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2月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已相继有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被摩根大通收购,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最大的存贷款机构华盛顿互助银行因陷入困  相似文献   

2.
流程银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欧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以实现价值最大化并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开展的银行业务流程再造,国内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在20Q5年10月召开的“上海银行业首届合规年会”上首次提出。在银监会推动下,民生银行于20。6年全面启动流程银行建设,其他商业银行适时跟进广泛开展流程银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银监会发放了首批社区银行牌照,包括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在内的几家银行获得的社区牌照总量大约在1000家左右。这意味着社区银行"持牌"上岗的大幕正式开启。"社区银行"一词来源于美国,涵盖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小商业银行及其他储蓄机构。2011年,龙江银行设立我国第一家社区银行——"小龙人"社区银行,  相似文献   

4.
早在19世纪,金融控股公司就以银行控股公司的形式出现于美国。所谓银行控股公司是指只控股商业银行不控股其他金融机构的单一控股公司:后来在1929年至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约有近万家银行相继倒闭或被兼并,美国国会因此制定了有名的《道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该法案明令银行不得经营其他金融类业务,同时还要求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分离:但是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银行控股公司的设立。到了1987年美国6497家银行控股公司的资产占整个银行总资产的90%以上。1999年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明确了银行控股公司的正式合  相似文献   

5.
陈建  王卓 《中国金融家》2004,(10):83-85
本银行史上沸沸扬扬的第一次竞购战,最终以三菱UFJ控股公司(Mitsubishi UFJ Holdings Inc.)的成立而尘埃落定。日本排名第二的大型金融集团东京三菱金融集团(Mitsubishi Tokyo Financial Group)击败排名第三的三井住友金融集团(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成功地收购了日本联合控股公司(UFJ Hold-  相似文献   

6.
一、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转型 在金融危机加剧的过程中,美联储宣布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这是继今年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髓被摩根大通收购、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和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之后,美国金融危机中的又一个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7.
道德风险与监管缺失:美国金融危机深层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的中心华尔街危如累卵.五大投行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而剩下的高盛、大摩也因形势所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等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得世界各国都为美国金融危机而震惊.  相似文献   

8.
次贷明辨     
美林被收购,大摩和高盛被迫转为银行控股公司,数十家地方银行陆续倒闭……华尔街正在遭受审判.  相似文献   

9.
《金卡工程》2014,(3):25
正3月11日,阿里和腾讯前后脚宣布将携手中信推出网络银行卡,支付宝更是以一句"会逐渐通过这样的开放动作让更多银行受益"让人浮想联翩。消息人士透露称,如无意外,"更多银行"至少还有两家,其中一家为民生银行。业内人士认为,相关银行此举旨在加码零售业务,掘金信用支付蓝海。民生银行也将入局"早在去年,广发银行和支付宝就在洽谈网络信用卡的合作,但最后广发内部不赞成合作,认为难以满足银监会"三亲"(在信贷或信用卡审批环  相似文献   

10.
会计门事件始末2008年9月,黑色的九月。14日,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同日,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宣布计划改组企业业务并出售旗下资产以求融资;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正式批准摩根士丹利和高盛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25日,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除去几个月前被并于摩根大通的美国第五大投资  相似文献   

11.
刘宏 《中国信用卡》2008,(24):59-60
一、高盛和摩根±丹利的转型 在金融危机加剧的过程中,美联储宣布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这是继今年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和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之后,美国金融危机中的又一个剧烈变化。至此,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的辉煌时代彻底终结,美国金融机构正面临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重组。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民生银行以8.87亿元(合9573万美元)在美国收购了一家银行——美联银行,拥有了这家美资银行9.9%的股份,但是2009年美联银行倒闭了,民生银行投资最终颗粒无收。事实告诫我们,银行的国际化要与本行的业务、战略联系起来,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银行国际化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已有很多教训值得总结。比如,对海外市场不熟悉,对东道国政策监管政策不掌握,银行国际化与整体发展战略不密切等,都会造成决策失误,投资失败的结果。本文作者在剖析我国银行国际化进程与风险积累的同时,试图通过对国外商业银行跨国经营中操作风险管理的考察,分析其经典案例,总结其教训与经验。对我国银行跨国风险防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英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英国是世界上金融控股公司发展比较快的国家。美国以至少有一家银行子公司为确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条件,英国的金融控股公司则多以银行为母公司。为适应金融业的发展,英国于1997年建立了统一的监管体制,同时确立原则性监管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立法动因和市场最新发展,阐述了美联储对银行控股公司的持续性监管、监管评级和监管协调,详细分析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中有关银行控股公司的改革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金融集团监管和银行控股股东监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引言 自2006年建设银行收购美银亚洲之后,交通银行涉足法兰克福,民生银行以及招商银行进军美国,还有工商银行在南非、莫斯科、纽约业务的全面开展。但是与外国银行相比,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客户关系管理上相对存在不足,例如只重视所谓的大客户而忽略小客户,时常认为小客户的价值不高,殊不知小客户往往是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6.
海外     
《首席财务官》2008,(12):15-15
三菱UFJ收购美国加州联合银行 继入股摩根士丹利后,日本最大银行——三菱UFJ集团11月5日再次出手,以每股73.5美元的价格,收购UNBC(美国加州联合银行)。UNBC将成为三菱UFJ集团的全资间接持股子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在这次金融风暴中,以三菱UFJ集团为代表的日本企业表现出了对华尔街的浓厚兴趣。三菱UFJ以90亿美元购入摩根士丹利21%的股权,野村控股收购雷曼亚洲业务和部分欧洲及中东资产,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有意投资高盛。  相似文献   

17.
一、催生有规模的股份制银行银行的首要及根本任务是保护储户的安全。美国有中央存款保险制度,将储户的风险降至最低。我国因无中央存款保险制度,因此储户的风险防范是任何形式的银行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目前四大国有银行虽有21 %的呆坏账,但实际上有国家信用作为担保,对储户的安全是有保障的,这一点在我们讨论任何国有还是民营银行问题时都是先决条件。目前银监会采纳笔者的建议已认真考虑设立中央存款保险基金 ,对广大储户的储蓄实行保护 ,这样就能为银行改革扫除后顾之忧。1995年笔者曾亲自为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民生银行的筹建做过咨询…  相似文献   

18.
龚长:为什么当前金融界业内人士在讨论金融控股公司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十分迫切吗?曹凤岐:不管人们是否愿意,金融控股公司早已在中国出现。中信、光大、平安都是明显的例证。光大集团先是在1991年成立了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1992年成立了光大银行,1996年成立了光大证券。2000年2月,光大集团又兼并了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这家拥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家子公司的母公司,与美国的控股公司颇为相似。中信集团也是如此。此外,建行早已组建了中金公司,工行也收购了香港友联银行。一些银行正策划在境外设立金融控股公司。虽然一…  相似文献   

19.
2007年初爆发的次贷危机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下再次推向了高潮,美国的五大投资银行中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相继被银行收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而剩下的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因形势所迫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金融市场剧烈震荡。我国受益于资本项目没有完全放开,衍生品交易市场尚未健全等因素而未受到直接冲击。我国应依据本国经济实体运行情况推进金融创新,加强金融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0.
冬晓 《中国金融家》2011,(6):117-118
5月4日,民生银行传来好消息,旗下的上海嘉定民生村镇银行、蓬莱民生村镇银行和安溪民生村镇银行分别获准开业。至此,全国民生村镇银行已达到12家。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扩大了民生银行在县域、村镇的市场份额,并成为民生银行民营、小微金融战略的有效延伸。 大客户、优质客户,历来与银行有着深厚且亲密的关系,而民生银行却将信贷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