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上海经济》2010,(4):74-74
对于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中国总理温家宝非常坦诚。近年来他曾提到,中国令人瞩目的整体增长是“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上周,温家宝在提交给全国人大的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称,中国经济虽然在2009年取得了8.7%的增长,但这一成绩并不意味着经济运行出现根本好转。他表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这是在暗指中国经济对政府引导的刺激措施的依赖。  相似文献   

2.
宏观·国际     
《首都经济》2014,(5):9-9
世界银行下调中国及东亚增长预期 世界银行4月7日发布的《东亚及太平洋经济更新报告》预计,东亚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将低于预期,中国的经济增速将放缓至7.6%。 根据报告,世行认为:“中国已经展开一系列有关金融、市场准入、劳工移动性及财政政策的改革,以提高增长效率并提振内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将令经济具备更稳定,更具包容性及可持续性的立足点。政府已宣布的一些措施也可能在短期内刺激经济增长,例如税改和降低民间投资的障碍。”世行将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0月的7.7%降至7.6%,同时维持对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7.5%的预期不变。  相似文献   

3.
互动     
《中国报道》2009,(1):6-6
2008年11月,中央政府果断抛出4万亿元人民币“大单”,刺激处于全球“流感”中的中国经济。温家宝总理说“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16个字,让人们感受到了本届政府的魄力和信心。4万亿元,体现了政府让老百姓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决心,也体现了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和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总理在会见采访“两会”的中外记者时表示,中国政府随时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政策。政府刺激经济的方案,不仅仅意味着更大的政府直接投资,最重要的是政府投入的最大效应是激活经济,产生良性循环,避免中国经济出现亚洲金融危机时W型经济增长形势,促进经济较快走出危机并能持续V型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经济》2011,(8):67-67
在30年举世瞩目的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舞台不可或缺的角色。究竟有没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模式”?通过“大政府+宏观调控”,是否能够走出一条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省际TFP增长率的提高,并有效抑制了资本的“粗放式”积累,这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出于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等原因,地方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这会固化中国目前依靠资本投入和积累速度提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金融发展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也会造成落后地区以更为“粗放”的方式实现增长。这会加剧落后地区金融风险的积累,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协调中国的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改革,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7.
《海外经济评论》2006,(12):12-13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5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问题大都集中在“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上。温总理强调,要让依靠无序和过剩投资的经济增长,转变成为高效的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要取得下一个“黄金十年”的增长,就须在直面经济沉疴的同时,清晰定位政府与市场边界,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防止政府对经济的不当f预……。  相似文献   

9.
投资、消费、出口,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在“保增长”政策措施中,出现了不同动向。3月5日公布的计划报告。阐述了对2009年“三驾马车”的预期和措施,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0.
视界     
《天津经济》2009,(2):81-84
应对当前危机措施应长短结合 吴敬琏近日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指出,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当前的问题,需要短期应对措施与长期应对措施双管齐下,要分析如何从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到靠效率提高支撑的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运行恰逢经济增长稳定期的良好机遇,扩大消费成为保持经济较高增长的关键因素;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都会有一个积极动向; 2006年,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可保持较好的增长水平,GDP增长率将达约9.2%。  相似文献   

12.
张宏 《中国报道》2014,(6):48-49
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需要在新的适度增长区间寻找平衡点。宏观调控“微刺激”的精准发力,将有利于短期的增长稳定,也有利于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较快进入增长的“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统筹处理好这五者的关系,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总目标,也是本届政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执政思路。而当前,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同时为防止房地产风险加剧引发相关风险连锁反应,“稳增长”和“防风险”压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一、供给侧改革背景分析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速连续下行,工业和房地产增速下滑导致投资增长承压,政府强力“救市”但遭遇财税收入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形成了巨大债务,这进一步限制了地方政府需求拉动能力。而出口贸易也由于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增速快速下滑。劳动者报酬占国民经济的尴尬比重,也使得消费难以独自支撑经济高速增长。总体上,需求拉动越来越乏力,创新性供给相对匮乏,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已经演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的变化,导致经济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一步步被放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运行恰逢经济增长稳定期的良好机遇。扩大消费成为保持经济较高增长的关键因素: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都会有一个积极动向2006年,预计中国的经济增长仍可保持较好的增长水平,GDP增长率将达约9.2%。[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政府对经济的指导和干预政策促进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使日本经济发挥“后发优势”,在短期内“追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正是在政府对经济的判断错误及政策的失灵下才一步步走向长期萧条。面对日本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错误及政策的失灵,人们又开始反思“政府主导型”制度安排的弊病。本文认为,以政府主导为特色的强制性制度安排的积极效果必须以制度代理人正确地判断经济发展形势、并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为前提,否则,将会出现“政府主导型”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日前在《中国证券报》上发表权威报告指出,此轮短经济周期的高峰期已过,经济增长正步入周期性调整期。从市场内在趋势看,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增长将逐步向下调整,但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逆市场”冲动,使投资增长调整缓慢。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增长作为一种社会再生产运动过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推动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组合形式的变化。当前所说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由粗放增长型转变到集约增长型。“十五”期间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在相当程度上是政府的主导型经济发展所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根源在转变政府主导经济的方式,理清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转变政府职能.从重庆市经委工作职能来看,“十一五”期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工作基本思路与做法应该是:  相似文献   

18.
晋升激励、宏观调控与经济周期:一个政治经济学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一个以控制权收益为基础的晋升激励框架下,考察中国经济周期的形成。本文研究发现,由于政府保持着经济的控制权,政府组织中晋升激励体制的周期性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成因,中国的经济周期本质上是“晋升体制周期”和“宏观调控”结合的产物,这推翻了学界“宏观调控是经济周期的应对手段”的一贯认识。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以刻画这一逻辑。进一步的经验实证支持了上述逻辑。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进一步的产权改革以适度放松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将有利于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董彦 《中国报道》2009,(9):70-71
当政府主导的投资力量逐渐褪去之后,要保持经济持久增长,就得走“民富”路线。同时,市场自身的活力也将是下一阶段中国经济平稳向好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0.
韩国走向“自律经济时代”自60年代以来至今,韩国经济增长的中心是5年计划。这种“政府主导型的计划经济时代”现在将落下帷幕。代之而起的将是“自律经济时代”,它将以民间企业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轴,而政府将调控经济环境,忠实地发挥间接作用。财政经济院宣布,将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