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冲破“围城”──中国城乡大逆转现象透视刘玉珍为发财,乡下人挤到城里来:为发财,城里人涌到乡下去.风生水起,潮涨潮落,这颠倒众生、扭转乾坤的巨灵,就是国人耳熟能详的市场经济。世纪末,中国民工潮惊涛骇浪般拍打着大中城市。人们还来不及惊叹,一股都市新潮却悄...  相似文献   

2.
<正>怎么赚钱?赚有钱人的钱!怎么发财?发没有人发过的财!只要善于发现市场、善于把握商机,赚钱其实并不难。好产品能防病找对路市场宽2004年7月,郭海成大专毕业,因为专业面儿窄、学校又不出名,找工作四  相似文献   

3.
刘光宇 《信息与经营》2011,(9X):178-178
<正>住城里好还是农村好?如果农村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乡下人拼命往城里赶?如果城里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城里人往乡下跑?"吃上商品粮,进城住楼房,看病有报销,退休有劳保。"这曾经是几亿农民的愿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我国农村还比较贫困,"农转非"是很多农民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不少地方出现农业人口转非农业人口的热潮。对  相似文献   

4.
小说通过男女主人公之间的一场“感情危机”,表现了建国初期革命文化语境中“乡下人”与“城里人”之间的新一轮族群性对抗,完成了“乡下人进城”这一元故事形式的再度书写。张同志式的“进城”方式,既标明了“五四”以来现代小说家笔下“乡下人进城”故事的“历史内涵”,又标明了他们作为新一代“乡下人”进城后遭遇的新一轮人生困惑。  相似文献   

5.
关注中国古代“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在当代有其特定的价值。缺少乡村的推移力和城市的吸引力,中国古代的“乡下人进城”是在封闭的农耕文明背景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乡下人个体的、分散的、随意的实践行为。中国古代的文学叙述相对冷落“乡下人进城”这一话题的一切表现,都可以由此得到合理的解释。已有的古代文学叙述则表明:城市的繁荣进步离不开一代代进城后飘泊无依的乡下人饱含辛酸的奋斗和努力。由城乡差别决定的乡下人的贫困、闭塞以及融入城市生活的种种难堪别扭,很容易被具有优越感和强势话语地位的城里人看到并加以夸张放大,以至于"乡下人进城"这句话竟成为嘲笑乍一进城的乡下人的俗语和口头禅。  相似文献   

6.
在深圳供应商的圈子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生不进天虹,死不进万佳”。而令供应商生不如死的,正是超市的一道道收费门槛。“零售商总是千方百计找理由赚我们供货商的钱。用我们的货赚了钱,又总是千方百计拖欠我们的货款。凡是能想得出的费用他们都想出来了,凡是能不付给我们款的点子他们也都使上了。“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令人称奇的创业故事:一个既没有技术、又没有资金从乡下进城的打工妹,凭着自己精明的头脑,善于捕捉商机利用借鸡生蛋的高超经商之道,巧妙地发了财、致了富。在城里住上了大洋房,开起了小轿车,成了古城安阳最年轻的百万富翁。也许她那颇具传奇特色的创业经历,更能让那些在生意场上挣扎打拼的人们从中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8.
广阔天地圆美梦 在京郊大地上,被人称之为绿色明珠的顺义县,不但哺育了自己的儿女,为他们勤劳致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吸引了城里人。就在乡下人热衷于进城打工挣钱的同时,一些有远见的城里人却把目光投向了乡下,他们牢记老人家“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教导,到乡下来圆自己的致富梦。 生在京城、长在京城的金圣,14年前从清华大学机械系毕业,被分配到京城的一家电缆厂从事设计、制图工作,风吹不着,雨淋不着,令许多人羡慕。然而不甘于平淡的她,对此没有感到满足,决心寻找机会,展现自己的才能。  相似文献   

9.
(1)没有“只要三餐能温饱,要那么多钱干嘛”的思想,因为一辈子捧着“铁饭碗”,永远没有发财的机会。“够用就好,无须赚那么多钱”这句话是那些不会乃至不能赚大钱的人用以自我安慰的名言。  相似文献   

10.
林华 《经贸世界》2004,(1):13-15
入世以来,外商大兵压境,一些外商做起了无本生意,用中国人的钱赚中国人的钱,因他们有享受着“超国民待遇”,种种迹象表明,外资零售巨头“超国民待遇”将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11.
何晓春 《浙商》2009,(22):65-66
“能赚到钱是我们对大家最好的承诺,也是整个辽宁省最大的投资优势。如果赚不到钱找我。企业赚不到钱,我们还招什么商?这不是大话,我能做得到。”  相似文献   

12.
眼下,农村各地都出现劳务输出热潮,成千上万的农民都挤劳务输出“班车”,进城务工,这对城市建设和农民增收确实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一些缺乏专业技术的农民工在城里找工作已日趋困难。尤其是一些缺乏技术而年纪偏大的农民工,在城里打工更是举步维艰。其实,农民在“进城务工”的同时,不妨尝试一下“近城务农”,说不定另有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的一天上午,自称是南方来延庆打工的三名女子,神秘地走进了香营乡香营村老赵头的家门,说是找口水喝,见老赵头家里没有别人,三个人嘀咕了一下,开口与老赵头搭话,“大爷,我们在一工地施工挖地基时,挖出这些东西,也不知道啥价,看你人挺好的,我们便宜卖给你,拿这钱作路费回家去。”74岁高龄的老赵头虽不识字,见是银元,上面还有黑乎乎的锈渍动了心,商定每块银元3元。老赵头从亲友、邻居家借来150多元钱,将51块“银元”全部买下。打算从中再赚一笔钱。中午他的老伴和闺女回来后,发  相似文献   

14.
茶陵蝶变     
薛瑞众  贺为民 《华商》2012,(5):22-31
茶陵人会读书,历史上出现过两名状元,每年高考升学率居全省前列,但毕业回乡的大学生却寥寥无几,即使有那么几个也是不得已回来的,几年以后又各找“门路”逃离“围城”。甚至一些外地投资商从长沙出发还没有走到茶陵县城,就因受不了路途的“坎坷”而“打道回府”。  相似文献   

15.
遍地黄金     
前几日听一位朋友发牢骚:“这年月日子越来越艰难,总想发财却总也发不了财,本想赚点小钱搁在银行里,图个省心,可这利息税一开征,靠银行生活的安稳日子也过不踏实了。”  相似文献   

16.
范文 《中国工商》2001,(9):39-42
非常时代 非常故事 非常人物 1938年,尹明善生在重庆涪陵乡下一小地主家。1950年,12岁的他和50多岁的小脚母亲,被“运动”到荒山顶上一间他人弃用的茅草屋。一块薄地,几个锅碗,生存难以为继。 体力不足以种田出粮,只能靠智力养家糊口,尹明善决定“做生意”。他从一个好心人手里借了五角钱,步行到城里批发一些针,再回到乡下沿村叫卖。每天五角钱的针能卖一块多钱,每天赚得的钱,买够米后就存起来作“流动资本”。几个月后,尹明善就拥有了好几块钱,“富裕” 了。 而对于尹明善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卖针,他居然懂得…  相似文献   

17.
许可 《商》2001,(7):15-15
传奇人物杨百万,这些年靠炒股发了大财。但从不安分守己的他,最近又出发财怪招,这个投资理财的高手,其巨额财产居然被“瓜分”了。  相似文献   

18.
<正>别找了照片饰品代销加自己卖每月稳赚过万很多人把月赚万元当成自己的目标或是梦想,以前我也是,觉得每个月能净赚一万块钱那该多好啊,等后来达到和超过这个目标了,感觉也没有特别大的惊喜,但是内心会多一些淡定,大家都知道,赚不到钱心里会有慌慌的感觉,其实现在回过头去想,以前做不到月赚万元真的是因为没有赚钱的门路。自己也不是好吃懒做的人,但就是赚不到什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如今有三种钱最好赚:女人的钱,孩子的钱,有钱人的钱。实际上,最好赚的还是有钱人的钱,因为无论女男老幼,只有花钱消费你才能从他(她)身上赚钱,如果他(她)连吃饭都成问题,那赚钱也就难了。而这几年,给人的感觉是有钱人越来越多,你认为“天价”的服装,有人连眼都不眨一买就好几件;马路上跑的私家车很快就要超过公家的车;上百万的郊区别墅和市内豪宅居然被抢购一空……所以现在找准角度,赚有钱人的钱正是时候。在一些大城市,已经有人捷足先登,推出了专门针对有钱人的私人服务,这种算是职业也算创业的工作,不用看老板的脸色行事,不用开店办厂,也不用特意投资,赚的是完全是无本万利的“手艺钱”和“智慧钱”。  相似文献   

20.
学学农民     
邻居阿旺从他工作多年的工厂下岗后,卷起铺盖直奔乡下的二哥那里,兄弟俩搞起了一项养殖开发。一年下来,摩托车也骑上街了,VCD机也抱回家了。见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城里的下岗人可要学学乡下的新农民哟!”“下岗人要学学新农民!”此话发人深省,我们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