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OA的物流信息系统架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学军  张明玉 《物流技术》2007,26(1):104-107
以物流信息系统架构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面向服务架构的组成成分、基本特征和应用原则等技术特点,以及传统物流信息系统架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面向服务架构为基础的新型物流信息系统架构。指出这种架构通过增加业务流程层和业务服务层从而能获得高度的业务敏捷性和可观的信息化投资回报,对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策略、物流业务和信息技术融合等都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亚萍  许红  王瑞军 《物流技术》2007,26(3):107-110
将当前IT行业的前沿技术SOA引入现代铁路货运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理念,提出了现代铁路货运物流信息集成系统的新架构。该架构在原来三层架构中的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之间增加了服务层,应用SOA的层次结构、粗粒度服务和新型会话链路,降低了层与层之间的耦合性,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减少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成本。最后运用该架构针对铁路货物追踪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首先分析目前物联网体系架构研究现状,将底层的编码技术引入物联网架构中,从技术融合角度提出了扩展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研究感知层技术融合、网络层技术融合,以及借助中间件技术实现的跨层技术融合方法,它将能帮助我们完成从数据到信息,从信息到知识的业务价值的层次转化,从而提供具有可信性、有效性、协同性的业务支撑技术融合体系。  相似文献   

4.
把云服务理念引入物流行业,给出了一种面向物流的服务云构建策略。提出了云端层、物流服务企业层及用户层三层架构的物流云服务模式。给出了云服务的三层架构框图;对云端层的物流云服务业务结构、软硬件设计思想及个性化服务定制策略进行了阐述;对物流企业及用户的云服务应用模式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构建一个小型的云服务实例,对物流云服务模式进行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5.
王荇 《物流技术》2014,(17):437-439
把云服务理念引入物流行业,给出了一种面向物流的服务云构建策略。提出了云端层、物流服务企业层及用户层三层架构的物流云服务模式。给出了云服务的三层架构框图;对云端层的物流云服务业务结构、软硬件设计思想及个性化服务定制策略进行了阐述;对物流企业及用户的云服务应用模式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构建一个小型的云服务实例,对物流云服务模式进行应用验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SOA-BPM的物流信息系统集成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OA-BPM组合架构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集成提供了新的技术组合。给出了SOA-BPM组合架构在物流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应用时的系统设计情况,平台的架构分为5层:系统接口层、SOA集成层、SOA-BPM映射层、BPM层、应用层。并以仓储管理信息系统为例描述了在平台中是如何实现业务流程处理的。  相似文献   

7.
刘叶 《价值工程》2012,31(30):184-185
托盘是提高物流效率、保证运输安全的载具,建立托盘共用系统信息平台能显著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平台由一个线上公共信息平台和一组线下服务站业务系统组成。文章首先对托盘共用系统信息平台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服务模式及业务流程,进而研究平台的功能架构和系统架构。为托盘共用系统信息平台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钱妍  安亚文 《物流技术》2013,32(2):231-233
以物联网和现代物流信息技术为支撑,给出了基于物联网的集团型企业内部物流信息平台的业务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架构。该平台充分利用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协同等技术,实现物流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共享,进而改进物流相关业务流程。此研究旨在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全面优化物流管理活动,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物流信息化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9.
物流金融信息系统是基于物流金融发展的管理信息系统,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存货质押等融资管理、金融监管、风险管理、数据处理等功能为一体,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与客户可以在该系统进行相应的查询、操作,以达到信息共享、提升管理水平与降低风险的目的。本文站在物流企业的角度,利用Web Service技术构建物流金融信息系统,对系统的架构和系统应用的风险与防范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中国农业银行财会数字化转型实践(一)推动“业务、技术、数据”融合联动,实现业财融合一体化建设1.以交易与核算分离为原则,推动业务与会计在系统架构上实现新的无缝融合。为解决交易与核算相结合模式下,产品创新受制于会计核算,核算规则变化波及前台交易系统等两者相互制约的突出问题,中国农业银行启动建设交易与核算相分离的系统架构,研发上线核算与报告系统,  相似文献   

11.
基于供需平衡的区域物流耦合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促进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物流供需平衡分析的角度入手,力图构建一个基于供需平衡的区域物流耦合系统。首先说明了区域物流供需平衡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区域物流耦合系统的架构,之后分析了该系统的特征和运作机制。为区域范围内物流供给和物流需求实现真正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物流行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传统物流行业的操作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物流行业,如何缩短物流过程,降低产品库存,加速对市场的反应,这是所有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本系统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根据中小型企业的实际需求而开发的一套物流管理系统,它是集现代运输、配送、搬运、调度、跟踪为一体的网络系统。此系统采用B/S架构,使用Java作为服务器端开发语言,用Flex构建前端交互界面,综合运用了数据库技术、JPA与Hiber-nate集成技术、Spring和BlazeDS通信技术等。系统的开发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对物流全过程的优化调度和动态控制,高效整合企业的物流业务,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提供高效、实用、科学的物流管理和运营手段。  相似文献   

13.
2005年,为了满足服饰业务不断增长的需求,中国纺织服饰的龙头企业--雅戈尔集团决定重建全新的企业物流体系.核心环节为建设集进、储、配、送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效益、国内领先、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  相似文献   

14.
韩嘉  李宗平 《价值工程》2012,31(29):183-185
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对物流电子商务在智能追溯、智能监控、智能协同作业和智能管理四个方面的影响。结合物联网技术特点和物流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面向物流企业、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合作伙伴、客户、政府和银行等,为其提供贯穿物流所有环节的专业化在线物流服务和其他增值服务。以SOA架构和物联网三层架构为基础,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物流电子商务平台进行设计,其架构包括物流资源层、数据采集层、网络通信层、数据层、应用层和用户层。最后,分析该平台未来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5.
彭扬 《物流科技》2006,29(1):71-73
本文提出以企业信息门户(EIP,Enterprise Information Portal)作为第三方物流(3PL, Third Party Logistics)企业信息系统的表现层,以Multi—Agent技术作为系统智能信息处理实现的机制,探讨3PL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现技术,并就相关系统应用架构,多Agent模型及其业务协作流程,以及信息门户中的认证Agent和门户管理Agent等实现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   

16.
杨剑芸  王晓平 《物流技术》2005,(5):44-45,53
介绍了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物流信息系统构建目标、技术架构等问题;通过空间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现状分析,指出了未来空间在物流中应用的三大发展趋势;物流信息可视化、物流信息数据融合、物流网络优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供应链集成化业务场景、持续分析了供应链以及增强上下游快速响应能力的需求,为了实现集成化供应链平台的业务协同合作与信息共享,并构建业务需求驱动的物联网关键技术融合体系,采用以动态服务为中心的物联网多层体系结构,通过物联网应用中间件技术以及多层关键技术融合与集成应用,实现由业务驱动的海量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与整合,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技术及Web服务技术,支撑分布式SCM应用软件借助中间件技术实现物联网在异构环境下动态的服务架构及其协同应用。  相似文献   

18.
邮政物流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新形势下邮政如何利用有限资源、降低运营成本、发展物流业务,提出了适合邮政物流企业的一种信息系统的模式,以物流仓储中心为例,给出了系统层次结构和系统功能并且分析了3层C/S模式设计的原理,重点讨论了3层C/S在邮政物流中的应用和实现。  相似文献   

19.
构建包含物流企业层、云配送平台层、企业间合作层、功能网络层四个部分的组织架构和构建包含IaaS、PaaS、SaaS和终端接入层的技术架构。在分析云物流配送系统运作机理的基础上,发现需求预测、库存管理、选址与配送优化是云服务模式下物流配送系统运行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0.
数据共享与业务融合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及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支撑企业业务发展和管理提升的必然要求。随着公司“两个转变”的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的加快建设及管理提升工作的全面开展,对此项工作提出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淮安供电公司在共享融合工作中,以企业架构为指导,运用相关集成方案,完成了营配调业务一体化提升,促进了淮安地区配电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