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多年来,丽水市云和县积极探索适合“小县大城”战略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新路子,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把服务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就业工作的出发点,进一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筹城乡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人口56840人,实际转移就业39607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9.7%。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自20世纪年代中期以来,呈现出中速增长态热、宏观环境有所缓和通货出现紧缩等特点。在这期间,就业一直是块学生的巨石压在人民头上,它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工作的稳健发展,也给社会生活带来诸多不安因素。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心之一。  相似文献   

3.
潘国锋  刘良 《企业导报》2013,(10):23-23
中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之后,首次迎来经济发展的减缓,经济放缓紧缩了就业市场,劳动力就业形势进一步严重,大学生就业也更加艰巨。本文结合二元经济刘易斯拐点,分析劳动力就业问题,对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有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存在着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关系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有两个思路:一方面可以从农业内部解决,政府应大力投资于农业领域的公共基础建设,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依靠农业科技,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另一方面,应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消除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相似文献   

5.
农民就业问题是土地流转后农村经济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关系到民生国安的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土地流转工作现状和问题,选择了北京市胡家垡村作为调研对象,从胡家垡村劳动力结构、就业结构、就业意愿、就业因素四个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并针对土地流转后胡家垡村农民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就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随着经济转型、社会变革,失业人员明显增多,就业压力依旧严峻。本文在分析青海就业现状与态势的基础上,面对青海劳动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如何解决青海劳动就业问题做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失地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更为社会所关注。在转移就业问题上,许多地方大多在创业就业培训、发展二三产业、加强劳务输出、开展就业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而这篇调查报告提出,在采取通行措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特点,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就业,是颇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就业》2013,(4):65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关于多渠道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外出务工的工作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国就业促进会组织编印了《引领劳务经济的"就业名片(?)全国劳务品牌建设成果实录》。本书主要收录了200/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就业促进会联合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围绕劳务品牌建设开展的专题研讨、交流展  相似文献   

9.
王振国 《中国就业》2007,(5):43-45,30
去年以来,邢台市在农村就业工作中,以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为抓手,初步形成“四个体系“,在推进就业、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支持经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就业弹性     
小向 《中国就业》2014,(8):15-15
正就业弹性的界定就业弹性是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即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一般说来,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效果越大,就业弹性系数就越高;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效果越不明显,就业弹性系数就越低。各国实践经验表明,经济增长不一定带来就业增长的最大化,实行不同的经济发展、技术选择战略,必然形成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也带来不同的就业结果。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  相似文献   

11.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是劳动的经济来源。而且是劳动立足社会的精神寄托。然而,现实时常会出现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人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这之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从客观上看:我国劳动充分就业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而在目前经济转型时期,就业结构性矛盾显得更为突出。从主观上看:有的劳动是就业心态不能随市场变化而及时调整;有的劳动是没有努力去寻找就业信息;有的劳动则是因劳动力市场上就业信息不对称因素造成难于就业等。  相似文献   

12.
2000年中国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的经济目标通常包括: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在具有二元特征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尤为突出;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型经济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原有体制下隐性失业显现时的大量失业问题。中国经济既有二元经济特征,又有过渡经济特征。本文将在这一背景下分析2000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2000年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其原因可以归纳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就业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并根据当前就业工作和就业环境中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就业现存的问题,希望能够能促进就业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4.
周锋 《中国就业》2013,(8):30-31
湖北英山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同时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是第一批劳务输出示范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是人社部定点的就业信息监测县。全县3乡8镇,309个村,总人口40.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7.5万人,在外务工人员约8.7万人,年外出打工收入10.2亿元,是财政收入的2倍还多。打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柱,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2012年劳动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83人,登记失业人数34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失业人员再就业1396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829人,  相似文献   

15.
张建国 《活力》2005,(9):48-48
绥化是一个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纵观绥化市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方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就业形势和社会稳定工作越发严峻。本文仅就绥化市就业再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工作对策,简要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小康”一词源于我国古代的《礼记。礼运篇》。其所描绘的小康社会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小康社会作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目标,赋予其具体的经济含义。即我国现在实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们刚脱离温饱,进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以后的路还很长。其中促进国民就业是保障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一、政策体系:是促进就业实现小康的保证1、政府高度重视。十六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多次召开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会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出台税收优惠政策,推出创业小…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新疆就业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谋划好就业这篇大文章已成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民生难题。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指出,"要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这充分体现中央对新疆就业工作的高度关注,也为做好新疆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破解"三农"难题、推进和谐遂川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和改善民生、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江西省遂川县坚持"民生工程为重、就业创业为本"的工作主线,积极做大劳务经济"蛋糕",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国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已引 起我国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表明,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无法通过劳动力 市场的自发调节来解决,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因此,分析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弱 势群体就业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促进弱势群体就业的相关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就业》2007,(3):4-5
2007年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贯彻落实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在重点抓好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困难群体再就业的同时,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军队复员转业军人等群体的就业工作,确保完成就业再就业的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上获得新进展,在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上实现新突破,在开展失业调控上探索新经验,在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上取得新建树。[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