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随着人力成本的增加、竞争环境的变化、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外资企业在中国主要栖息地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却在发生新的变局:韩资企业密集撤退、港台企业告别珠三角……围绕着外资企业撤离的报道近期不断升温.也引发了人们对外企投资中国未来前景的种种猜想。  相似文献   

2.
有近20%的受访公司表明,他们已有明确的计划将部分运营由中国转移至其他国家。在表明运营转移意向的公司中,88%的公司指出,他们曾经因为廉价的工资成本而选择中国,但如今其他国家更低廉的工资成本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使得中国的吸引力日益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3.
下一步,会是中国投资吗?倘如此,中国.Inc的商业模式就真的实现了三级跳今年6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119亿美元,达到了1.809万亿美元的新高。花旗银行驻北京的经济学家沈明高对《中国企业家》预言,中国的外储将在年内超过2万亿美元。19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当时中国  相似文献   

4.
吴垠  蔡钰 《中国企业家》2008,(14):66-73
下一步,会是“中国投资”吗?倘如此,中国.Inc的商业模式就真的实现了“三级跳”  相似文献   

5.
杨曦沦 《企业研究》2009,(10):23-23
登陆李开复创建的“创新工场”(www.innovation—works.com),简单的页面让我有这样一个预感:一个“李开复制造”时代来临了。所谓“李开复制造”,就是基于中国本土人才的创新能力+中国的市场规模+国际创新运营体系,以批量化方式向市场输入创新公司,并持续的提供创新人才、专业人才和资本的支持,其结果是孕育出中国的比尔·盖茨和网络时代的全球化企业。  相似文献   

6.
杨宇时 《经营者》2006,(22):77-77
大概三四年前开始,国内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讨论甚嚣尘上。各个企业、广告公司、甚至各级政府均依此作出战略规划.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但大家对于“中国创造”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停留在一个感性的阶段,在理论基础上.没有深度的去挖掘。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美国创意,日本设计,韩国研发,中国制造”为人称道。中国是“制造大国”,不是“制造强国”,更不是“品牌大国”,而打造品牌,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企业通过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制造"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经济和世界各国消费者的生活,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的制造企业在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经济效益、比较优势、管理技能、国际营销方面都和世界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此外我国制造企业在资源、市场、和核心技术上高度依赖国外以及我国制造企业中外资所占比重过大、缺乏世界级的跨国公司等现状都加剧了我国制造企业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制造"的迅速蔓延,"中国制造"面临着诸多危机与挑战。要摆脱困局,在国际化道路上重新确立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必须走向"中国创造"。本文从"中国制造"的现状入手,提出了"中国制造"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入"微笑曲线"理论,从"微笑曲线"两端展开,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制造业如何实现"中国创造"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国人很津津乐道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工厂时,而最近一系列的难堪让我们不得不审视所谓的中国制造现象-即中国制造业的热闹只是一种表象,表象之下是利润的大量流失。所以在这里,对中国应该如何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谈一点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推动经济发展的技术很多来自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表现的都活跃。在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研发费用一般不低于销售收入的5%,微软、爱立信等跨国企业研发的投入则要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最高的时候甚至于到19%;而在我国,即使大型国有企业,研发费用也只占销售收入的1.5%,2/3的大中型企业没有自己的科研开发机构,3/4企业没有科研开发活动,完全依靠照抄别人的产品。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如何在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使中国从制造大国变成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造强国,成为在5月25日召开的第十届科博会"中国高新企业发展国际论坛"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12.
林永春 《企业经济》2003,(7):123-124
税收作为一种成本,它始终是纳税人所重视和关心的重点。税收是纳税人的经济利益向国家的无偿让渡,是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现的,因此税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税收是可以策划的。过去我国对税收筹划有偏见,现在我国已加入WTO,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一些限制逐步取消,税收筹划已成必然。如何运用好税收策划,使纳税人以合理、合法的最小纳税数额取得最大的利益,这是企业所有者关注的问题,也是企业经营者及财务人员的职责。一、税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我国已加入WTO,我国经济将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接轨,企业竞争会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市场竞争也将由单体…  相似文献   

13.
三年前,全球第二大独立软件供应商SAP将其中国研发中心升级成为中国研究院。芮祥麟担任院长至今。作为SAP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SAP中国研究院在中小企业管理软件上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东方企业家》与芮祥麟就此进行了对话。[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 “中国制造”以物美价廉受到全球民众的青昧,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弊端.本文着重分析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原因、可行性和途径,指出开发先进技术、创造特色品牌、转变产业发展模式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关键,并通过苹果公司Iphone手机的案例分析提出制造产业升级转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5,(8):36-37
创意产业、创意经济(creative Industry Creative Economy )或译“创造性产业”,是一种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个人创造力、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的新兴的理念、思潮和经济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引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包含两个问题:一是“中国制造”与新材料产业的关系,二是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如何把“中国制造”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引向有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前提下,工资上升不但不会丧失市场竞争力,反而可以让国内市场变得越来越厚实,成为培育较高品质中国制造能力的一个规模极其巨大的温床。  相似文献   

18.
《大众标准化》2009,(4):57-57
一项从消费品的设计和制造环节入手、保证消费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制造安全消费品指南》目前已完成征求意见工作。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第一个十年是“中国制造”的十年,第二个十年将是大宗商品的十年。前十年,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为全世界制造产品;第二个十年,中国对各种大宗原材料庞大的需求使中国成为影响全球大宗商品领域的重要一方。因此,大宗商品将是继“中国制造”之后,中国影响世界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相似文献   

20.
今天,很多企业都意识到掌握技术的重要,大家纷纷伸出手去叩动技术创新之门。确实。我们的经济要发展,但靠什么发展?不能总是跟在别人的后面捡残羹剩饭。更不能让我们的家园成为别人干粗活儿的操作间。要真正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要真正参与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蛋糕”,我们必须掌握技术,并以此向经济价值链的高端发展,最终加入科技创新国家之列。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技术创新的路该怎么走呢?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们需要理论的指导,也需要实践的证明。[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