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浙江省余杭区通过设置奖励政策,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寻找民间“土专家”,规范田间教学课程等一系列具体的探索实践,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助推全区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一、坚持建设标准规范培育农民田间学校余杭区制定了一整套完善的农民田间学校标准建设体系,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产业培训有特色。建设单位在当地产业发展中具有引领作用,能自主承担技术传播、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工作。每年能与本区域内成校或其他农业推广主体开展合作培训,并列入镇街成校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湖北省农广校按照“一个中心,三个基础”的工作思路,抓好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一、以农民为中心办农民田间学校湖北省农广校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重在启发引导,按照农民生产实际需求开展现场教学的原则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立足实际确定具体培训内容,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农民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全省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100所省级示范性农民田间学校,  相似文献   

3.
<正>为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高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服务能力,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5年,宁夏农广校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培养了一大批辅导员。以县(市、区)产业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依托,围绕特色优势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农业产业链建设了一批农民田间学校,初步形成了农民田间学校基层教学工作格  相似文献   

4.
<正>多年来,河北省承德市农广校以农民田间学校为抓手,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创新“校村园社”培育模式,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扎实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一、聚焦产业,建设田间学校聚焦承德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结合农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各县(市)农广校对照“产品精致独特、产业集群高效、乡村和美繁荣”特色农业强市目标,围绕中国菌都建设、华北高端牧场打造、冀北山区和美乡村创建等“八大工程”,奶业、中央厨房、蔬菜、中药材、精品肉类五大千亿级产业工程和五条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为培育一支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解决高素质农民培育过程中的实践难题,扬州市落实中央农广校《关于推进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积极推进农民田间学校高质量建设管理,基本形成分布合理、行业齐全、建管有序的农民田间学校体系。一、做法措施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提升农民实践技能的功能需求,扬州市在推进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中做到“四个坚持”。(一)坚持差异化定位。根据不同层次的农民田间学校,实行差异化的功能定位。县级农民田间学校按照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学习的要求,突出“田间实训”,重实践重技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建设宗旨:适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新要求,推行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把农民田间学校建成农广校体系在乡村的办学场所,方便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学习,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目标任务: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民素质提高需求,以农民合作社等为依托,"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建立不少于20万所农民田间学校,基本实现当地主导产业全覆盖,构建农民田间学校基层教学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7.
<正>农民田间学校是农民喜闻乐见的培训形式,也是农业部门增强服务能力的延伸平台。2016年,湖北省农业厅把创建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周密组织、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共建成农民田间学校127所,其中省级示范校22所。农民田间学校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主要做法(一)制度设立2016年初,湖北省农业厅下发《关于做好农民田间学  相似文献   

8.
<正>为缩短农民教育培训"一公里",真正实现贴近农民、服务农民、就近农民的教育培训,省校以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和使用为抓手,全面建设布局,初步形成了全产业全覆盖的格局。河南省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发展,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中央农广校公布了全国首批共享农民田间学校名单,共有52所农民田间学校入选,潼南区中药材产业农民田间学校名列其中。用接地气的表达手段、科学的指导方式,让农民在日常劳作中就能学到知识,潼南区中药材产业农民田间学校以“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全域发展认识,培育并带领潼南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发展特色中药材产业,多年来累计培育出1500多名扎根田间地头的“科技农夫”,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积极有序建立一线教育培训平台,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按照"以产业为平台,以经营主体为载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管理,为农广体系服务"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新途径、新模式和新举措,全面提升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管理水平,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创办田间学校 培养新型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将田间试验与农民难题、技术成果转化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使过去的无效推广或低效推广转为高效推广,发挥科技指导生产、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解决农业科技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北京市平谷区农广校于2008年开始筹建农民田间学校。田间学校以村为单位.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农民深入乡镇村.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以来,洛阳市在全市优选特色农业产业龙头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借助农民田间学校的产业特色和龙头带动作用,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理论教学和田间实践实训实习,从而实现教育培训与产业生产的融合发展,达到产教融合、以教促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国农民体育协会公布100所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重庆市万州区猕猴桃产业农民田间学校榜上有名。学校建于2011年,管理制度完备,先后制定了班主任、辅导员制度,学员管理制度等。有教师辅导员4名;建有70余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和20余亩的田间试验实训基地,还有远教平台、网络在线学习室、科技书屋和农业技术信息宣传专栏。这些都为万州区猕猴桃产业农民田间学校破解农业科技落地田间"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正>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紧扣乡村人才振兴和农民职业化两个目标,坚持农民教育培训接地气,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产业振兴对农业农村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将培训内容与地域优势产业紧密结合,实现农民培训就地就近培训,强化现场实训、操作、实习体验,注重技能提升转化,逐步形成了以“农民田间学校为阵地,立足产业需求,突出乡土特色,发挥农民优势,运用信息载体,学历教育提升,培育现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成长在生产一线”为特点的“农民田间学校+”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山东省农广校烟台市分校(以下简称烟台农广校)积极开展"植根、壮苗、示范"三大工程联创,累计建设88处农民田间学校,其中,烟台市牟平区增富山家庭农场农民田间学校在2019年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发展"十大宣介"活动中,被推荐为"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为高质量推动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提供了烟台样板.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陕西省农广校把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作为优化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强化农民教育培训基础支撑作用的重要手段和工作任务,在科学布局、打造提升、运行管理、作用发挥等方面上下联动、共同发力,形成了农民田间学校基层教学工作新格局,使农民田间学校在巩固拓展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成效、带动产业脱贫和助推农业现代化中发挥出重要作用,探索出一套符合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的工作方法。一、  相似文献   

17.
<正>近期,笔者参加“耕耘者”振兴计划乡村治理骨干专题甘肃省级示范培训班开班式后,实地走访甘肃定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旺农马铃薯农民专业合作社、丰禾村田园综合体两所农民田间学校,与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农村局和农广校座谈交流,就农民教育培训实施、农民田间学校建设、高素质农民成长成才情况深入调研。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一切为了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为目标,突出主责主业,在完善体系建设、准确职能定位、创新培育模式、整合培育资源以及职业农民制度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政府主导完善体系根据"一主多元"培育工作要求,上海市农广校构建了以政府主导为基础的"市、区、镇"三级农民培育体系。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落实培训项目、培训经费,指导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工作,并成立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积极探索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并充分依托农民田间学校服务高素质农民培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创建省级农民田间学校9所,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6790人次。一、坚持政府主导,构建培训体系一是统筹协调建机构。成立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领导小组,  相似文献   

20.
<正>安徽省肥西县在做好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同时,紧密围绕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积极推广高素质农民田间学校。2016年,安徽省农广校在肥西县建立农民田间学校5所,培训高素质农民学员830人,带动农户8300多人,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65人,带动农户650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50人,带动农户500人,农业新技术有效地推广示范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