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防止经济下滑显得十分重要。尽管扩大消费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但受城乡居民收入下降、企业效益严重下滑、就业形势严峻、居民消费信心低落、股市与楼市低迷等因素的相互叠加影响,对消费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也增加了未来扩大消费的难度。当务之急是选准扩大消费的着力点,大力推进有利于消费扩张的各项改革,重振消费信心与投资信心。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升级先后历经了四个阶段,居民先是摆脱了绝对贫困,然后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服务型消费升级。根据消费升级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目前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大驱动力的背景,提出进一步加快消费升级和促进消费的对策建议,包括:通过完善需求侧进一步拉动消费升级,通过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推动消费升级,进一步发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在消费领域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助推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3.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对推动重庆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和消费舒适度等维度标准,研究发现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具备战略地位日趋凸显、消费环境持续向好和综合实力稳步上升等基础优势,但仍存在国际影响力较弱、人均消费水平相对偏低等现实瓶颈。鉴于此,本文从优化功能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完善城乡消费网络、赋能消费工业升级、打造消费资源枢纽和提升消费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加快推进重庆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消费、储蓄和消费函数理论侯荣华一、消费函数(一)消费函数消费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一般把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用下式表示:C=bY(1)式中C表示消费,Y表示收入。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可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来说明。...  相似文献   

5.
消费联盟:解决消费积分问题的一种新兴消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佳  廖火云 《金卡工程》2010,14(9):314-314
消费积分已成为国内大多数商户吸引消费者、引导消费者积极消费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消费联盟的含义,并对国内消费积分的发展现状做了详细分析,然后指出了消费联盟能够解决目前消费积分存在的种种问题,并能为消费者、特约商户和消费联盟运营主体带来实质性的利益,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6.
服务消费具有不同于商品消费的特点,研究美国居民家庭消费发现,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会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中服务消费比重也出现了上升趋势。但是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这一比重并没有明显提高,主要是由于服务供给、城市化水平偏低、服务消费环境欠佳等非收入因素抑制了服务消费比重的提高。为此,需要改变重商品轻服务的偏向性消费政策、提高服务供给水平、通过加快城市化释放潜在的服务消费需求、构建良好的服务消费环境等,以扩大居民服务消费,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王玮 《金卡工程》2010,14(8):377-378
《消费社会》这本书是让.波德里亚对当代社会学的一大贡献,在这本书中波德里亚提出自己的消费社会理论以及他对消费、消费社会的理解。消费社会的前提是物的丰盛,人们不在消费物的本身而是消费物所代表的符号的意义。人们通过消费这种形式来进入社会,整合于社会。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消费以及消费社会符号化的理解,从而解读《消费社会》这本书。  相似文献   

8.
高维和  向伟林 《新金融》2023,(6):9-14+34
从当前恢复和扩大消费的紧迫性来看,中国消费正处于历史转折处。本文探究了中国消费受到的外部冲击,集中体现在新冠疫情、技术变革、全球化、ESG趋势等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在考虑外部冲击的基础上,当下中国消费表现为消费逐渐分化、消费多元转型、消费普遍升级的特征。进一步,本文从金融促进消费信念产生、消费信任构建、消费信心提升入手,从金融政策、信贷、金融产品多样化等角度提供了金融促进消费的几个路径和方法,并提出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更迭和金融技术革新来聚焦新消费服务。  相似文献   

9.
对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的冷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我国推出的旨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措施,市场给予了积极的反映。本文认为,鉴于消费金融公司信用消费贷款模式、定位中低端客户等因素的存在,在目前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消费金融公司短期内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因而,需有针对性地健全消费金融公司政策运作机制、有意识地培育信用客户群体,以提升消费金融公司的运作效率,实现扩大内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促进农村消费,扩大消费需求,是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岚县当前农村消费状况、特点、与城镇居民消费的差异、制约因素等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20年以来,在金融支持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稳企业、保就业工作中,金融政策的灵活性、精准性和直达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既反映了政策工具深化逆周期调节并适时创新运用方式的现实成效,也是对前期金融各项改革成果的成功检验。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深化改革助推产业和消费升级成为金融工作的主线,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金融系统的首责。  相似文献   

12.
王静 《财政监督》2012,(2):77-79
农村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预期是影响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农村消费环境带来的农村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预期及其对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农村消费环境、降低农村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预期、扩大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房地产、汽车等传统主导市场降温,新的热点消费尚未充分显现的新常态下,居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升级、技术创新、新型商业模式驱动的新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要顺应居民新的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创新供给、激活需求,推进信息、养老、健康、教育、文化、体育、家政服务、住房等领域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慧敏  法宁  夏艺 《金融纵横》2022,(7):96-100
消费金融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金融服务方式。随着居民消费需求扩大和购买能力提升,消费信贷范围和客群不断扩大,消费金融成为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动力引擎。本文介绍了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现状,探讨了消费金融公司业务模式,提出进一步推动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站上了一个新的更高平台,同时也面临诸多新的约束条件,要求我国加快实现消费主导战略转型,加强与改善消费宏观调控。本文在揭示消费主导战略转型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消费调控的基本依据与努力方向,建议从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税收收入、财政支出等十个方面建立健全宏观消费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刺激消费与改善消费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的消费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消费环境对居民的消费影响是巨大的。只有把刺激消费与改善消费环境给合起来,消费需求才能真正扩大。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广大县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2800多个县级政府组织,县域常住人口约7.4亿,其中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全国消费市场的38%。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下,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县域消费提质扩容政策接连出台,为繁荣县域消费市场、深挖消费潜力指明了方向,也为县域消费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蓝海。商业银行要积极参与县域商业和物流体系“硬设施”建设,创新县域消费金融服务场景和产品,完善县域消费金融“软环境”,助力县域消费提质扩容。  相似文献   

18.
消费金融发展的理论解释与国际经验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消费经济理论与消费金融理论的分析,消费金融的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存在的合理性。作为消费金融主要运营主体的消费金融公司在发达市场已经成长为一个规模较大的特殊金融市场,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公司有商业银行加盟。我国目前消费金融刚刚起步,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在风险管理和盈利模式上需要创新和探索,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消费金融作为消费的"助推器",在消费市场开发、消费渠道拓宽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消费金融概念没有真实反映消费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消费金融的新内涵是对传统消费信贷理论的一种创新发展。本文主要通过介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并进一步对我国消费金融模式做比较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消费金融作为诞生于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的创新产物,其发展扩张与网络消费增长之间具有天然的契合性。本文从我国当下电商领域呈现的新特征出发,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支持网络消费发展的重要突破点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线上线下场景联动发展,关注电商平台格局变动、提前布局潜力赛道,持续深耕低线城市及年轻消费群体等是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消费金融促进网络消费的重点路径。此外,行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面临的诸多风险性问题和发展瓶颈也不容忽视,制度短板的补齐、征信体系的完善以及产品“促消费”功能的提升均为推动行业规范、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