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价格的变动情况大体是:新中国成立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基本上是自由定价;1953年-1984年,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统购、统销价格由国家制定,而且全国基本上是一个价格,购销价格长期倒挂;1985年实行合同定购,定  相似文献   

2.
四川粮油经营的政策性补贴张明胜1953年起实行粮油统购统销以来,国家财政对粮油的补贴,主要是:①以超购奖励形式支付给交售粮油的社队或农户的统购价以外的加价款;②按照国家规定的粮油统销对象和定量,供应平价粮油统销价低于统购价的销售价差;③粮油在流通过程...  相似文献   

3.
现在,粮食收购体制改革,从整体上看遇到了"三难":第一,减少城乡销售难.粮食体制改革的根本出路是"减销",即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承担的平价粮食销售部分,近三年来,云南省在改革粮食统购的同时,没有从统销方面进行大的改革.统购任务由9亿公斤,调减为7.5亿公斤,但是,统销部分不能相应减少.城乡的平价定量供应很难减下来,特别是城市定量供应是上升的趋势.据省粮食  相似文献   

4.
李扬 《农村经济》2022,(9):23-3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价格经历了四个周期,每次价格下行周期都会导致原有的粮食流通体制发生变革。20世纪80年代初的粮价下行导致统购制度取消。90年代初的粮价下行导致统销制度取消,国家建立以保护价收购为核心的流通体制。世纪之交的粮价下行导致保护价制度取消,国家建立以直接补贴和托市收购为核心的流通体制。2012年以来,由国际粮价下行所导致的新一轮价格下行则促使国家改革补贴和托市收购制度,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战略中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丢掉幻想走向市场──新年献词本刊编辑部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自1985年取消统购实行定购统销和市场购销双轨运行以来,几经风雨,又几度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1996年,全国粮食系统又实施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经营分开的“两条线”运行机制,这一新的机制在重...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产品价格管制政策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为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解决我国农产品长期短缺问题,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价格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979年大幅度提高粮食、棉花等18种主要农产品收购价格(这是自1952年以来,收购价格调整品种最多,幅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和按比例加价政策,对猪肉和城市蔬菜等鲜活商品实行了有指导的议购议销。  相似文献   

7.
一、从我国粮食购销政策变化中引出的话题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1979-1984年,主要是提高国家统派购粮食的计划收购价格,对农民超过统派购数量交售的粮食实行超购加价;二是1985-1988年,实行国家收购和市场收购并存的“双轨制”;三是1989-1993年,主要是长期缺粮的局部地区率先对粮食统销体制进行了某些改革,后发展到全国统一实行购销同价,直至1993年底全国98%的县(市)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四是1994年至今,主要加强了对粮食购销的宏观调控,同时,在1994年和1996年两次大幅提高了粮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大体可分以下几个阶段:统购统销制度的形成时期(l)1953-1960年的无补贴时期。(2)1961-1978年的粮食经营费用补贴时期。(3)1979-1984年的粮食经营费用及购销价格倒挂补贴时期。粮食统购制度的解体《1985隼)1985年是农村经济改革中显特殊的一年,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解体。“双轨制”的确立与运行(1986-1987年)政府在1985年底重新赋予合同定购以“国家任务”的性质,并提出了“逐步缩小合同定购数量,扩大市场议购”的方针。从1986年开始,进人了比较稳定的“双轨制”时期。完善“双轨制”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本文在概述中国粮食补贴政策演变轨迹的基础上,对现行粮食直接补贴政策进行了经济学解析和现实分析,认为从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中得利多的不是粮食生产者,而是粮食消费者;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能平抑粮食产量和价格波动;粮食直接补贴政策不能代替价格支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粮食直接补贴、价格支持、配额生产“三位一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探索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市场价格过低时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过高时对低收入消费者进行补贴。"所谓目标价格补贴,是指政府事先确定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当该农产品实际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  相似文献   

11.
一、现行粮食流通体制存在的问团(一)买主与卖主在市场选择和贸易条件上的矛盾。在计划经济时期,粮食统购统销单轨运行,政府凭借行政权力垄断收购市场,是唯一买主;价格(统购价)是农户别无选择的唯一价格。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非常单一、直接。改革开放以后,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户获得了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地位和权力;市场的开放特别是统购制度的改革,不仅使农户有了选择市场的余地,而且有了进行价格和其它贸易条件对比的参照系。于是矛盾和问题变得复杂化了。粮食少了,粮价格高买粮难,政府找农民;粮食多了,粮价降低…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粮食直接补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黎 《农业经济》2004,(12):18-19
对农民实行直接收入补贴,是指政府为了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或减少政策调整给农民收入带来的损失而对个体农民进行的直接转移支付,它是相对于价格支持等间接补贴而言的。2002年,安徽、吉林两省选择了3个县,率先在我国进行粮食直接补贴的试点。2003年,河南、湖北两省也减少了对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增加了对生产环节的直接补贴。今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粮食安全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通过价格机制改革,理顺供求关系,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何谓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即指由政府设定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当实际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而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则按差价补贴生产者。2014年已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未来如果进一步扩大试点,还面临不少待解困境。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粮食部门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在粮食丰收歉收、买难卖难交替出现中,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现有2300多个独立核算的企事业单位,17.3万粮食职工,75.5亿元固定资产原值。全系统通过技术鉴定和技术论证并获奖项目达116项,其中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76项,在全省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体制改革,循序渐进湖南省粮食流通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1979-1984年,逐步提高了国家统购粮食的价格,适当缩小统购粮食数量;1985-1988年,取消统购制度,实行国家收购与市场收购并存的“双轨制”和…  相似文献   

15.
粮食风险基金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平抑粮食市场价格,维护正常流通秩序,实施经济调控的专项基金,它主要通过利益分配,实现粮食安全和粮食市场稳定两大目标。从2004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粮食风险基金直补”改革,通过实施由间接补贴转向对粮食种植进行财政直接补贴,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6.
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办法 ,在实施中遇到了许多新问题 ,尚需进一步完善。一、粮食风险基金补贴办法不完善1 .补贴标准不合理。一是对粮食购销企业超储库存粮食实行补贴 ,合理周转库存粮食不予补贴 ,这显然不合理 ;二是合理周转库存仍然按计划经济时期平价粮食定额库存数量核定 ,造成地区、企业间苦乐不均 ,没有科学依据。三是超储粮食费用补贴标准偏低。超储粮食费用补贴标准每年每斤补贴 0 .0 3元 ,明显低于专储粮食补贴标准 ,不足以弥补超储粮食库存的费用支出。当前市场粮食相对过剩 ,购销价格倒挂 ,库存粮价高 ,顺价销售困难 ,合理周转库存…  相似文献   

17.
粮食统购统销时期的救灾工作──《四川省志·粮食志》选登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每年夏秋两季,在征购的同时,都要安排农村生活,对各类缺粮农民统销粮食,以保证生产、生活的基本需要。统销的最大课题是救灾,特别是"大跃进"以后和"文化大革命"后期,以安...  相似文献   

18.
动态与信息     
<正>中农办主任:粮改要市场定价不能让农民太吃亏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日前在北京表示,当前中国的粮食价格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下一步将进行粮食定价机制、补贴方式和收储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实行市场定价,价格和补贴分离,这个过程不能让农民太吃亏。农业部部署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工作按照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精神,农业部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按照世贸组织的定义,所有的农业补贴政策,分为三大类:绿箱、黄箱和蓝箱。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实行别的补贴政策,农民都能够从国家那里直接拿到钱,但实行保护价政策,农民并不直接获得国家补贴,而是通过高价格的方式获得好处。我国最重要的几项补贴政策,都是在2004年以后开始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从字面上看,都属于黄箱政策。但在实际操作中,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基本上都是按照承包地面积发放的,并且与产量和价格都不直接挂钩。因此,实  相似文献   

20.
调整粮食风险基金补贴范围及用途势在必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风险基金是政府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补偿资金。自1994年建立粮食风险基金以来,补贴对象、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基本未变,200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下发后,各地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尤其补贴范围发生了较大变化,且各省市不同。本文结合重庆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后粮食风险基金补贴范围如何进行相应调整谈一点看法。一、重庆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重庆市粮食市场化改革总的取向是:“一取消,二放开”,加快粮食市场化建设进程。(一)取消粮食定购任务,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从2002年1月1日起,全市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把粮食定购改为在政府指导下,依照市场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