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改革的最终目标和人民的期待还有很大的距离。本文在梳理总结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进展的基础上,分析考察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问题,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1)明确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2)科学确定户籍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时间表;(3)建立全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4)加快推进各项相关配套改革;(5)建立多元化的改革成本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2.
在保障性住房分配过程中,准入与退出机制的构建与完善,不仅有利于保障性住房分配更合理、更高效,而且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深远影响。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中准入与退出的相关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因此,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科学合理、高效完善的准入与退出机制就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分配中的重要内容与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赵渊 《经济论坛》2012,(3):99-101,130
本文在阐述城乡融合为农村文化产业创新带来全新发展机遇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城乡融合进程中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城乡融合背景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即把城乡融合视野下农村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党委、政府的决策视野;促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匹配性制度体系的建设;把握城乡融合契机,提升农村文化企业自我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4.
我国长期陷入"三农"困境的主要原因是"人地矛盾",即农村户均土地经营规模过小,从而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并进而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村户均土地达到规模经营水平.为此,要推进城乡土地产权同权化和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相似文献   

5.
6.
人力资本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城乡融合加快了城乡间要素流动,也引起了农村人力资本结构的变化。虽然劳动力绝对数量在减少,但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健康素质、获取信息能力及专业技能等在提升,农村人力资本从数量型向素质型、效率型、能力提升型转变。这种变化对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产生了双重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农业劳动力数量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变化;教育通过直接和间接效应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产生正向作用;互联网、医疗保健支出、交通通信支出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存在正向推动作用,且有中介效应。内生性检验、稳健性检验进一步强化了实证结果。深化城乡融合可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持续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从而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赖扬恩 《发展研究》2023,(12):65-70
通过梳理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建设在产业、要素、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坚持和加强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面领导,坚持走多元化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注重发挥各方合力整合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我国1985—2012年的农民工、农民、制造业和农林牧副渔的收入数据,建立数理模型分析收入差距、农村人力资本深化以及城乡融合间的相互关系。比较分析得出,农村人力资本深化使得农民工、农民、制造业和农林牧副渔的收入差距存在逐渐缩小的收敛性特征,收入差距的收敛性促进了城乡融合。农村人力资本深化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社会发生变化。因此,继续扩大义务教育年限和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将会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深化,加快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分割和融合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基本模型部分我们主要分析了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就业、工资水平、收入差距以及社会和谐程度的影响。我们的分析发现,随着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的扩大,一方面,农村向城市转移劳动力的数量会增加,城市最终产品部门就业量也随之增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工资会上升,城市劳动力的单位有效工资水平会下降但实际工资水平会上升;另一方面,经济中的人均收入虽然会提高,但是城乡劳动力收入差距会扩大,同时社会内部不和谐程度也会提高。在扩展模型部分,我们引入了垄断竞争的中间产品部门,分析发现,中间投入品部门的产业集聚在一定条件下会扩大城乡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的相关效应。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逐步缩窄背景下,需要对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进行评估。通过构建一个劳动力多元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阐释户籍改革影响劳动力城乡再配置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一轮户籍改革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未放开户籍管制的城市相比,放开落户限制城市持有农业户口且在农村地区就业的劳动力减少了3.4%,该效应可进一步分解为持有非农户口劳动力比重增加1.9%,流动人口比重增加1.5%;户籍改革引致的落户门槛降低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降低迁徙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迁徙收益,促进了劳动力城乡间的再配置;城市财政压力、户籍所在地的农地价值、迁徙的心理与社会融入成本以及不稳定就业均会对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形成制约。拓展性分析表明,城市间落户政策差异引致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会进一步扩大特大城市与其他城市人力资本差距。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一线城市落户门槛,同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释放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潜力。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农村要进行第二次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农村已经进入建国以来第三个黄金发展期,农村农业形势很好,但是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来看,三农问题的深层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仍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头号问题。从经济社会结构层面来认识,三农问题说到底是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必须从改革“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城乡体制层面才能得到解决。城乡体制的差距是根本的,是目前最大的差距,许多城乡差距之间的问题也由此产生。要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进行农村第二次改革,把农民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中进一步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2.
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在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并取得了较大进展。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之间联系紧密、关系复杂。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与社会保障建设之间匹配与协调,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的关系户籍制度是国家搜集、确认、登记有关公民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中国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据此考察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基准回归结果表明,“三权分置”政策显著提高了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政策在高城乡融合度地区、财政强省、东部地区的作用效果更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村“三权分置”政策通过提高农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及城镇化共同推动了城乡融合;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与农地流转相互促进,农地流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均能推动城镇化水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的城乡融合具备清晰的作用路径与完善的自我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发展理念和城乡融合发展战略辩证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遵循着现代化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从逻辑上看,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应用,是人民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结晶。以新发展理念指导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前者处于理念高度,具有思想引领性;后者处于区域协调层面,具有实践针对性,新发展理念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理念指引、设定了发展目标、明晰了方法论。从路径上看,新时代以新发展理念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着力推进城乡融合机制创新,加强生态融合建设,促进城乡资源互动开放发展,推动实现城乡的协调与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户籍制度改革与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庆刚 《现代财经》2008,28(2):13-18
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城乡关系问题的焦点则在于当代的户籍管理制度.本文运用新制度主义的方法,剖析了该户籍制度的基本特征,进而指出了它在各时期对城乡关系的不同影响.目前它与市场化改革总方向是不相适应的,但仍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改革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户籍制度,改革的重难点则集中在公共品供求紧张、本地人和外来人矛盾尖锐的一些城市.  相似文献   

16.
科技改革与创新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源泉,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重庆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改革综合配套试验区,重庆市以科技促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实践和探索对全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结了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科技改革与创新的总体思路,归纳总结了重庆市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的重点任务,最后提出了实现以科技促统筹城乡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在不同城乡关系框架下,对工农关系的调整成效也存在巨大差异。城乡二元结构、过去城乡不平等关系、以及旧制度路径依赖,都对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有阻碍作用和制约性。解决"三农"问题,要立足于城乡关系演进框架,既要破除长期"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制度路径依赖,又要逐步改变和破除二元分割的城乡关系,使城市资源可以流动到农村,真正支持农村农业发展。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除了正面考虑要求商业银行给"三农"提供更多融资机会,更要考虑如何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农村金融非农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农民进城打工的缺陷、弊端及太慢的速度,我们提出,在保留农民工方式的情况下,另辟蹊径,设计了城乡综合改革的新思路,就是组建"农村股份合作企业"(简称"股份合作企业")。组建股份合作企业与农民进城打工可齐头并进,双管齐下地为城市化出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城乡融合内涵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利用2005—2020年西部地区11个省份面板数据,通过熵值-TOPSIS法测算了西部地区城乡融合水平,并对其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分析了西部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区域差异,构建区域差异收敛模型对西部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收敛性进行检验。研究表明:(1)2005—2020年间西部整体和西南、西北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总体偏低,但增长趋势明显,西南地区的城乡融合水平平均值小于西北地区;区域间差距由递增转为递减,区域内非均衡现象减弱。(2)超变密度贡献率逐渐增加,取代区域差异成为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西南地区呈现极化特征。(3)西部整体与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均存在显著的σ收敛特征、绝对β收敛特征与条件β收敛特征,且西南地区收敛速度更快。研究结论对于把握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的现状、特征、地区差异性,并以此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差异化道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城乡关系始终是中国现代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所传递的政策信号,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力主在2020年实现城乡一体化。但现期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如城乡二元结构矛盾仍然突出,无法适应构建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