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新余市基层农技服务部门以技术服务为手段,以社会效益为最大目标,克服困难,负重前进,为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基层农技服务体系自身也得到强化和发展。一、已经建立了一支比较稳定的基层农技队伍、全市乡(镇)农技站基本备齐农技“三员”,行政村一般都有专职或兼职农技员.村民小组有农技骨干。通过举办各类农技培训D,这支队伍的科技素质得到较大提高。此外,还有大批村、组农技骨干.由此形成了点多、面广、结构趋于合理的农技服务网络。二、积极开展农技服务,为实现农业“三高”提供切…  相似文献   

2.
地方简讯     
宁夏出台农技服务体系建设意见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以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意见》共分20条,对当前和今后全区加快基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与建设提出了要求和发展目标。意见明确规定,今后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由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和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构成,主要承担关键农业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民培训,动植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理,农产品生产中的质量安全监管与配套服务,农业资源、生态…  相似文献   

3.
企业化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不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更不是农技推广部门走出困境的唯一选择。  当前,如何消除农技推广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瓶颈”作用?农技推广部门今后应采取何种发展模式?这些问题的解决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为此,有人提出了“以现代企业理念重构农技推广模式”,“现阶段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应沿着企业化方向发展”的思路。笔者认为这一模式的适用性值得商榷。就农技推广部门适不适合搞企业化,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探讨。  一、农技推广体系主体的性质  农技推广体系的主体——农技…  相似文献   

4.
基层农技推广如何走出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蹲点调查,总结出基层农技推广处境维艰的两种情况:一是“机构撤并,人散网破;二是经费严重短缺,不少机构实际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要走出困境,思路之一是彻底改变农技推广的现有体制和运行机制;思路之二是大力扶持农民自办科技服务组织,双向强化基层农技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以来,宝鸡市依托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项目,以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能力为目的,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采取“理论+实践”“授课+参与”的培训方式,打造精品小班,分级分类开展培训。着力解决实际生产、技术推广、科技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培养了一支能干、能讲、能写的“三能型”基层农技人员队伍。截至目前,共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620人次。  相似文献   

6.
基层农技推广如何走出困境(一)基层农技推广处境维艰。目前,我国县、乡两级,特别是乡级农技推广工作面临巨大困难。概括起来,主要困难有两个:一是“机构撤并,人散网破”。据农业部96个县的调查,1993年县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比1992年减少16个,乡镇“五...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最大的制约。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提出“一个衔接,两个覆盖”三项政策,并制定了加大投入等具体措施。几年前。安徽蒙城、宁夏银川以“强化公益性”为主要内容的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以及浙江湖州以“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创立农技推广联盟”为主要内容的农技创新与推广体系的制度建设实践,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农林科大模式”在推广载体、推广目标和推广机制等方面具有较强创新性.它着眼产业发展,创新农技推广载体;面向农户需求,提高推广效率;整合多方资源,增强推广能力;改革管理机制,保障农技推广力量.它对于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提升基层农业推广能力有启示价值.在健全多元化农业推广体系进程中,“农林科大模式”的活力和吸引力还在于它具有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9.
《农家致富顾问》2010,(11):16-16
2010年5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了一种取名为“农务通”的手机。据悉这是专门为农业管理人员、基层领导干部、基层技术骨干、农业从业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及种养大户“量身定做”的、用于开展“三农”信息服务的专用手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根据农业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和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统一部署,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公司七星分公司坚持综合性和公益性原则,加快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探索出了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模式,初步构建了适于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要求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挥了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快了农业新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依托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系统打造农村版“网络公开课”,为广大基层农民提供远程技能培训、农技专家答疑、市场供求信息等服务,使农民走上了信息化致富道路。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6亿元,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县。主要用于支持项目县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服务模式,推动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工作,改善推广服务手段,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补充推广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营管理2003年1月,国家农业部、中央编办、国家科技部、国家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创新农技推广体制试点工作在全国十几个省份相继启动。改革旧的体制,探索以国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主导和面向市场相结合的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创建一体化的农技推广模式———综合性的区域服务机构,已经作为现实的问题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那么,创建新的体制的现实性、可行性如何?基层区域性农技服务机构以什么模式建立?体制创新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探析。一、建立区域性农技服…  相似文献   

14.
《农村财务会计》2006,(11):13-13
本刊讯 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对改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等作了明确的阐述,提出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促进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发展、加大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支持力度,并要求切实加强对改革工作的领导。《意见》指出,农村经营管理系统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2010年以来,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牢牢把握基层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夯实基础,推动工作下沉。目前,省市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健全,"三定一考核"网格化监管机制在全省推广实施,部分乡镇实现从"三定"到"四全"监管模式的跨越,"以奖代补"考核激励机制落实到村,形成了易复制、易推广的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江苏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公溪镇农技站积极开展“一条龙”服务孙美新,马绍安乐安县公溪镇农技服务站坚持改革,在改革中闯出了“一条龙”服务之路,农技服务工作越搞越活、路子越走越宽,农技服务站日益巩固,不断发展,促进了全镇农业的持续发展。1993年,全镇农业结构调整,拿出3850亩...  相似文献   

17.
<正>云平台涵盖的内容很多,核心任务是通过服务云平台建设提高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效能,从而进一步带动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从农技推广的角度来说,尽管我国已经完成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立了一支完备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的队伍,但新的时代又对农技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提升服务的效能,更要改变服务的手段。从今年起,农业部将分类建设全国农技推广服  相似文献   

18.
日前,农业部、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基层农技推广特设岗位计划的意见》。意见提出,要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农业专业服务组织等为载体,引导鼓励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担任特岗农技人员。计划利用两年时间试点,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在源头,关键在生产。而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直接面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是实施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和质量安全源头控制的基础环节,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是落实源头管理的关键。虽然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管理,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隐患。本文对江苏省徐州市棠张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为我国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一些建设思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要正确把握好改革和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营管理》2001,(7):I001-I001
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有关精神和温家宝副总理提出的“建立起分别承担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服务的农技推广队伍,逐步形成国家扶持和市场引导相结合、无偿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精神,当前,改革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应特别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必须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有利于保证其职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加强农业基础工作。要按照《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