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桐子林水电站为雅砻江流域最后一个电站,该电站枢纽建筑物由重力式挡水坝段、河床式电站厂房坝段、泄洪闸(7孔)坝段等组成。采用明渠导流,导流明渠左导墙末端由于覆盖层深厚,不具备开挖建基条件,经多次比选和调研,选择框格式连续墙作为导墙基础,扩桩式十字槽段结构为水电工程中的新型结构,设计难度大。通过两年的监测数据表明,导墙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2.
四川桐子林水电站导流明渠的部分基础处理采用框格式混凝土连续墙,如何保证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影响工程进度、质量等的关键。本文就该工程介绍几点关于框格式混凝土连续墙的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天桥水电站除险加固工程基坑开挖过程中发生渗透破坏,基坑塌陷难以下挖,设计者另辟蹊径采用框格式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临时性挡土墙。该挡墙在开挖过程中既承担侧向水压力、土压力等水平向荷载,又承受顶部的垂直向荷载,此类工程措施在国内及水利水电行业内未见报道。文章主要介绍了框格式地下连续墙的主要结构特点、技术难点,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桐子林水电站导流明渠基础地质条件较差,明渠出口末端覆盖层深厚,不具备开挖建基的条件.本工程采用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对软弱地基进行加固,作为主体结构的基础,承担挡土、挡水、垂直和水平荷载.地下连续墙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主要用于基础防渗,用作主体结构的基础,在我国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尚不多见.本文介绍了框格式地下连续墙结构特点及关键... 相似文献
5.
桐子林水电站地下连续墙作为导流明渠下游护坦区底板及导墙的基础在中国尚属首次,是水利水电行业在深厚覆盖层基础处理措施上一次创新。文章主要介绍了桐子林水电站地下连续墙的安全监测设计与初期监测成果。 相似文献
6.
桐子林水电站地下连续墙作为导流明渠下游护坦区底板及导墙的基础在中国尚属首次,是水利水电行业在深厚覆盖层基础处理措施上一次创新。文章主要介绍了桐子林水电站地下连续墙的安全监测设计与初期监测成果。 相似文献
7.
8.
9.
在水电工程中采用地下连续墙处理复杂地质条件的地基时,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施工接头,接头的存在对地下连续墙的整体受力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成为困扰工程界的一个难题。根据桐子林水电站末段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地质条件,在连续墙上分别设置刚性接头、铰接头及半自由接头,模拟地下连续墙在工程上常采用的各种接头形式,建立了不同接头形式的3组框格式地下连续墙槽段有限元模型。基于ABAQUS软件对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在不同接头形式下的施工过程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详细分析比较了3种接头形式的地下连续墙在最危险施工工况下的应力与变形,得到了不同的施工接头对框格式地下连续墙应力变形的影响情况,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1.
桐子林水电站站址处昼夜温差大,夏季温度高。为防止导流明渠工程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施工中采取了降低水化热温升、控制出机口温度、降低混凝土入仓和浇筑温度、表面养护和保护以及通水冷却等措施。施工完毕后,未发现任何裂缝。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四川省色尔古水电站首部枢纽工程基础混凝土防渗墙的质量控制情况,从防渗墙施工平台及导向槽布置、防渗墙施工工艺、泥浆制备、造孔及清孔、特殊情况处理、原材料质量控制、墙体混凝土浇筑等方面,对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及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小结,具有较好的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溪洛渡水电站围堰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塑性混凝土在溪洛渡水电站围堰防渗墙施工中的应用,针对塑性混凝土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全面介绍了库什塔依水电站工程沥青混凝土心墙坝的坝体轮廓设计、心墙设计、过渡层设计、坝壳料设计和坝基处理设计,可为高寒地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桐子林水电站导流明渠围堰采用高喷灌浆和控制性灌浆相结合的防渗方案,高喷防渗最大孔深达52 m,且要在架空严重的大块石层中成孔,质量控制难度很大.桐子林水电站围堰高喷防渗墙施工完毕后,经过墙体开挖、围井抽水、钻孔取芯等质量检查以及注水试验结果表明,其施工方案、方法、工艺是正确的,可供其他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6.
积石峡水电站厂房工程在压力钢管平段、肘管、蜗壳底部,钢筋密集的机墩、薄壁风罩墙、排架柱牛腿等部位使用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都得到了保证,为水电站高流态自密实混凝土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18.
库什塔依水电站沥青心墙坝坝基灌浆帷幕沿坝轴线上、下游布置,在基座混凝土上进行灌浆。灌浆与沥青心墙施工形成不间断施工,制约了沥青心墙的浇筑和大坝的填筑进度。结合库什塔依水电站的施工实际,对提高沥青心墙坝坝基灌浆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在灌浆孔段水泥灌入量的计量中,如何考虑“回浆变浓”影响的相应计量方法研究成果很少,相关规范对此也未明确规定。以桐子林水电站坝基帷幕灌浆工程施工为例,针对帷幕灌浆施工“小循环”灌浆系统的布置特点及“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孔内循环”的施工工艺特性,通过对灌浆过程实际水泥灌入量与自动记录仪记录到的灌入岩体浆液体积所含水泥量、灌注水泥浆液密度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了桐子林水电站坝基帷幕灌浆“回浆变浓”孔段水泥灌入量的计算方法。相关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