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城市雨水资源化潜力及效益分析与利用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雨水资源的利用现状,结合我国南北城市降雨特点,对城市雨水资源化进行开发潜力与效益分析,探讨了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途径及模式。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利用屋面、路面、公园或绿地等雨水集蓄利用模式,可以增加城市水资源供给及地下水补给,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2.
张天悦 《水利经济》2014,32(4):16-20
面对现有可利用水资源总量不足、非传统水资源发展滞后等问题,为了更好发挥非常规水源在保障我国水资源供需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加强各级政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导性,探索可行有效的非常规水源财政补贴政策。基于我国在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回用、雨水利用等城市非常规水源补贴的具体政策、实施现状与存在问题,重点从补贴环节、补贴对象、补贴形式、补贴主体、补贴内容等5个方面,分别构建我国城市非常规水源财政补贴机制及其具体措施,旨在为依托财政政策加快推进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水利经济》2014,(5):70-70
<正>传统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共性问题,并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污水、海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可以有效缓解一些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优化区域水资源利用结构、减轻对常规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的压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由IWA非常规水资源分会、河海大学主办,国际水协会非传统水资源利用工作组(中国)等承办的IWA非常规水资源大会将于2014年11月6-8日在南京市召开。  相似文献   

4.
雨水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合理的收集与利用,不仅能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功效。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理论,通过建筑屋顶、道路广场、自然水面对雨水资源的集蓄利用分析,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资源的减排下渗分析,曲阜市每年将雨水用于绿地浇灌,道路喷洒,可实现雨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大于9%,同时增加雨水资源下渗量约800万m3。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产业的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界定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产业的内涵,分析了其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了我国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产业的扩大再生产过程、培育机制和培育模式,指出我国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产业的成长与发展应采取增量投资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以雨水、微咸水为主的非传统水资源研究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围垦区传统水资源紧缺,以雨水、微咸水为主的非传统水资源含量丰富的特点,提出围垦区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通过优化集成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和技术,创建适宜于围垦区的微咸水高效与生态安全利用模式,推广微咸水资源化的生态安全技术。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结合试验区现状,制订了技术路线和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小区为单位的城市雨水分散式收集利用有利于减轻城市洪涝灾害,减小城市排水管网长度和管径,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对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小区地表径流并回用于城市地下水补给、绿化的思路,论述了城市雨水人工湿地再生处理利用系统中主要工艺的设计计算方法,为缓解城市用水压力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优化配置需要水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的水目前面临着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水资源短缺最为突出。经济和社会的蓬勃发展对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除了依赖工程和技术手段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外,我们必须从制度和政策上下功夫,通过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也就成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结合自身国情提出的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理念,是城市水问题治理的中国方案,对促进我国雨水资源的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缓解城市内涝均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复杂特性的基础上,从全生命期视角出发,对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实施、运营维护、投融资等阶段面临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借鉴国际上城市水问题治理的先进经验,分别探讨了相应核心管控机制的构建,包括协同管理机制、激励监管机制、综合运维机制、投融资机制与PPP模式应用等,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实践中的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水资源短缺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有非常大的影响,应当改进传统水资源利用方式,开发能够循环利用城市水资源的模式,提高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分析了不同种类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探索了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的实施策略,希望有助于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雨水资源化--以太原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原市在缺水城市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该市地下水超采严重。未施行分质供水,水价偏低,浪费严重。认为仅靠节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才能取得很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该市年内降水集中,其中60%被无效蒸发,若发展1000km2集雨面积,则可解决全市1年的工业用水,建议加大投入。强化工程配套,鼓励用水大户自建集雨工程,回灌废弃的中浅井,增加雨水的入渗。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负荷不变条件下,运用控制方程求得的万元产值用水量无法满足循环经济的需求。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及方法分析铜川市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结果表明:铜川市需通过有关技术革新和采取节水措施,进一步降低万元产值用水量,并建设相应的雨水和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才能实现循环经济模式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秦巴山区是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在掌握该区域水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进行了水资源量的平衡分析,结合区域水资源分布特征和利用现状,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四川秦巴山区的水资源量呈现分布不均匀的特性;区域水资源利用水平还较低,用水量在水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还较小,从总量上看还有较大的利用空间;现状条件下,各分区供水量和用水量是平衡,但2020年,各市均存在月可供水量不能满足用水需求的情况,必须采取管理和工程综合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减缓缺水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城市洪水资源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分析城市缺水、城市灾害和洪水资源化,提出城市洪水资源化的概念,并以华南师范大学社区为例,分析洪水资源化的经济效益,建议城市在遵循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下,化害为利,通过城市雨洪收集利用,利用水库、湖泊蓄水,引水输沙,引水冲污等措施实现城市洪水资源化。  相似文献   

15.
厦门是缺水城市,然而水务管理却出现水权关系混乱、水法律法规体系分离、水行政职能交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有效节约和利用水资源,本文分析水务体制改革进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水循环系统特征,借鉴恢复生态学观点,采取适度人工干预模式,从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探讨城市水资源补偿恢复;以滨海缺水城市大连城市区为例,通过可再生性测算确定其自然补偿恢复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大连的金州区自然补偿恢复能力最强,市内4区次之,旅顺口区最低;在社会补偿恢复、污水回用,海水及雨水利用等方面仍有余地,适度人工干预有利于整个城市水循环系统的良性运行,可使系统在水量、水质和生态3方面相互协调,达到系统循环所要求的合理水平和恢复目标。  相似文献   

17.
林昕  刘嘉熙 《水利经济》2017,35(5):23-27
以南京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南京市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选用基于时间序列的DEA模型,分别对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情况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考虑非期望产出下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对比两种情况下的效率值,发现在环境约束下,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南京市水资源利用效率比不考虑非期望产出下的效率值提高了。引入环境效率概念,解释了其原因在于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成效、环境效率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