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我国1953~2007年金融机构现金收支与人均GDP数据,实证分析了建国60年来我国金融机构现金收支对人均GDP的影响。Johansen协整检验表明,我国金融机构现金收支与人均GDP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表明,金融机构现金收支总额对人均GDP的冲击都存在时滞但方向相反;与金融机构现金收入总额的作用相比,金融机构现金支出总额对人均GDP的方差贡献率相对较大。该实证结果的政策含义是,在我国运用货币政策调节宏观经济是有效的,但政策的制定需要在对宏观经济形势准确预测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及时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其政策取向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金投放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以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对现金供应量M0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影响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金供应总量呈现持续增长的特点,而且增长趋势与GDP、CPI变化趋势具有高度相关性;协整检验结果表明,M0与GDP和与CPI均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M0是GDP和CPI的Granger原因;M0对GDP增长的影响较弱,对CPI的影响很强.基于实证研究结果,进一步提出了通过改善现金供应状况促进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融机构的现金收支统计,是金融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机构贯彻执行国家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有些基层金融机构没有认真执行《金融统计管理规定》和《金融现金收支统计制度》,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根据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统计有关规定和现金收支统计工作实际,提出了完善和改进基层金融机构现金收支统计的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滞的测算:2001-2009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策时滞是政策当局科学地制定和实行宏观经济政策,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所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当今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出现大波动的背景下更为如此。本文利用时差相关系数、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对我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滞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GDP和物价均有不同长短的作用时滞。鉴于两者作用时滞的差异,在进行宏观调控时,政策当局必须根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时滞适时推行,以保证预期政策目标的实现,保证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波动、银行信贷与会计稳健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如何通过改变微观企业行为来影响经济发展是学术界探讨得比较少的领域。本文在此方向上进行研究尝试,并以货币政策波动对企业会计政策稳健性与银行贷款之间的关系为切人点。具体来说,当货币政策进入紧缩期时,我们预期企业会计政策变得更加稳健,以更容易取得银行贷款。运用1998~2008年的年度数据,并根据央行要求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的变化,我们定义2004、2006、2007年为我国的货币政策紧缩阶段。实证结果基本上支持我们的预期。我们进一步发现依赖于外部融资和拥有更高债务水平的企业会计稳健性更高,持有大量现金的企业会计稳健性更低,国有企业的会计稳健性更低。在会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上,本文发现在货币政策紧缩阶段,会计稳健性的提高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  相似文献   

6.
基于前瞻性货币政策理论,运用VAR模型和方差分解技术对1998年1月~2009年9月间我国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进行实证研究。在1998年1月~2009年9月间我国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内部时滞。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与前瞻性货币政策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因此,货币当局实行前瞻性货币政策时短期政策应盯住企业家信心指数,中长期政策应盯住消费者信心指数。  相似文献   

7.
本文收集了2004—2013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并运用差分GMM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确实存在,且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的规模大小、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反比;人均GDP增长率、银行业竞争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正比。  相似文献   

8.
本文收集了2004—2013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并运用差分GMM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做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确实存在,且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的规模大小、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反比;人均GDP增长率、银行业竞争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正比。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过程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节的主要手段,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各自独立的政策体系,由于作用的方式和条件有较大区别,其效果也有较大不同.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进行实证比较研究,为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基于VAR的格兰杰因果检验、预测误差方差分解及脉冲响应的实证分析,比较流通中现金、广义货币和金融机构贷款对国内生产总值和消费者物价指数的预测能力和变动解释能力,发现1953-1984年“大一统”银行体制时期,中国货币政策备选指标中与产出和通货膨胀目标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变量均为流通中现金,因此在这一时期货币政策的最优度量指标为流通中现金.论文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
财政货币政策和股市关联性模型表明,宏观经济政策和股市可能存在强相关性。基于我国时序数据的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结果显示,财政货币政策对股市作用存在阶段性并有着非中性和非对称性特征,即无论个体对政策冲击是否存在有效预期,政策变化对股市都将存在冲击效应。但二者对股市冲击持续时间有较大差异,财政政策冲击往往只存在短期效应,而货币政策冲击对股市长期波动却有显著影响。其中方差检验得出,财政政策对我国股市影响力相对更小。  相似文献   

12.
李辉文 《金融与经济》2007,113(6):22-25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国际收支顺差引起央行基础货币投放过多,商业银行流动性泛滥的情况,运用协整、VECM模型、脉冲反映函数和方差分解等计量经济方法检验了外汇占款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的影响,并分析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含义。实证发现:外汇占款不仅没有引起金融机构流动性增加,反而降低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相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由于政策“宣示”效应大于资金“冻结”效应却引起商业银行流动性增加。这显然是一个悖论。然而与我国外汇冲销政策实施有关,也说明我国货币政策是初步有效的,尽管这是以其独立性为代价。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为了对相对稳定、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实证判断,本文建立了宏观经济变量和准备金市场变量的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通过识别假设把SVAR模型转化为包含政策变量和非政策变量新息(innovation)的关于政策变量的半结构性向量自回归模型(Semi-SVAR)。通过准备金市场模型,界定了可观察残差项与结构扰动项之间的黑箱,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进行识别。实证结果显示,1998年以来,我国相对稳定、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目标是准备金总额,也可以说是基础货币,并不是超额准备金和货币市场利率。识别的政策冲击反映了货币政策调控事件对货币供求的冲击,与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实际很吻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2003年1月-2010年6月之间的季度数据,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协整方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全面研究央行总资产与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外汇资产、对政府债权与其他资产、对金融机构债权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对金融机构债权拉动GDP的效果较大,但外汇资产对我国GDP的长期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对政府债权与其他资产在短期和长期对总产出的拉动作用都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15.
房地产价格传导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货币政策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它的经济效果需要通过诸多渠道传导来得到体现。国内外学者关于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传导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国内的研究还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为了进一步检验房地产价格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效果,本文选取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检验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我国房地产价格传导的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房地产价格传导我国货币政策存在着阻碍,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财富效应和投资效应,利率也不能充分发挥对房地产市场的调节作用,为完善房地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信贷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使用中国2001年1月-2005年5月月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协整分析等计量方法对我国信贷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的传导过程中,货币供应量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利率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M0、M1对信贷市场贷款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从信贷市场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过程中,金融机构贷款对居民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中国2001年1月-2005年5月月度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协整分析等计量方法对我国信贷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到信贷市场的传导过程中,货币供应量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利率与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之间不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M0、M1对信贷市场贷款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从信贷市场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过程中,金融机构贷款对居民消费行为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费磊 《青海金融》2013,(6):51-54
本文在总结1990-2010年青海省现金收支及净投放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根据现金需求理论,选取相关经济金融变量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现金净投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选取影响GDP增长的三大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M2与经济增长存在一种正相关的长期均衡关系,其他因素与GDP的关系尚不明显。同时结合研究的结论,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提出建议,包括货币政策工具的转变,以及与财政政策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搭配。  相似文献   

20.
影子银行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以及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与货币政策及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运用VAR和VECM等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研究.实证结论表明:扩张的货币政策对影子银行规模扩张有积极促进作用,反过来影子银行的发展会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加速效应;同时,当宏观经济处于扩张周期时,影子银行发展会受到一定的约束或抑制,反之影子银行的发展可能会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一定的反向对冲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