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02年以来,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为代表的海外创业板市场了现了持续大幅下跌的局面,引起了人们对创业板市场的怀疑和观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需要开设创业板市场就成了一个新问题。  相似文献   

2.
创业板的推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创业板的健康发展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创业板市场风险入手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创业板市场的风险构成,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提出了创业板市场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声音·资讯     
《理财》2015,(4)
近日,被称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市场历史性地突破了2000点大关,最高达2032.22点。不过,之后一个交易日,创业板又重挫3.15%,创今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创业板的大涨大跌引发市场关注,成长和泡沫之争再起。创业板大涨大跌,成长还是泡沫?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设立创业板市场之所以一拖再拖,除了一些可观察到的风险外,最大的障碍则是来自中国创业板市场所要承载任务的泛化。事实上,无论是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市场还是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其承载的任务都是非常明确的,如前者更重视价值培育,而后者更注重价值发现。笔者认为,中国的创业板市场主要有四大任务:(1)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一个有效的财务安排机制;(2)对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进行价值发现和公司孵化;(3)为创业投资提供有效的退出路径;(4)为财务投资人和战略投资人提供一个相互转换的有效机制。鉴于创业板市场的重要性以及国内外条件的成熟度,笔者建议创业板市场一定要赶在主板市场全流通前开设。  相似文献   

5.
创业板市场与深交所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建立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种种讨论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创业板市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何意义、深交所准备工作进展如何、创业板市场功能如何定位以及如何运作等问题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深交所副总经理胡继之博士在2000年10月中国第二届高交会“高新技术论坛”上的演讲回答了这些问题。该演讲被外界视为深交所关于创业板的宣言,本刊全文刊载这篇演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胡玮 《时代金融》2013,(9):230-232
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较为突出,市场投机气氛浓厚,大大阻碍了创业板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文章结合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创业板所具备的特点,通过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考察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2个解释变量对中国创业板IPO抑价存在显著影响并据此对控制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现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2009年5月1日,证监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正式生效,深圳证券交易所5月8日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征求意见稿)》,公开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意味着创业板已逐步走向了实际操作阶段。创业板让中国把资本市场之剑磨砺了10年之久,也让人们期待了10年,最大的期待就是创业板的设立能够缓解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难的局面,那么,创业板的推出究竟能带来什么?中小企业能不能受益?怎样受益?对此,有不同的期待值,但是,人们还是希望有一个最乐观的预期(参看本栏目文章《创业板,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支点》。其实,全球创业板市场历史短暂而曲折,有成功,有失败,这些经验对中国无疑有很多的启示(参看本栏目文章《全球各地创业板发展及对中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不仅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机遇,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但是创业板市场存在上市公司的经营和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市场操纵风险等诸多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因此,加强对我国资本主义市场的现状和创业板市场特点的分析,结合海外主要创业板证券市场的经验,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风险,并对如何降低中国创业板证券市场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意见是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爽 《时代金融》2015,(5):29-30
创业板市场的设立不仅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机遇,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但是创业板市场存在上市公司的经营和技术风险、道德风险、市场操纵风险等诸多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因此,加强对我国资本主义市场的现状和创业板市场特点的分析,结合海外主要创业板证券市场的经验,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中国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风险,并对如何降低中国创业板证券市场的风险提出相应的意见是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市场在深圳正式启动,同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根据近几年创业板市场的迅速发展可以看出,它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在创业板发展过程中,融资问题成了约束创业板发展最普遍和最关键的因素,其中一个主要根源是融资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相似文献   

11.
《深交所》2009,(11):107-107
创业板2009年10月23日启动,10月30日迎来首批28家上市公司,全球瞩目,境外媒体争相报道。 法新社报道称,中国创业板是美国纳斯达克式的融资市场,中国推出创业板,用意是借鉴纳斯达克经验,借助中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实力,推动其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创业板市场:小巨人的摇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年孕育,中国创业板终于呼之欲出。 中国创业板定位于服务成长型创业企业,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 中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成长型创业企业将从创业板直接收益,获得一个直接融资、优化制度、提升形象的重要平台。 业界常用“小巨人”来比喻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计,未来的中国创业板市场,将成为“小巨人”的摇篮。  相似文献   

13.
试析创业板退市的法律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清  曾祥欣 《金卡工程》2010,14(6):181-182
2009年中国大陆推出创业板,这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创业板由理论变成现实,创业板市场需要有一套从上市到退市的完整的监管机制,只有监管得当才能充分发挥创业板的融资功能,国外成熟的创业板市场都有着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退市制度的监管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从监管的法律体系,监管主体以及与退市相关的配套措施,整体上都要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创业板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和欧洲等地区为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开始大力创建各自的创业板市场,也造就全球有名的美国纳斯达克。中国的首批10只创业板新股将于2009年9月25日申购,此次也正式意味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新生力量——创业板终于抛头露面。中国创业板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有何意义,能够为中国资  相似文献   

15.
纵观国外运行比较成功的创业板,如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每个国家的创业板都具有差异性,而这些差异性都与各个国家的国情差异息息相关。文章仅通过比较美国、韩国等运行较为成功的创业板市场与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差异,分析了造成各国创业板差异的原因,了解他们的成功经验以及快速增长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给刚起步运营的中国创业板一些借鉴,以求进一步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对创业板市场设立的讨论日益增多而且深入,有关做市商制度是否引入中国的创业板市场的交易制度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孙然 《云南金融》2012,(2X):167-167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磨炼和等待后,创业板终于在2009年10月正式开板上市,掀起了新一波的投资热潮。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在完善我国资本市场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借鉴国外创业板市场的优势,对中国初步建立的创业板市场的交易制度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促进创业板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姚建萍 《云南金融》2011,(7Z):26-27
中国创业板的建立为我国中小型企业提供了更加方便的融资渠道。然而,我国创业板相较美国NASDAQ市场而言还是个发展不成熟的市场。本文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法规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在信息披露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备战创业板     
王莉 《中国金融家》2009,(9):123-124
“真是十年磨一剑啊!”这是创业板确定推出以来业界发出的最多感慨。我国的创业板市场2000年开始在深圳筹备,几经波折,业界预计今年10月终将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随着证监会正式颁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创业板正式亮相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中国创业板大幕的拉开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邢剑琛  王孟夏  王林 《新金融》2009,(11):51-53
中国的资本市场利用十年的时间磨出一把利剑,不是达摩克利斯之剑,而是把真正的宝剑,这就是创业板。创业板的推出对于我国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本市场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我们应该在创业板启航之际对它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本文简单介绍了创业板的几种模式,然后对创业板的意义,创业板对主板市场的影响和如何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