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各利益相关者作为独立的行为主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其行为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银行公司治理得以运行和完善,正是缘于各行为主体为寻求自利而进行的博弈。这种博弈的结果是正和博弈,即一荣俱荣。随着中国金融业改革的深入,银行的经营将更多地受到相关利益主体的约束,其经营行为必须走向市场化。从这个意义上看,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的过程,就是包括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权利义务得以逐步明确的过程,也是各行为主体间利益相互博弈的过程。银行公司治理既为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管理提供了渠道,也推进了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本身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斌  赵洁 《上海金融》2004,(5):55-57
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是在契约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机制,既充分调动各种利益主体的积极性,又对各种利益主体形成有效的约束,以实现其治理目标。本文试图把公司治理的一般原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结合起来,提出商业银行应树立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治理目标,建立决策、经营、监督三权分立且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以顺应新经济趋势,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提高治理效率,促进银行持续稳健发展,发挥银行在经济活动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银行公司治理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已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并以此促进城市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已成为金融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仅就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促进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做些粗浅的探讨。一、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在产权明晰基础上,利益主体之间的制度安排与机制协调,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不仅需要良好的产权基础,还需要人们对于公司治理认识的深化以及各种利益相关者所采…  相似文献   

4.
罗国磊  石玉 《会计师》2011,(6):22-24
<正>一、引言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对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传统公司治理理论的颠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利益相关者治理理念日益普及,公司治理的目标逐渐转向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理论开始成为公司治理的主流理论。然而对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实际应用情况的研究并不多见。利益相关者理念在实际是否被真正地应用于公司的治理之中,公司经营的成果是否与利益相关者价值相关,是股东价值还是利益相关者价值影响企业的业绩?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进一步指导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完善。因此,我们研究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实际公司治理的情况,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提供实际经验,对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敏  戴应亭 《中国外资》2011,(22):40-41
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利益相关者理论"应成为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思想与评价依据。在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构建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银行效率与稳健运营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鉴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利益相关者理论”应成为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思想与评价依据.在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构建健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银行效率与稳健运营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银行审慎经营是金融稳定的微观基础,而银行治理过程中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均衡是银行审慎经营的保证。市场约束是利益相关者参与银行治理的外部机制,流动性援助和存款保险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安全设施,市场约束、流动性援助和存款保险的激励兼容才能增加银行审慎经营可能性。在一定的制度设施基础上。完善市场约束,减少流动性援助和存款保险带来的道德风险,建立一个市场约束、流动性援助和存款保险激励兼容的外部框架有利于银行的审慎经营。  相似文献   

8.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是“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任何人和群体(Freeman,1984)。该定义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受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治理的主体应该包括股东、职工、债权人、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只有通过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才能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本质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制衡关系的有机整合。因为利益相关者投入了专用性风险资产,并分担了公司的剩余风险,他们…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环境下,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发展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本文以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移动和中兴通讯三家企业为例,分析了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逐渐成为现代公司治理模式的现实。同时文章也指出,由于利益相关者模式存在操作性较难的先天缺陷,未来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以公司核心利益者利益为主,兼顾其它相关利益主体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财务冲突及其纾解:一项基于契约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财务契约是企业整体契约机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相互之间必然产生财务冲突。企业财务行为实际上是为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的、一组复杂的且有交互影响的契约系统的均衡行为。沿着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文章在分析企业各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冲突行为及表现基础上,借鉴和谐管理理论,提出应通过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平衡治理,进行财务冲突管理。  相似文献   

11.
会计准则制定的博弈论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度既是社会的博弈规则,也是社会的博弈均衡。会计准则作为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约束利益相关者行为的规则,也是利益相关者相互重复博弈的结果。本文拟借鉴博弈论的研究思路分析会计准则的制定问题。 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博弈参与者及其行为特征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政府、债权者、投资者、企业经营者、供应商等,他们均会从各自的利益出发,关注会计信息的披露。但是他们所拥有的资源各异,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各不相同,在会计准则产生过程中的决策也不相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过程显然构成了一个重复博弈过程,我们把博弈重复进…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在实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条件下,合理安排公司控制权和监督机制,对经营者实施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为公司各利益相关者创造财富,是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中长期信用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中长期特征来对其进行分类定义,并对其价值目标、法律地位、与政府关系等方面作了探讨。中长期信用银行大多由政府所拥有或控制,其治理目标是在保持经营可持续的基础上,追求国家发展战略利益,这导致中长期信用银行与一般经营性公司的公司治理有很大不同;其次,中长期信用银行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金融中介,其银行行业特性决定了公司治理与一般性经营公司相比也有很大不同;最后,中长期信用银行业务经营的中长期特性,导致其公司治理即使与商业银行相比,也有相当的特殊性。在借鉴各国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中长期信用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中长期特征来对其进行分类定义,并对其价值目标、法律地位、与政府关系等方面作了探讨.中长期信用银行大多由政府所拥有或控制,其治理目标是在保持经营可持续的基础上,追求国家发展战略利益,这导致中长期信用银行与一般经营性公司的公司治理有很大不同;其次,中长期信用银行作为经济体系中的金融中介,其银行行业特性决定了公司治理与一般性经营公司相比也有很大不同;最后,中长期信用银行业务经营的中长期特性,导致其公司治理即使与商业银行相比,也有相当的特殊性.在借鉴各国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中长期信用银行公司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景山 《金融会计》2004,(12):22-24
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是指用来协调银行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权力和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统称,它由许多机制构成,其中,财务监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机制,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公司财务密不可分。在公司治理结构下,  相似文献   

16.
<正>银行的法人治理是由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等利益相关者权责利相互制衡的一种制度安排,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有效防范商业  相似文献   

17.
陈意 《福建金融》2005,(7):17-19
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在当前中行和建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取得重要进展的形势下,合理的治理结构将为其成功上市提供良好的运作基础。本文从公司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入手,介绍国外商业银行政府宏观治理和银行微观治理的主要模式,分析其中可供借鉴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完善我国银行治理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公司的内外部治理机制中,银行始终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兴起,银行作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在全球经济已然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现今,无论旨在维护自身利益抑或为保障公众利益,银行参与公司治理均深具必要性。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制模式主要包括美国的择机治理机制、德国的全能银行治理机制以及日本的主银行机制,它们各有优势和缺陷。影响上述机制产生的因素有许多,它们共同的发展趋势是支持银行参与治理并深化治理程度。借鉴此次金融危机的教训,我国目前有必要继受大陆法系相关制度,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参与公司治理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9.
杨帆 《河北金融》2023,(12):48-55
中小商业银行经营失败的关键要素之一在于公司治理的失灵,而商业银行特殊的经营模式又决定了其公司治理规则不同于一般企业。随着原银保监会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的开展,商业银行大股东滥权行为已得到有效规制,但内部人控制问题仍有待解决。无论是域外实践还是我国《商业银行法》与《公司法》的修订,都可以看出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再次得到立法者的重视,但目前仍未完成相关配套制度的构建。本文参考域外实践,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优化路径上,应确立董事会的核心地位,实现银行公司治理向利益相关者主义的偏移。在具体规则设置上,应在明确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权责基础上,满足不同规模商业银行的差异化治理需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是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刨设的.但是这种组织设计最大的缺陷是没有考虑到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公司内部的权力配置在很大程度上是各利益主体在长期博弈过程中演变进化的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