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文化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已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与关注。新形势下发掘和发扬根植于乡村大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来培育乡村文化产业,不仅是振兴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现分析了乡村振兴的当代背景和国内及日照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两点发展方案,其中乡村振兴发展的"新动能"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业;乡村振兴的决定性力量;乡村振兴的原动力;乡村振兴的保障等。  相似文献   

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的重大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文章在梳理了甘肃乡村文化具备的历史性和世界性、地貌多元性和生态多样性、民族性和民俗性等方面的优势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甘肃乡村文化振兴面临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内生动力不足、文化与产业融合度不高、乡村文化元素开发不够、乡村文化生活单一等方面的挑战,从四个方面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对策:思想道德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助推乡村富裕、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丰富乡村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王翠莹 《商业文化》2021,(3):110-111
党的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乡村自身的局限性,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要素并没有充分得到发展,甚至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针对目前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建议:重构乡村文化记忆,培育壮大乡村文化新活力;以创新驱动代替资源驱动开创乡村文化旅游新模式,摆脱对自然资源的过度依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现代科技赋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构建数字化乡村,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健全乡村特色文化创新机制,打造乡村文化品牌,确保乡村旅游文化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4.
落实农村振兴战略,是打造富饶社群、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进一步促进乡村文化的进步在乡村振兴的总体框架中显得格外重要,然而,乡村文化建设还存一些难题。本文以河北徐水农村为例,分析提升乡村振兴文化发展内生动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杜发强 《中国报业》2022,(3):108-109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从战略高度提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们党"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给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机遇.记者应积极思考和探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从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当前时代的快速发展,国内经济水平显著提升,人们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城市化建设更是打造了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良好模态。 然而,乡村受到地理、交通、环境、经济基础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长时间之内始终无法得到较好发展,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乡村振兴就是要基于国家新常态经济特征,采取有效措施,振兴乡村经济,为当地群众带来更为充足的生活保障。 文章将结合实际情况,对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路径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汐 《中国报业》2022,(21):62-64
聚焦乡村振兴,描绘乡村新发展。电视媒体如何融入乡村振兴实施工作之中,在探索与实践中,多视角记录乡村发展新貌,建构乡村振兴中的农村新景象和农民新形象,创新思路是关键。电视节目全力赋能乡村振兴,打造“媒体+”产业融合链条,体现电视媒体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作用和价值,以乡村振兴为着力点,为电视产业发展打开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饮食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是中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二者互促共进。饮食文化振兴彰显旅游价值、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则发挥文化价值、推动饮食文化振兴。但中国乡村建设发展的实践显示,饮食文化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协同面临二者目标效应有差别、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有冲突、乡村建设人才队伍有缺口、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利用有偏颇等现实困境。因此,需要坚持政府引导文化主航,利益协调赋能村民,内外聚力人才为先,多元业态品牌创意。  相似文献   

9.
谢哲毅 《对外经贸》2023,(12):62-65
针对乡村产业兴旺的问题,文旅融合以数字技术为中介加快乡村发展步伐,符合新发展阶段基本要求。为实现后全面小康时代乡村振兴,重塑乡村文化空间场景和重构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路径。其中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实施乡村文旅结合战略,数字技术通过商业链接、文艺创新与数字科技三维赋能乡村发展,着力打通未来科技与乡村复兴的通道,推动乡村发展朝向多场域多维度融合转变。通过数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以期达到乡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志贤  王爽 《北方经贸》2022,(8):149-152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是振兴区域经济、繁荣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赫哲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渔猎文化。四排赫哲乡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优美,具备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结合四排赫哲族乡民族文化旅游的发展实践,对其发展民族文化旅游的特色优势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其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发展之中存在的旅游产品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市场开拓欠缺等问题,从优化基础设施、开发特色产品、开拓新兴市场、加强人才建设等四个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也是中国“三农”工作的组成部分。本文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探讨中国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设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之“魂”,其建设贯穿乡村振兴工作的各个环节,具有重大意义。现阶段,我国乡村在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开展移风易俗、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较大成效,然而民族地区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群众主体意识不强、乡村储备人才缺失等因素,存在乡风文明建设进程相对落后、民族特色文化优势未凸显等问题。因此,民族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应聚焦夯实经济基础、强化组织保障、筑牢文化根基上,真正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助推和谐乡风形成,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流通产业在乡村振兴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互联网经济的背景下,流通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建设现代化农村赋能,发展产业链和创新链相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有利于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近年来博物馆及相关旅游产品热度走高,乡村博物馆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种新业态,用文化力量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业、文化、旅游融合,推动城乡共同发展,前景广阔。文章以南京市高淳区中华绒螯蟹博物馆为例,采用SWOT-PEST综合分析法构建矩阵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4个方面对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乡村博物馆的发展型、扭转型、多元型、防御型4种战略建议,为乡村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文化在促进我国经济长期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人文经济是文化与经济交融互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我国乡村振兴、赋能高质量发展上起着引领作用。人文经济可通过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径、实现乡风文明传承创新、促进乡土社会和谐稳定、营造乡村美丽宜居环境五个方面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然而,当前人文经济引领乡村振兴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数字融合度较低、发展主体缺失三重现实挑战。据此,提出可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赋能乡村振兴、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文化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加强人才储备提高乡村振兴内驱力等途径破解现实困境,实现人文经济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助力乡村振兴。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东北地区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从完善制度体系、提高农民意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乡镇企业管理、绿色农业发展几个方面探讨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新时期的东北地区在生态宜居城市的建设上需要一系列的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  相似文献   

17.
王殿君 《中国市场》2022,(34):35-37+183
乡村振兴战略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民族村寨经过一系列的脱贫摘帽政策落实,乡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但脱贫摘帽并非终点,而是新的奋斗起点,乡村治理仍需继续。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克服民族村寨发展面临的普遍困境,振兴乡村经济是核心、完善的制度供给是保障、发扬优秀民族文化、树立治理共同体意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迈向美好生活,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民族村寨。  相似文献   

18.
2020年脱贫攻坚战宣告全面胜利后,中央企业帮扶工作随乡村振兴新时代的开启,进入探索和实践新阶段。中央企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在“两不愁三保障”和“五大振兴”方面开展工作,时间更为长久,任务从未减轻。乡村振兴的目标是推动乡村现代化,核心是城乡融合发展,并且需要发展和美学相结合;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是乡村振兴时期央企开展帮扶工作的关键领域。为做好央企帮扶工作,建议:尊重农民意愿是乡村振兴的必要条件;科学研定规划是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打造示范亮点是乡村振兴的有效捷径。  相似文献   

19.
陈明月 《中国商论》2023,(22):25-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新时代国情特征的准确把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大背景下,红色文旅是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因此,乡村振兴应抓住红色文旅发展良机,坚持自我革命,合理有效开发、创新及整合,保护红色文化资源,助推红色文旅发展,从而达到弘扬红色革命精神、实现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是建设巩固现代化经济体系,在现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实现经济集约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政策能否顺利推行,往往取决于民心向背,实现强基惠民,应将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要着力点,助力构建城乡互补、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新发展格局.本文以乡村振兴工作为出发点,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