴子,和第一只猴子一样,  相似文献   

5.
《浙商》2008,(3):107-107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铁笼子里,笼子上头吊着一根香蕉。笼子外头有个机关,只要有猴子去拿那根香蕉,就会有高压水柱喷向笼子,所有的猴子就会被喷个湿漉不堪。刚关进笼子时,有猴子想去拿香蕉,但不知为什么有水柱喷过来,所有猴子都浑身湿透。其他猴子也想效仿第一只敢于伸手的猴子,但结果都是一样。于是猴子们一起开会,达成一致意见:无论是谁都不能碰那只香蕉。  相似文献   

6.
庄建生 《商界》2008,(6):116-118
选择本来就是一个一种取向代替另一种取向的过程,很多时候会导致“此消彼长”的现象,没桃吃的猴子过去一直是被当作“三心二意”的反面典型为大家所知,但其实我们注意猴子的每一次行动,就能看出这是一只聪明的猴子,并且是一只做事“一心一意”的猴子。  相似文献   

7.
《庄子·齐物论》上有个故事,说:"狙公赋芋,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什么意思呢,就是一个老汉,养了一群猴子,喂猴子芋头,告诉猴子每只早上3个晚上4个,猴子都不愿意。老汉说那就改成早上4个晚上3个,结果猴子听了很高兴。老汉给的芋头数量是一样的,但猴子的反应不一样。后来这个词就有了新的意思,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自从去年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以来,许多人感觉最有杀伤力的"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要占开发总面  相似文献   

8.
向前一步     
《华商》2013,(12):1-1
绝大多数情况下,向前一步,是件很难的事。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测验:笼子里,一旦某只猴子抓住了铁笼,测验者即用高压水枪向它喷水。不是喷向其中一只,而是全体“连坐”。反复多次后,老猴子们不愿再靠近铁笼,甚至当新加入的猴子企图靠近时,猴群里的其他猴子还会围聚过来将它群殴一遍。  相似文献   

9.
下金蛋的鹅     
《伊索寓言》里面有一则关于会下金蛋的鹅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农夫,养了一只每天都会下一枚盒蛋的鹅。但是利令智昏的农夫觉得一天只下一枚金蛋,速度实在太慢.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实验:将5只猴子放在一个笼子中,并在笼子中间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拿香蕉,研究人员就用高压水枪喷所有的猴子,直到全体猴子不敢动那串诱人的香蕉为止。接着,研究人员用一只笼外的猴子替换出笼子中的一只猴子。新来乍到的猴子并不知晓笼中的“游戏规则”,一来便动手去拿香蕉。结果它触怒了笼中的4只“老”猴子。于是,它们代替原先由高压水枪行使的惩罚任务,群起教训新来者,直到它屈从于笼中的规矩。实验人员不断将经历过高压水枪惩戒的猴子换出来,直到笼子中的猴子全为后进入者,但它们同样不敢去碰香蕉。高压水枪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关》2009,(9):44-45
如果你猎杀了一只猴子,将它扛在肩膀上回家。路上.它的血正好滴落在你背上的某个伤口上,而这只猴子恰巧患有某种传染病。那么,很可能很快这种病毒会感染你。接下来.病毒成长为可以在人类之间进行广泛传播的疾病……  相似文献   

12.
组织的学习     
心理学家曾为此做过一个试验。把五只成年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放一串香蕉,然后连接了一个自动装置——猴子一拿香蕉,就会有水淋到身上。先有一只猴子去拿,愤出的水淋到了所有的猴子。每个猴子部试过以后,有了一个共识:不能拿那串香蕉。后来.管理员领走一只成年猴子.换了一只小猴子进来,小猴子去拿那串香蕉,其他的四只猴子怕被水淋到,就冲上去打它,所以它不敢再去拿那串香蕉。后来又换进来一只小猴子,要去车那串香蕉,四只猴子去打它,这也包括那只“无辜被打”的小猴子,它冲上去的时候显得更凶狠。最后,当笼子里是五只小猴子的时候,它们谁也不再去碰那串香蕉。组织里很多“潜规则”(在组织学习理论中被称为“心智模式”)就是这样形成的。所以称之为“潜规则”,是因它是在不被察觉中生成的,而且越来越稳固。它成为一个组织的“场”,强有力地支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但又看不见摸不着。处在这种魔咒下的组织,往往既没有愿望也没有能力打破这个魔咒,从领导者到普通员工在这种魔咒驱使下舞蹈,他们本来具有的潜在的创造力无法发挥。有幸的是,借特定的技术——通过组织“集体心智上”的学习、对“系统整体性”的学习以及面对未来的“预应式学习”,而非五花八门的培训式的“学习“,我们是可以解开这个魔咒,让组织克服“集团化弱智”和“制度性癫狂”的。  相似文献   

13.
经营猴子     
一天,村庄里来了一个陌生人。他告诉村民,他将以每只10美元的价格收购猴子。村庄附近的森林里有很多猴子出没,村民开始对它们大肆捕捉。收猴人收购了几千只猴子,当猴子的数量减少时,村民停止了捕捉。  相似文献   

14.
史光起 《光彩》2012,(4):40-41
烂品牌会让顾客失望,好品牌则让顾客满意,只有持续为顾客创造惊喜的才是卓越的品牌研究人员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每天固定给猴子3支香蕉,当偶尔给猴子5支香蕉时,猴子会变得兴高采烈。有一次,实验人员给了猴子10支香蕉,随后再从猴子手中收回2支香蕉。虽然猴子实际获得的香蕉数量超过以往任何一  相似文献   

15.
幽默笑话     
《商业时代》2004,(25):40-40
严重的交通事故 最近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公共汽车事故。很不幸,除了车上的一只猴子以外没有一个人生还。因为没有人证警察只能尝试着审问这只猴子。而这只猴子看上去似乎能通过做手势来回答警察的问题。 警察问:“车上的人当时都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16.
都有爷爷     
《浙商》2008,(3):107-107
从前,有一个人在树下卖草帽,不料草帽被树上的一群猴子哄抢去了。这个人急中生智,想到猴子有模仿的习性,就将头上戴的草帽取下来,扔到地上。果然,树上的猴子都将草帽纷纷地扔了下来。后来,这个人的孙子也来到树下卖草帽,同样遭到树上猴子哄抢。孙子想到爷爷的方法,他也将头上戴的草帽取下来,扔到地上。但是,没有一只猴子把帽子从树上扔下来。孙子无奈地望着树上的猴子,心里纳闷:“爷爷的这一招怎么不灵了?”这时,猴群中有一只猴子下了树,对孙子说:“不是只有你才有爷爷的。”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为康宁是个很学术的人。即使她在她所带领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已经打出了“打造全球最大的教育平台”的宏伟构想,即使她在大年初一一掷千金地播放耗资1000万却只播一天的科幻巨制《非常24小时》。  相似文献   

18.
<正>一部《红楼梦》,藏着一个时代万千人物的故事。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重视,会从对《红楼梦》解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红楼梦》作为一本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向来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们躲避不开的一座大山。读懂《红楼梦》,才能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脉络。一部《红楼梦》,藏着一个时代万千人物的故事,古典诗词歌赋、文章做法之类穿插其中,  相似文献   

19.
张前 《华商》2014,(11):76-76
敢钻在狼怀里取暖的.是武汉野生森林动物园的两只猴子。 2000年9月.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从内蒙古购回一批草原狼,两只小狼一时无处可放,一名饲养员突发奇想,竞将狼崽关进了猴子的大笼子里。狼崽虽然很小,但它毕竟是狼,所以开始的时候.它们那尖牙利齿的样子.吓得猴子尖声叫着爬到笼子顶上躲起来。  相似文献   

20.
正1《财富》12012年9月24日封面故事:在美国还能做有钱人吗美国近几年,出台的政策都是对富人不利的政策,公众舆论也在指责这些有钱人。美国应该让所有人都富裕起来,而不是打击已经富起来的人。难道不该这样么?2《福布斯》2012年9月24日封面故事:美国梦的新面孔用汗水和智慧,巴勒斯坦出生的ShahidKhan,在伊利诺斯汽车配件生产的废墟上,建立起一个价值34亿美元的工业帝国。为了庆祝,他买下了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中的一只队伍,虽然这是表现最差的一只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