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的角度看,20世纪80年代,罗默和卢卡斯等人创立了以人力资本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理论阐释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特殊现象,有力地说明了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经济问题。自此国内外众多的经济学家把人力资本的因素纳入到了经济增长的模型中。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表明:现代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本的投入。广西需要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来提高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贡献份额。  相似文献   

2.
一经济增长动力的归类与梳理围绕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从亚当·斯密的“物、分工、效率”到卢卡斯的“人力资本”,从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到杨小凯的“制度变迁”,经济增长理论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增长要素在现实中得到印证。萨缪尔森说:“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必定安装在四个轮子上,它们是:人力资本、自然资源、资本和技术。”这种概括固然全面,但归结得过于本质和笼统,反而让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经济增长的动力要素,无法直接把握经济发展顶层设计的规划和政策分析。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分为需求和供给,需求表现为一种相对主动的“外力”,而供给则更表现为“内在驱动”。为了把经济增长的动力更直观地呈现出来,经济增长的动力归类后可以分为需求的拉动力和供给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是各产业在不同阶段、不同条件下不均衡增长的结果.根据罗默、卢卡斯等人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而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过程,实际上是指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本身功能的不断优化而带来的经济增长的扩大过程,国内外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先进的技术水平,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较高的经济增长水平三者之间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往往表现出同步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当代研究经济增长问题的经济学家试图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总结经济稳定增长的特征,预测未来经济的长期趋势。哈罗德在1939年发表的《论动态理论》一文中,试图把凯恩斯采用的短期、静态均衡分析方法提出的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或就业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5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则把凯恩斯以前经济学的边际生产力理论、生产函数理论引进经济增长中来,代表人物有索洛(R.Solow)、斯旺(T.Swan)等人。新剑桥学派则以李嘉图的收入分配理论为依据,把收入分配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结合起来,并把它们同宏观经济的稳定条件联系在一起。80年代中后期,以罗默(P.Romer)的《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和卢卡斯(R.Lucas)的《论经济发展机制》的论文为标志,经济增长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内生增长理论:综合分析与简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默、卢卡斯等经济学家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它所强调的规模收益递增、外溢效应、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等,是对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重大突破。它不仅较好地解释了一些经济增长事实,而且其丰富的政策内涵对各国经济长期增长政策的制定和运用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可否认,内生增长理论在理论框架、生产函数、分析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罗伯特·卢卡斯。本文将具体地从理性预期假说、卢卡斯总供给函数、政策无效、经济计量学的发展、经济周期理论五方面对卢卡斯对宏观经济学理论作出的贡献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采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法,选取中原经济区1985~2010年统计数据,研究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是很高,物质资本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最后从中原经济区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大教育投资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理论起源于西方,18世纪后期人力资本理论研究处于早期阶段,但没有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本理论;20世纪60年代,经过舒尔茨、贝克尔及阿罗等人的努力,形成了以劳动要素分析为中心的一般人力资本理论;80年代中期以来。经过卢卡斯、罗默尔等人的努力,形成了以构建技术内生化的增长模型为中心的人力资本理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采用卢卡斯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分析法,选取中原经济区1985~2010年统计数据,研究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投入、物质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表明,人力资本对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是很高,物质资本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最后从中原经济区实际出发,提出了加大教育投资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个基于产品水平创新和人力资本的内生增长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介绍了内生增长理论的三条主线,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罗默模型与卢卡斯模型融合的逻辑合理性;其次在罗默模型基础上引入卢卡斯把人力资本内生化思想,构造了一个新的模型,并找出了新模型的均衡解;最后,通过比较新模型的结果与上述两个模型的结果,我们发现,对实现经济持续均衡增长而言,重要的不仅是教育与研发投入的规模,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本投入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关于“知识经济”概念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在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1996)报告中 ,明确提出了“知识经济”概念 ,这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 ,核心是科技 ,关键是人才 ,基础是教育 ,说到底 ,就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对此 ,笔者谈谈自己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要清醒地看到知识资本的强大竞争力 ,充分认识加速人力资源开发的紧迫性早在1988年邓小平同志就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无独有偶 ,这一年新经济增长理论学者卢卡斯 ,在…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收敛性假说的量化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罗默和卢卡斯研究经济增长内生机制的论文发表以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中,我们将对新经济增长理论中存在大量争鸣的一个理论假说──收敛性假说,进行多种形式的量化描述,分析各种收敛性之间的联系、区别和计量检验方法,论证经济增长收敛和发散的本质原因,并且通过对收敛性假说的分析,提出几点关于我国经济增长路径如何接近先进国家经济发展均衡轨迹的建议。 一、收敛性假说的基本形式 在对一些国家经济增长轨迹长期的实证分析当中,人们发现,即使不同国家的初始资源和技术水平之间存在差异,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把城市化进程分为城市广化和城市深化两个过程,并从劳动效率的角度,分析城市广化和城市深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二元经济理论框架下,将城市广化和城市深化统一于修正的卢卡斯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分别探讨了城市广和城市深化、劳动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利用1978~2009年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将新经济地理学的FC模型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模型以对称条件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集聚和流动状况为假设条件,分析了FC模型框架和假定下的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小罗伯特卢卡斯与克罗格的研究,认为资本集聚之所以不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是由于人力资本外部收益性差异与政治因素制约所致。发展中国家应该利用本次危机大幅提升本国人力资本外部收益性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检验了卢卡斯论断对中国的适用性,用经济波动福利成本的绝对大小和相对大小两个标准进行判断,结果表明中国数据并不支持卢卡斯论断,同时美国数据的测算结果对卢卡斯论断仍然有良好支持:(1)中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λ普遍超过消费水平的1%,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比值λ/ω一般在10%~100%,甚至更大;(2)美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λ小于消费水平的1%,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比值λ/ω普遍小于10%;(3)卢卡斯基准模型关于消费序列的设定缺陷导致高估美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同时低估了中国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依据卢卡斯总供给函数构造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理论框架的支持下,通过考察1981年-2000年间中国货币供应动态与国民收入动态及其协同运动性质,重新测度以名义货币供应管理为代表的中国贷币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为“十五”期间中国稳健货币政策的反周期操作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杨再平 《经济界》2003,(2):9-10
中国经济保持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为世人所瞩目。中国经济还能继续高速增长吗?这个问题也为世人所关注。西方目前有种“二十年大限”理论,认为东方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不会超过20年,举凡日本、韩国、新加坡的高速增长均未超过20年。按照这种理论,同样属于东方国家的中国经济增长当然也突破不了 “二十年大限”。有些西方人士评论说,中国内地腾飞了20多年的“经济奇迹”已经出现羽翼麻痹的症候,甚至断言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长期负增长。笔者  相似文献   

18.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正谋求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基于对“创新驱动”的思考,本文对经济增长的“自贸区驱动”从贸易福利视角进行了理论机制和实证方面的论证。结果显示:“自贸区驱动”的理论基础是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以及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关税收入等经济效应的相互抵消;自贸区可通过产生积极贸易效应和消除贸易障碍等贸易红利以及获得生产利得、消费利得和增加贸易商品多样性等福利效应驱动经济增长。GTAP模拟得出,正在研究的自贸区达成能够驱动中国外贸和福利增长,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不论横向还是纵向比较,“自贸区驱动”与贸易、福利增长均呈现正向联动变化。总之,“自贸区驱动”是能够驱动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类型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实施后,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东北地区各级领导关心的焦点。本文拟在经济增长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指导下,对东北三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制度因素对人力资本作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找出人力资本如何在东北三省经济增长中发挥作用及其制约因素,从而为东北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石丽  蒋卫 《价值工程》2011,30(34):219-221
目前国内关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少考虑空间依赖性引起的区域间的相互影响。文章引入空间变量,利用卢卡斯内生经济增长函数,构建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对1990-200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空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空间依赖性的存在,证实了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且空间面板回归模型较传统面板回归模型更好地诠释了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