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21年,农业农村部正式函复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同意平凉市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市建设试点,试点期为3年。在函复强调,“以做强产业为核心、以模式创新为抓手、以主体培育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政策创设为保障,全力推动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这是推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核心要义,其中主体培育、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与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宿迁市大力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围绕全市农业六大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农业产业体系、农村电商、支书领头调结构、农村实用人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系列培训项目,培训规模和效益逐渐显现。但在培训过程中也存在供需不匹配、培育质量不高、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当前宿迁市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状,应从资源整合、内容创新、精准服务、绩效评估等多个维度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质效。宿迁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培育体系构建上,形成以职能部门为主导、多主体参与的培育格局。市农业农村局为主管部门,依托相关涉农院校、农技推广部门等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3.
<正>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立足苏北“农业大市”的资源禀赋,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聚焦乡村振兴,主动服务三农,与省内各市、县区农广校联手,全力打造高水平育人阵地,为苏北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术人才,为农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2022年5月,学校入选江苏省教育厅、农业农村厅联合评选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加大,农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掌握一定农业技术、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带动效应的农民技术人才数量日渐增多,但是这些“田秀才”“土专家”的技术水平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评定,影响了高素质农民扎根农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了破解农民职称评定难题,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后半篇”文章,真正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2015年宜昌市作为全省唯一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市,在宜昌市农广校组建了农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的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大会近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同期举行。江苏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打造"互联网+"现代农业创业创新高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后被农业部列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省、农业电商试点省、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试点省、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建设试点省,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和繁荣农村经济拓展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北京讯通讯员黎梦荻李波)5月25日上午,2021年广西乡村企业家人才(高素质农民)区外交流培训班在北京如期开班。本次培训班由广西农业农村厅主办,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联合承办,来自全区14个市的90名乡村企业家、高素质农民参加培训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在济南市章丘区圣井街道菜园村有这样一位心系乡村、致力农业、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2012年大学毕业的他,放弃了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的机会,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创业。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公司也是蒸蒸日上、节节升高,获评“国家级科技小院”“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点”“山东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济南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等30多项荣誉称号,他也被评为“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青联委员”“山东省乡村好青年”“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山东省高素质农民大师”“济南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带头人”“农民高级农艺师”“章丘区十佳农民”等。他就是章丘市绿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晨晨。  相似文献   

8.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坚持把高素质农民培育放在重要位置,从政策、培育、引进、认定、扶持、宣传等方面,高效培育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突出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引领。一是政策统筹指引。“十三五”时期,南京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南京市引进青年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学费补助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扶持文件,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2019年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遴选推荐,中国人寿财险四川省分公司"柑橘天气指数万能保+护果贷"保险项目成功申报农业农村金融支农创新试点项目。该项目落地遂宁市安居区,是融合银行+保险资源开展金融支农的有效创新试点。项目运行近两年以来,累计为29户次柑橘规模种植户的1万余亩柑橘提供了6121万的风险保障,体现出模式新、保障全、缴费低、赔付快等一系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多种粮、种好粮。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要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鼓励地方出台城市人才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激励政策。在乡村振兴各类人才中,根据农业生产与乡村生活需要,最基础、最迫切、最急需培养的人才有以下三类。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陵城区农广校发挥体系办学优势,利用好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学的资源和信息优势,探索符合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的新路子. 陵城区农广校在充分调研后,提出组建高素质农民发展协会,聚合人才建队伍,共谋发展;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创新创业发展服务平台,聚合资源促发展,帮助乡土人才打造人才高地,汇聚人才促提升.积极发扬"为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践行爱农奉献、创新融合、担当笃行的价值观,紧抓问题不松劲.自2015年以来,陵城区农广校坚持五年顺利完成三项工作,谋划—推进—运用,为"新农人"建好创业"朋友圈",农民获得收益,个人得到成长,团队更加凝聚.  相似文献   

12.
《农民科技培训》2023,(6):12-13
<正>近年来,江苏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持农业农村和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围绕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关于农广校发展提出的“三个转变”和“三个定位”要求,大力实施省委省政府高素质农民培育民生实事工程,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5万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基础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杭州市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人才创富为目标,围绕农民诉求、乡村需求和国家要求,深入实施省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加快推进高素质农民队伍建设,以“1234”工作法为抓手,从单一培训向综合培育转变,从就业从业向创新创业转变,从技术集成向科技赋能转变,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乡村人才队伍,蓄乡村人才振兴之水、强乡村产业发展之势、筑乡村综合治理之基,打造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杭州样板,  相似文献   

14.
<正>西湖区是龙井茶的故乡,茶产业一直以来是西湖区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近年来,西湖区重视农业人才教育培养,积极创新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新模式,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以农民培训为抓手,培养造就乡村人才队伍;激励和引导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近年来,西湖区致力完善高素质农民政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培训体系,打造树立“三师一员”(制茶师、茶艺师、电子商务师、村社农技员)培训品牌,贯穿茶产业全产业链,一步一个脚印把西湖龙井茶做好做强。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将农民技能素质提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摆到重要位置,予以强力推进。全省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现代农民队伍。以省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为抓手,依托各地农广校,面向普通小农户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6万人左右。联合教育部门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农业创业创新专题培训,每年培训1.5万人。以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抓手,依托12所涉农高等院校,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业经理人培养等。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计认定新型职业农民3.67万人,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培育高素质农民就是培育中国农业的未来。近年来,各地党委政府把高素质农民培育摆上"三农"工作重要议程,把人才振兴作为牵动乡村振兴的牛鼻子,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合作形式持续创新,高素质农民在农业农村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凸显。全国农广校体系是农民教育培训专门机构,培育高素质农民,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责无旁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夏邑县农广校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每年承担河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任务达1000人左右。根据农业农村部关于推动职业农民培育提质增效的要求,夏邑县农广校坚持以提高培育质量效能为目标,以上级培育方案和培育规范为统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连年参加的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绩效考评中均获得优秀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将农民技能素质提升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实事工程和民生工程,摆到重要位置,予以强力推进。全省各地围绕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现代农民队伍。以省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为抓手,依托各地农广校,面向普通小农户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16万人左右。联合省教育厅开展涉农专业大学生农业创业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两会声音     
《农民科技培训》2024,(4):49-50
<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民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农村正成为干事创业的大舞台,社会资本涌入、人才回流,成为新趋势。培养高素质农民是新时代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要素,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动力之源。建议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全面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农广校主阵地作用,持续提升农广校培训组织能力,强化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全面支撑;创新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模式,采取“线上+线下”授课方式,通过政府发放职业资格认证、定向产业扶持和各类保障激励政策,调动学员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精准脱贫的攻艰年。在农业农村部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部署,统筹资金、项目、政策资源,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多层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不断完善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扶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