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获得感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供给机制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获得感的有效举措。思政理论课有效供给机制,以"人"为出发点,遵循导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以学生的成长需要与期待为核心,包括了高素质的供给者、优质的供给内容和有效的供给手段等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问卷方式对柳州城市职业学院1000名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素养总体良好,局部发展不均衡;"00后"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利用率偏低,获得感有待提高,表现为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比例不足2%;孤儿、单亲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相比不高,表现为相对自我封闭,迷茫、冷漠等负面情绪突出。结论:"00后"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感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应不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普及和宣传,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推行院系二级心理工作机制,发挥朋辈学生心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提升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获得感水平。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646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属于中等偏高水平;男女生在学习倦怠总体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成就感低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小县城来的学生比农村来的学生学习倦怠感更高;不同工作经历的学生在学习倦怠感总分和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影响高职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为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提供参考。经过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认为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是沟通障碍、个性差异、不良生活习惯、不良行为方式这四个方面,家庭背景差异以及生源地文化习俗对寝室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沟通障碍、不良生活习惯和不良行为方式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看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农村与城市的学生对个性差异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的看法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采用16PF人格问卷对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生在人格各个因子中的平均标准分普遍处于中间水平,绝大多数高职学生人格发育正常,情绪稳定,活泼健谈;对人坦率真诚,善于体贴别人;思维敏捷,好学上进。但个体也存在一些差异,存在依赖性较强、竞争意识弱、缺乏远大目标、责任感不强等弱点。在专业、家庭所在地、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专业、性别、年级的交互作用对高职生的人格特征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对民办高职院校165名汽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探讨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成熟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反观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适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民办高职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水平为3.27,总体较为成熟;民办高职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性别差异并不明显;专业、地域和文化因素会影响高职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本研究样本中男生的职业成熟度要略高于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集中在"职业自信"和"职业自主"两个方面;民办高职学生在职业成熟度方面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且高年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要低于低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7.
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本文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探讨了高职院校实施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提出了培养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和高职院校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责任与要求.  相似文献   

8.
技能竞赛是促进高职院校进行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之一,能够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使高职学生具备工匠精神,进而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同时,技能竞赛的标准、选拔过程以及结果可以加快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获得与提升,进而为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提供新的方向。基于此,文章阐述了技能竞赛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增强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提升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等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策略,以期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下,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备受关切。文章以三所院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法探析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意向现状及其特征差异。结果显示:疫情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意向不高;学生的个人特征在创业意向及其各维度上的显著差异性不同,而性别、是否经常参加社团或学生会活动在创业意向及其各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个性化嵌入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心理韧性的基本情况、影响因素及幼年留守经历与高职学生心理韧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职学生留守经历基本情况调查表》(自编)、《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RSCA)对472名高职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在情绪控制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幼年留守经历时间越长、开始时间越早,个体心理韧性及水平越低;"父母外出打工和谁生活在一起"也是个体心理韧性水平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城乡差异,揭示城乡家庭经济资本对子女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子女越有可能进入优质的重点高校就读。建议政府通过高等教育制度设计,限制贫富对学生的不利影响,鼓励社会经济资本低劣家庭的子女通过勤奋学习来改善自身境遇,以提倡公平竞争来促进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国家与社会的支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本文围绕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为中心,首先分析了生本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贯彻生本理念的措施,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存在的瓶颈,引入朋辈教育思路,以此创新教育模式,同时引发创新过程中的难点思考,以期为更有效地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问卷形式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总体水平较高,在性别、学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龄、工作年限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在职称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忠诚和职业理念维度上,不同年龄、工作年限的辅导员存在非常显著差异,职称不同的辅导员存在显著差异;角色行为与职业规范维度在个人背景变量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要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度,需建立科学的辅导员培训机制,完善相关辅导员激励体制,拓宽辅导员发展晋升渠道,组建辅导员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安排在校生参与顶岗实习期间,作为当事人的高职院校、实习单位、实习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缺少明确细致的法律法规规范,由此导致顶岗实习过程中涉及当事人的一些法律问题没有规范的解决办法。本文通过分析三者间的法律关系,结合实践中出现的法律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期待以此减少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与学校、实习单位间的摩擦和纠纷,使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间的校企合作道路越走越宽。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获得的积极主观体验,大致分为心理获得感、观念获得感和行为获得感,其产生是受教育对象主导和教育者影响的。因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获取教育内容的质与量,培养其善于挖掘教育内容,理性调节心理预期的能力,鼓励借助实践增强获得感等方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教育政策的推进,各种各样的高职院校纷纷建立,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当前成立的高职院校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缺陷阻碍高职院校的全面发展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在高职院校培育的人才直接投入到社会中,人才的素质影响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人才的摇篮是所在的院校。高职院校就管理水平和人才的培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协同育人的高职院校旅游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工作是优化高职院校课程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举措,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以及高职院校实际的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教育资源数量与质量有限、校企沟通不完善等原因,导致旅游外语人才培养质量并不理想。同时,部分高校还存在人才培养定位模糊、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发展。所以,高职院校需要不断完善校企沟通机制建设,明确本校人才培养定位与方式,从而推动高职院校旅游外语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学生学风问题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既存在于个体基本学习素质方面,也存在于学校内部教育生态方面,还存在于社会教育环境方面。高职院校学风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的"信心缺位""动力不足""品质欠佳""无事生非"等;学校的"学不致用""教管松懈""师表不足"等;社会与家庭的"恶俗影响""就业危机""溺爱效应"等。论文将着重于对学风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解析,探讨高职院校学风问题的现状及成因的特殊性和多样性,旨在为推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提供基础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承担着意识形态灌输的重要职责,检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是能否有更多的获得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教育对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获得的精神利益和积极主观体验,其类型分为心理获得感、观念获得感和行为获得感,是在教育对象的主观动因和教育的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为此,提升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需要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培养教育对象挖掘教育内容的能力,引导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心理预期,以生活实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