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发展取决于高校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效果,"双创"型人才素质取决于"双创"教育的师资水平。在提高师资水平时,要求"个性化"教师应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先进的教育理论以及多学科知识等全面素质,只有"个性化"的教师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才能实现"双创"型人才"质"的飞跃,为我国创新型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
田淑波 《中国市场》2012,(2):154-155
高等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要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适应市场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规格,使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建立校企双赢的合作机制。高职院校只有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与企业紧密结合,共同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提高学生营销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效解决学生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实现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3.
<机械制图>课的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好课程的信心.教师应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通过手脑并用的练习促进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技能,实现<机械制图>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韩瑞 《北方经贸》2011,(11):157-158
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实行“教、学、做”一体化,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设计技能水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培养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个性才会得到和谐发展,主体潜能才能得以全面施展,教学改革目标才能随之实现。  相似文献   

5.
"市场营销"是一门应用型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等综合能力,因此要求在实际授课中平衡好"理论和实践"。基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情以及当今社会现状,"市场营销"平衡"理论和实践"的课程改革需完善课程设置,整顿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方式和多元化考核方式多管齐下,各方兼顾才能更好地达到课程改革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素描初识能力是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当前高师素描初识能力培养主要存在三个缺憾:概念不清,速写、默写受到忽视,缺乏素描史论知识。做好初识能力培养,学生才能在素描能力上充分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7.
由于教师队伍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不高以及校企过度分离等原因造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而要想通过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实现"双主体育人"以及"创新强校工程"来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建设一大批"校中厂",如此才能实现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因此,只有"校中厂"成功建设,才能真正的实现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党中央多次强调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老百姓"智"的作用,才能彻底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在这场扶贫攻坚战中,"扶智"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必须坚持贫困人口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扶智"在精准扶贫、脱贫中的长效作用。实践证明,只有"扶智",促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增长,才能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只有"扶智",才能从根子上拔除穷根,保证贫困人口脱贫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现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但是对"工匠精神"的实际培养和灌输还比较欠缺的。"工匠"的意义就在于人们具有工匠之心、工匠之行,即在自己从事的职业上所具备的专注、细心,从而达到高超技术去从事特殊职业和一般职业的能工巧匠。他们在工作中呈现出的敬业精神被称为"工匠精神"。在物流行业中只有具备这种"工匠"精神,才能成为合格的工匠型技术人才,才能被企业接纳、认可。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使成为工匠型人才,在"工匠文化"的培养体系中,贯穿"传导、形成、固化",并在高职院校物流职业教育中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10.
《经济法》课程在高职营销专业建设发展中处于专业必修课的地位,传统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是在"大一统"的教学理念下进行的,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问题。高职营销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应围绕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展开,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上均与"职业能力"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有效提高营销专业学生对经济法律、法规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在有氧搏击操选项课教学中,以"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探讨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为其将来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逐发展,近年来高职教育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高职教育也越来越正规,越来越专业和热门,但伴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有些问题也接踵而来,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才能提高高职教育水平。高职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高职外语教学,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素质,还影响着其未来就业能力水平的高低。李克强总理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模式,并于2015年7月6日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快了我国"互联网+"前进的脚步。在此种背景之下,高职外语教学要想取得显著的效果,就应该尽最大努力配合"互联网+"模式。文章从"互联网+"的概念和背景出发,分析了高职外语教学中的现状和应该努力的方向,对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高职外语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科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他们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自我控制及主动学习能力不强,而当前我国的教学体制存在着不少缺点:说教有余,自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很有必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主动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而不是单纯的灌输型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令声  柴越尊 《北方经贸》2007,(12):160-161
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仍是以卷面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改革高职教育的考试制度已势在必行。应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考试模式,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考核观念,构建科学的考评体系,从而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应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15.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只有实行全员管理,整体的力量才能得到发挥,个性、积极性和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只有确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权利和义务,让其真正享受到民主、平等、自由的权利,才能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义务感。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集体才能成为学生自我教育、尝试成功的精神乐园。因此,我们要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保姆式"的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16.
徐超 《电子商务》2013,(10):70+73
本文分析高职高专在电了商务专业实训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问题,提出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从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建设入手,构建"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双师"教师队伍,创新课程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具有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即数学备课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教材,设计教法,:做到:目标预设考虑差异,教学过程关注差异,作业设计善待差异.从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出发,把握最佳时机,运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能自然、有效,师生才能得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崔娜 《中国电子商务》2014,(24):107-107
对于高职高专院校来说,所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高低也是衡量一所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社会的发展要求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具备外语能力的同时还要有相应的职业能力,对外语人才的培养,已从单纯对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转向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并重。但是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必须是校、企、生三方互动,真正形成“三点一线”的连接,三方融为一体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9.
职业院校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创新、实践和应用能力等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职业院校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要以创新创业为主,促进学生"双创"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在"中国制造2025"目标中贡献自己的才干,用创新的精神来助力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秀玲 《北方经贸》2008,(4):143-144
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中,提出了要应用五种"新课型"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VFP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型"教学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案例的选取与制作,并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力,建立对学生的有效约束机制,从而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