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昕 《金融研究》2016,428(2):121-127
当前我国经济已面临较大的通货紧缩风险,本文分析了我国通货紧缩风险的成因,并提出了完善宏观调控,应对通缩风险的政策建议。主要观点是:经济下行、高杠杆率、资产价格下跌、产能过剩、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长期颓势等均是形成我国通缩风险的重要成因,应在处理好需求端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的关系的基础上,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促进结构性改革尽快显出实效,并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国际协调来妥善应对通缩风险。  相似文献   

2.
潘向东 《证券导刊》2009,(29):16-16
随着经济进一步复苏,"通缩"阴影逐步远去,我国经济在未来一段时间或面临"结构性通胀"。未来,资源和资产价格将快速上涨,但反映通胀状况的经济指标CPI和PPI并不会出现大幅攀升。  相似文献   

3.
通胀和通缩压力并存,宏观政策宜保持“中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全球性金融市场危机输入的通缩压力,央行在不到两月内连续三次降息并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宏观政策导向明显向"保增长"倾斜。但同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却并未完全消除。面对通胀和通缩压力并  相似文献   

4.
激辩通缩     
《证券导刊》2009,(10):52-52
编者按2月份CPI数据亮相后,各方关于通缩与否的争论愈加激烈。尽管双方都未能占据上风,但不难看出,"通缩阴云"实质上已经在影响我们的生活。相信在第二份CPI负值数  相似文献   

5.
刘文逸 《证券导刊》2009,(10):57-60
从各方关于通缩的争论来看,尽管双方都未能占据上风,但不难看出,"通缩阴云"实质上已经在影响我们的生活。相信在第二份CPI负值数据出台之前,这种争论还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6.
教科书这样讲,大家也都这样认为: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通胀和通缩会在国家之间传导,浮动汇率则可以避免类似传导.因此,这也成为否定固定汇率,转而支持浮动汇率的理由之一. 上述事实显然没错,然而我们接下来要问:固定汇率下的通胀和通缩在国家间传导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吗?  相似文献   

7.
我国今明两年既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通胀,也不会出现通缩,而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微涨,并且有政府适度上调电、水、气等资源性消费品价格的余地  相似文献   

8.
应宜逊 《浙江金融》2004,(4):10-10,14
基本态势:国民经济进入了新一轮"膨胀-紧缩" 从1997年实现"软着陆"到2002年冬止,除个别时段(如2000年)外,国民经济一直处于"通缩"压力(或称轻微"通缩")之中.从2002年冬开始,则以各级政府换届为契机,国民经济再次进入膨胀.首先是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过热,到处是开发区、大马路、广场等等,全国成了大工地,房地产"泡沫"更是节节上升.  相似文献   

9.
当前通胀论和通缩论的争论意义并不大,因为经济运行处于相对平稳的区间,无论通胀还是通缩都是温和的。  相似文献   

10.
魏冬 《理财》2015,(4):21-23
通缩时期,钱很值钱,但是投资的收益却并不见得就高。通缩时期你的投资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吴秀波 《新金融》2015,(1):27-31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引发全球"资金池"水位下降,日本、欧洲央行的"放水"行为无法弥补和抬升"资金水位"。尽管大宗商品的价格下降会降低进口成本,但是中国也将面临热钱流出、人民币汇率贬值、资产价格泡沫破灭进而导致通缩压力加大等问题。要有效地防范我国经济的通缩风险,总量型的货币政策效果有限;为防止"热钱"流出与人民币贬值预期相互强化,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对于降息措施应慎之又慎;积极型财政政策应担纲结构性调整大任,可创造"债券池"以对冲"货币池"水位下降;加快资本输出步伐,及时淘汰部分过剩产能才能够使经济凤凰涅。  相似文献   

12.
2021年,全球经济有望强劲反弹。在大规模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的呵护下,发达经济体消费者价格将呈现温和通胀,工业品价格通缩有望得到改善,全球公共债务规模扩大,金融脆弱性上升。2021年世界经济复苏主要面临疫情控制和疫苗普及低于预期、新兴经济体债务风险上升、财政赤字货币化、宏观政策失效等方面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林毅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在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很可能会再度出现通货紧缩,不过经济还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解决通缩应当避免"一放就活。一活就乱"的问题,尤其是对投资、贷款发放应审慎。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和新增贷款都集中在 6月份,应该避免用贷款启动市场,形成新的过剩生产能力。应对通缩的对策是要启动农村需求。收入和基础设施两个因素限制了农村消费。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多投资一些和  相似文献   

14.
何翔 《证券导刊》2009,(23):31-31
随着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落实,充裕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应逐渐体现。资产价格上升,企业效应好转,使得经济逐渐走出通缩,这个过程也将推动市场估值的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博览》2009,(11):30-31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宁向东近日指出.目前国内经济尚不可说已经进入了通缩状态.但是已经处在通缩的边缘。  相似文献   

16.
王茜 《金融博览》2009,(15):56-56
2009年以来我国CPI指数持续告负,有不少人开始忧虑通缩时代是否即将来临;也有人认为通缩只是短暂现象,未来将面临着更大的通胀问题,如何抵御通胀才是关键。未来到底是通缩还是通胀?守财还是理财?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直接决定了大众的理财方向。如何做到科学理财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从反通缩政策效果角度看,面对通货紧缩加剧产能过剩,投资增长是推动宏观经济走出通缩并缓解产能过剩的重要因素,这时限制投资不利于宏观经济走出通货紧缩,也不能根治产能过剩。这次保增长与上世纪末反通缩政策实践和效果,对此提出可进行比较研究的案例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其他     
1.0%1月份CPI上涨国家统计局2月10日公布了月度经济形势报告。报告披露,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0%,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3%。这也意味着,我国的CPI和PPI分别出现连续9个月和5个月的回落,这也意味着通缩风险继续迫近。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经济陷入风雨飘摇的动荡之中,各国股市纷纷暴跌,大宗商品资产价格大幅下挫,而黄金却成为此轮全球经济通缩、价格暴跌中的唯一亮色,表现了较强的抗跌性。  相似文献   

20.
朱颖 《金融博览》2011,(5):15-15
金融危机之后,由于通胀持续减速、银行未能继续扮演金融中介角色,让美国经济面临通缩的风险.且通缩造成的不利影响远比通胀更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