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市场》1997,(7):24-25
<正> 1997年业已过半,我国商品市场在上半年运行状况如何,下半年又将如何发展变化,中国价格信息中心近日对此进行了综合分析,现予摘要发表。 工业消费品 根据中国价格信息中心对36个大中城市1~6月份40种主要工业消费品零售价格监测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价格基本平稳。部分商品价格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2.
夏晓晖 《广告大观》2005,(3):139-139
2在送走竞争激烈的2004年的同时,我们展望已经来临的不断加速发展的2005年。广东广告市场在经历了2004年的平稳发展后,2005年又将会近来什么样的发展情况呢?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显示,2005年广东省的广告市场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呈现出不断升级、不断扩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3.
2007年,北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反映消费品市场规模的重要指标)3800.2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上年增加3.2个百分点。其中:用类消费品零售额2185.1亿元,占比57.5%,同比增长18.7%;吃类商品零售额931.8亿元,占比24.5%,同比增长14.5%;穿类商品零售额356.0亿元,占比9.4%,同比增长13.8%;烧类商品零售额327.3亿元,占比8.6%。消费品市场规模增长的幅度超过上海1.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上海的差距2006年为85.21亿元,2007年缩小到47.59亿元。首都消费品市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为京城百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和环境。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 ,国内消费品市场保持了持续活跃、稳中见旺的态势 ,从市场运行态势看 ,第四季度和明年市场仍将保持平稳活跃的发展趋势。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与上年相比 ,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 ,比上年全年提  相似文献   

5.
刘力 《上海商业》2007,(2):24-25
2006年,上海写字楼市场延续前两年年的活跃态势。在全年市场供应量走低的前提下,这一市场出现了空置率较低、租售两旺的较好局面。某些商业中心的写字楼平均空置率甚至达到了10年的最低水平。那么,2006年的上海写字楼市场,在供需两个方面究竟演绎了什么样的市场路线?2007年的发展又将呈现何种格局呢?  相似文献   

6.
今年以来,消费品市场呈现繁荣活跃、购销两旺、快速增长的态势。1-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401亿元,同比增长30.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是近几年来实际增幅较高的年份。全国踟家大型百货商店1-6月份商品购、销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3.5%和40%,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39%,市场购销两旺,繁荣兴旺。农村市场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速,1-6月份全国县以下农村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3.4%,高于城市市场增幅1.2个百分点,保持了去年以来的较旺的增长势头,表明农村居民的购买力在不断提高,消费不断扩大。下半年消费品市场的趋势将如何?能不能继续保持上半年的态势?尤其是在国家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信贷政策环境下,下半年消费品市场是"旺"还是"淡",更是令人关注。为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7.
20 0 1年是“十五”计划的起始年 ,市场价格保持了较为平稳的运行态势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 0 .7%。从构成上看 ,服务项目依然是拉动价格水平上升的动力所在 ,消费品价格有不同程度下降。与上年相比 ,娱乐教育价格上涨 6 % ,居住项目价格上涨 1.2 % ;医疗保健、  相似文献   

8.
《中国物价》2005,(4):23-24,27
2004年,我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取得了重大、喜人的成果。同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一样,2004年消费品市场也继续保持了稳定、较快、上升增长的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3%,是1997年以来名义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总结、分析2004年我国消费品市场运行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个标志性突破、两大亮点、三个基本没变、四个增强。  相似文献   

9.
今年在国家连续3年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作用下,我国消费品市场保持了稳中有旺的运行态势。2001年,国家继续执行扩大内需的发展政策,消费品零售市场仍然向好。  相似文献   

10.
世博会,到上海买什么?"2010世博会",迎客7000万,中外游人宾客到上海购买啥呢?其中包括国内游客要买点啥?境外游人又会选购啥?乍—想来,真的一时会被问懵、被问哑了。到上海,买特产?上海特产,横竖算来,数不出几样?买品牌?如今,原汁原味,上海消费品品牌,剩有几何?可以这么说,在如今国内外市场—体  相似文献   

11.
1994年,我国的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都高居20%以上。为此,中央和国务院将抑制通货膨胀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物价调控目标是力争将社会零售商品指数控制在15%左右。将近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物价的形势和前景究竟如何呢?一、上半年物价走势与特点进入1995年以来,物价上涨的势头有所减缓。一季度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19.9%,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22.6%;四月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升幅比一季度又都下降了1.9个百分点,分别为18.0%和20.7%,五月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进一步下降为17.6%。总的来看,物价仍在高位运行,但物价涨幅得到控制,物价指数逐月回落。  相似文献   

12.
1998年,北京古玩市场和全国各类市场一样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呈现出疲软状态。那么1999年古玩市场的发展又将如何呢?  相似文献   

13.
2001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工商总局、信息产业部联合颁布了《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这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手机“三包”规定。这项规定从正式实施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2003年的3月15日就要到了,又到了一个消费者维护自己权益的代表性时间了,让我们看看这一年来手机“三包”究竟实施的如何呢?又出现了哪些问题?“三包”规定要做那些修正才更加合理呢?作为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呢? “三包”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三包”指在有效期限内经销商负有对产品包修、包换、包退的责任。“三包”规定的出台无疑为保护消费者,维护其利益提供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假货、水货的泛滥,但仍然有很多水货、组装机、翻新机充斥市场,劣质配件冒充原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贸导刊》2014,(9):23-25
今年以来,山东省对内对外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对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一、一季度经贸运行情况及主要特点(一)消费品市场稳中趋缓一季度,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97.8亿元,同比增长12.4%,增幅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但比我省去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1.0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平稳增长、略有回落态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1997年全国城乡集贸市场成交依然活跃,全年消费品市场零售成交额接近1万亿元截至1997年底,全国的城乡集贸市场总数达到87105个,比1996年增加1714个,其中,城市22352个,增加1520个,农村64753个,增加194个,新增市场主要集中在城市。1997年全国城乡集贸市场成交总额达17425亿元,与1996年相比,增长18.58%,其中城市9469亿元,增长20.13%;农村7956亿元,增长16.79%;消费品市场零售成交总额999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92%。消费品市场在成交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下,增长幅度较1996年的26.78%回落8.2个百分…  相似文献   

16.
<正>2005年国内贸易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态势,主要呈6大特点: 一、消费品市场快速稳定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2005年1-11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836.2  相似文献   

17.
一、2006年我国消费品市场的运行特点(一)高速稳定增长的态势突出明显。2006年,我国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与上年相比,名义增长13.7%(高于上年0.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2.6%(比上年提升了0.6个百分点)。无论是名义增长还是实际增长,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为1997年以来的最大值。需要指出的是,200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高增长,是在1997-  相似文献   

18.
乘着“入世”的东风 ,跨进新的一年 ,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 ,分析和思考百姓关注的焦点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生活的前进方向。那么 ,2 0 0 2年中国老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有哪些呢 ?入世带给我们什么经过 15年的艰苦谈判 ,中国终于加入 WTO,这是新世纪送给国人的一份厚礼。那么 ,入世究竟给老百姓带来什么 ,成了 2 0 0 2年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入世后 ,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 ,进口关税进一步降低 ,那么商品价格能否大幅下降 ?入世会给哪些行业带来机遇 ,哪些行业会藉此得到快速发展 ?哪些行业会遭到国外的严峻挑战 ?入世后 ,药品的进口关…  相似文献   

19.
一、90年代日用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模式选择 改革14年,我国日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但从总体上看,是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是同改革的市场经济目标相一致的。90年代到本世纪末,我们应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体制改革的进程,更加明确地选择我国日用消费品市场发展的目标模式,制定规划,组织实施。 90年代,影响我国日用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1.体制改革因素。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现代批发市场是发达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物,它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是格格不入的。改革以来,我国消费品市场的发育,就是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传统计划经济的瓦解进行的。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90年代将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流通体制框架。这将使我国的消费品,除极个别品种和很少数量外,绝大多数都将进入市场流通;也将使国有企业有完全的自主权进入市场。市场将真正成为我国商品流通的基础,市场发育的体制障碍将被基本扫除,同时,经济发展和运行对市场,尤其是对批发市场的依赖和要求,也会更加广泛和提高。市场交易的客体——商品,市场交易的主体——经营者,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商品市场仍处在成长发育阶段,农村市场的发展是与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农村市场的开拓,直接受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目前农村居民的收人还比较低。因此,近两年内农村市场消费仍将是一种稳定增长态势,预计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增长约8%左右,增长额约为1000亿元左右,农业生产资料销售也将有较多的增长。 一、农村商品市场的消费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