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沙地马铃薯不同灌溉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弋翠  汪有科 《水利经济》2008,26(2):60-64
从投资回收期和益本比2个方面,对靖边县沙地马铃薯半固定式喷灌、滴灌、大型喷灌机喷灌3种灌溉方式进行经济效益分析,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3种灌溉方式进行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半固定式喷灌、滴灌、大型喷灌机喷灌的投资回收期分别为2.1 a,0.6 a,0.9 a,效益费用比分别为2.6,7.9,7.6,滴灌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3种灌溉方式的优劣排序为:滴灌最好,半固定式喷灌次之,大型喷灌机喷灌较差.  相似文献   

2.
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与乌兰浩特市兴安岭拖拉机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第二代自走式多功能喷灌机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3.
石灰岩地区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凤  张华  吴玉柏 《水利经济》2011,29(1):19-21
简要介绍石灰岩地区小水库的特点、存在问题以及综合采用灌浆、复合土工膜覆盖和坡面复合式防渗等技术集成的加固方案。以江苏省徐州市石灰岩地区的5座小水库为例,参照相关规范分析水库工程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防洪、灌溉和多种经营效益等方面详细计算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经济效益。根据工程的实际资料,采用国民经济评价方法,对5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效益费用比、经济净现值3项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4.
"2005年时,村集体对外欠债109万元,如今村集体资产超过4300万元。2005年时,村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如今已超过9600元。"在吉林省农安县采访,合隆镇陈家店村的变化屡屡被人提起。日前,笔者来到该村一探究竟。在陈家店村,时针式喷灌机伫立田间。县农业局项目科科长李景和说,陈家店村十年九旱,要多打粮食主要靠灌溉。时针式喷灌机可根据供水条件和作物需水规律进行精确供水,  相似文献   

5.
《江苏农村经济》2011,(5):54-54
喷灌机是一种将动力机、泵、管路、喷头、移动装置等设施,按喷灌方式组合配套成具有整体性的喷灌设备,将压力水喷射到低空,经雾化后像雨滴一样均匀地降落到作物和地表面。常用的喷灌机有小型喷灌机、大型喷灌机、平移式喷灌机、移动式喷灌机、卷盘式喷灌机、指针式喷灌机、中心支轴喷灌机、圆型喷灌机、双悬臂式喷灌机等多种类型。喷灌的用途很多.主要用于农作物、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是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的省份。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获取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通过分析山西省农业灌溉的现状及研究典型县市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因素,提出山西省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水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单位灌溉水量的产出效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某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县,属桂中旱片,是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之一。由于某县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发展节水灌溉是某县的紧迫任务。某县于2001年开始在节水灌溉工程中推广应用卷盘式喷灌机,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卷盘式喷灌机在某县节水灌溉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县,属桂中旱片,是全国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之一。由于某县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发展节水灌溉是某县的紧迫任务。某县于2001年开始在节水灌溉工程中推广应用卷盘式喷灌机,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从2001年开始,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正式在全国十一个省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这一工作标志着我国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历史的开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建立迈开了第一步。但是“补助”毕竟不是“补偿”。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只是对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管护费用进行补助,而不是对其抚育更新、营造林成本等进行的补偿,因此它不是完全意义的“补偿”制度。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更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本文拟从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试点工作(以下简称试点工作)存在的一些问…  相似文献   

10.
交易费用、制度效率与三元灌溉管理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致我国灌溉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深层原因在于我国灌溉管理制度的缺陷所导致的交易费用的上升和制度效率的降低。本文首先对制度、制度效率及交易费用等概念做了界定,并在对我国灌溉管理制度缺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三元灌溉管理制度框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模型识别的石碑坪镇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目的:建立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各指标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模糊模型识别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结果:(1)构建评价体系指标,其中大多数指标能够准确量化;(2)基于定性与定量的模糊模型识别方法对社会生态效益做出了整体的科学判断。研究结论:该案例的社会效益属于A3类(非常显著)、生态效益属于B2类(比较显著)。因此,模糊模型识别方法在土地整理社会生态效益评价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王立权 《水利经济》2005,23(4):26-27,38
根据黑龙江垦区现有的水资源储量、现代化管理水平及科技手段等条件,对垦区地表水灌溉工程的现状及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当前粮食生产实际情况,对地表水灌溉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镇江新区为例,借鉴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原理及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入手,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得出该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综合效益较好,但经济效益远高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促进工程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研究目的:为科学地开展上轮规划实施评价提供依据,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和系统工程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结论:系统地设计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政策执行评价指标(控制指标)体系、土地利用程度提升评价指标(非控制指标)体系、规划方案实施效果和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规划实施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以镇江新区为例,借鉴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的原理及方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入手,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得出该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工程综合效益较好,但经济效益远高于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应重视促进工程实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确林业生态工程综合效益后评价内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三北工程第一阶段综合效益后评价为例,对林业生态工程其防风固沙效益、庇护农田效益、保护牧场权益等生态效益,其活立木储备效益、经济林产品效益、薪材生产效益等经济效益,及其社会效益评价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The study is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a stochastic economic optimisation model by which optimal levels of applied water and sprinkler spacing are determined. Data on crop-water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uniformity of water application are taken from a sprinkler irrigation plot of sweet corn. It was found that a saving of irrigation water can be achieved not only by raising water prices but also by increasing application uniformity.  相似文献   

18.
张锋 《水利经济》2010,28(3):59-62
在总结宁夏固海灌区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分析了灌区多年来的用水量状况和灌区供水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灌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运行管理单位的造血功能,创建多元化的供水市场,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农业循环经济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是该领域研究的关键。[方法]构建包含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线性回归方程对山西省2001~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1)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因素可归纳为生产资料集约水平、资源修复水平和土地集约水平3方面。(2)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在2001~2016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分为两个发展阶段,2001~2009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低水平阶段和2010~2016年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上升阶段。(3)2010年之后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取得一定成效,生产资料集约水平是促使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升的主要动力。[结论]山西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注重生产资料的集约是关键,可以从控制化肥、农药、农膜投入量,提升其有效利用系数等方面入手;其次要提升资源修复水平,利用秸秆还田的形式增加废弃物利用率,增加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并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