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陈静 《发展研究》2000,(1):23-25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当前,在国内消费品市场开始呈现买方市场特征的经济背景下,怎样才能启动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全面回升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笔者拟就消费疲软的原因及启动消费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当前消费疲软的原因 (一)城乡居民收入预期与支出预期的变化是制约当前消费的核心所在。 90年代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趋缓;1995—1997年,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均处在5%以下的低位,  相似文献   

2.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2008年12月1日在此问举行的“第二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说,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外部需求疲软和国内投资进入周期的下行阶段的双重压力,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国内消费拉动,迫切需要实现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3.
1998年以后,针对国内市场需求疲软和通货紧缩,中央银行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消费信贷的政策,扩大消费需求。90年代后期,政府已把发展消费信贷作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抗衡经济增速下滑的有效政策之一。自199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指导意见》,允许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以后,消费信贷业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还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2002-2003年美国的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美国经济的增长率虽然高于2001年,但远远低于其经济增长潜力水平,只是一种缓慢的复苏。在对外贸易方面,出口贸易增长疲软,而进口贸易却由于国内民间消费支出增长坚挺而持续增长,贸易收支逆差创历史最高记录。在经济景气期间,外资投资以跨国企业收购兼并投  相似文献   

5.
武贵 《经济前沿》2002,(12):13-14
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但是到了1998年以后,经济增长却进入了以总需求不足,总供给相对过剩为特征的持续下滑状态,面对这种形势,国家适时地采取了以扩大投资启动经济的政策。客观地说,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这样不仅抑制了投资乘数效应的发挥,而且还制约了投资一需求的内在累积循环推进机制(即“投资一消费一引致投资一引致消费……”的链式效应)的形成和发挥作用。目前提高扩大内需政策的基本措施应是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一、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分析我国在由传统的供给导向型经济转  相似文献   

6.
林承祖 《现代财经》2002,22(8):19-22
本文运用经验和已有文献,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的利益和风险,讨论了金融开放对一国消费、投资、增长以及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金融系统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由于资本流动易变性、信息不对称等原因,资本项目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稳定和金融系统运行效率存在诸多不确定。也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外资银行进入能带业净收益,但是,以FDI形式流动的国际资本何以给国内经济增长带来长期的收益。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受外围需求疲软和国内需求不足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小幅回落。在"稳增长"的压力下,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力度加大,密集出台了鼓励家电和汽车消费、加快投资步伐等政策措施,经济增速回落的状况有缓解迹象。同时,通胀呈现加速回落态势,货币政策放松可期。由于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运行中调结构的必然性、人口红利的逐步减弱、劳动力供给的回落等因素制约,中国经济增速中长期大幅上行空间不大,进入中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8.
亚洲开发银行在有关亚洲地区经济前景展望的年度报告中预测说,因为中国的失业率上升和消费需求疲软,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从去年的7.1%下降到6.5%,比中国官方预测的7%要低,而明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将进一步下降到6%。 由于国企裁员所导致的失业率上升,以及住房、退休金和其它社会福利改革所引起的不确定性,中国的消费需求将仍然疲软。  相似文献   

9.
日本经济自1989 —1990 年度 股市与 地产 泡沫破 灭以 后, 至今 已经 连续八 年不 景气,除1995 、1996 年有所复苏外,整个时期经济一直是零增长或负增长,1997 年更达到- 07 的较低水平。进入1998 年,日本国内需求更加疲软且有长期化的趋势,住宅和设备投资继续大幅度下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居民丧失了“永久就业”的安全感,被称为“日本经济 的最黑暗时 期”。日 本经济回升乏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失效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李蓓蓓 《经济师》2014,(3):63-64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全球经济弱化,出口疲软,特别是融资等问题严重,导致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小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下滑,国内金融形势动荡,外贸赤字为断扩大,美元持续贬值。  相似文献   

12.
赵萍 《时代经贸》2012,(7):14-21
一、2012年消费市场的外部形势 2012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我国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也将使消费增长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但是物价水平回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不断出台的扩大消费政策,将会往一定程度上减弱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萍 《时代经贸》2012,(4):14-21
一、2012年消费市场的外部形势2012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我国国内经济增速回落、就业形势严峻等因素也将使消费增长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但是物价水平回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不断出台的扩大消费政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不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2007年起,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的经济增长放缓,国内消费走低,并严重影响进口需求。由于美国GDP在世界经济中的显赫比重,世界经济发展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美国是我国的出口大国,上述经济形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可能没有影响。另外,由于自去年年末以来美元连续贬值,导致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中国产品的低价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了严重挑战,我国企业出口受到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意大利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智力资源的开发,国家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改变了战后贫穷落后的面貌,至80年代已跨身世界经济强国,并融入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科技人员在主要西方国家之间频繁流动。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国内政府更替频繁及国际竞争加剧等多方面的原因,意大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全球流动性过剩成为常态。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和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导致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为促进经济增长,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从2001年1  相似文献   

17.
自98年一季度工业生产总值首次下滑以来,国内经济疲软开始引起决策层的关注。中央银行一改年初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扩张性措施:包括取消贷款限额管理,将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备付金帐户合二为一,连续三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与1000亿国债发行配套发放再贷款等,以期影响商业银行的可用头寸,提高企业和居民的消费与投资倾向,借以扩大总香求,促进经济增长。然而事与愿违,98年银行贷款增长率为17%,略高于1997年的167%,但仍大大低于1996年的ZI.2%和1995年的24.l%,如果将98年三季度以后大量增加的对国家基础设施的贷款略…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出口及经济增长将在2012年探底回升,CPI涨幅将回落到3%左右。2013年以后经济增速及物价涨幅走势取决于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在国内宏观调控政策保持相对稳定、美欧日进口适度增长的情况下,2013年一季度以后我国经济增速将可能较快增长,CPI涨幅也将回升到4%以上。人民币持续升值会有效降低CPI和PPI涨幅,但也会导致投资、消费和出口及经济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12年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应是防止经济增速深度下滑。  相似文献   

19.
今年,外贸企业所面临的依然是自身困境和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如何克服困难,摆脱不利的处境,寻求更大的发展,是摆在外贸企业面前的首要课题。从国际上看,亚洲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还在持续、蔓延,突出的反映在进出口额的下降上;在国内,资金紧张,需求疲软,进口需求量减少,导致进口下降,人民币汇率坚挺,影响了出口。种种迹象表明,外贸的生存、发展尚处于波动、起伏阶段。从外贸企业自身条件来看,近几年来,由于自身偏重经营疏于管理等诸方面原因所造成的问题,矛盾逐渐显现出来,不良债权债务、不合理库存、套汇、骗汇及各种经济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经济进入大调整阶段,各经济体发展状况更趋分化。金砖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不同经济体出现债务规模扩大、出口疲软造成的经常账户余额减少和汇率大幅贬值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把握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发展形势,通过政府总债务、汇率下降幅度以及经常项目收支等指标分析金砖国家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金砖国家探索防范系统性风险新模式,完善金砖开发银行功能与国内经济改革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