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本文使用2008~2016年中国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财政支出竞争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发达地区更为明显;城投债发行是财政支出竞争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传导渠道;特大城市的财政支出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大城市更加明显;非社会性支出竞争比社会性支出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更强的拉动作用;官员变更在财政支出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产生了重要的调节效应,其中发生市委书记变更、市委书记和市长同时变更的城市均削弱了财政支出竞争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发生市长变更的城市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张淑翠 《财经研究》2011,(8):135-144
文章基于我国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数据本身隐含信息进行内分组的面板平滑转移模型来检验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并进一步拓展了Armey曲线推论。研究发现,我国省级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Armey曲线所描绘的非线性效应,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最优规模为9.32%,财政支出最优结构为1.643,并且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都在最优值两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不对称性,相比而言,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的转换速度似乎更快。这意味着现阶段我国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与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需要政府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相似文献   

3.
辖区人口规模决定了集聚和拥挤两种外部性对财政支出的边际影响,而财政支出对辖区人口规模又具有"用脚投票"引发的反向激励效应。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结果表明,财政基建、科技、文教医卫三类生产性支出均显著推进了经济增长。但是,财政生产性支出的边际收益表现出从东到西的渐进递增趋势。可见,财政支出增加对基础设施、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入有助于经济增长;政府在缓解区域发展差距时,采取东、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化扶持政策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郑尚植 《经济前沿》2012,3(2):82-88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拓展的交叠世代模型,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实现均衡增长的财政政策。研究发现,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时,均衡增长政策是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并加大健康保障支出;反之则是减少财政支出规模并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实证检验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在从积极转向消极。因此,中国应当逐步降低财政支出规模,并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分配到公共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拓展的交叠世代模型,探讨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实现均衡增长的财政政策。研究发现,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时,均衡增长政策是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并加大健康保障支出;反之则是减少财政支出规模并加大公共教育支出。实证检验支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正在从积极转向消极。因此,中国应当逐步降低财政支出规模,并将更多的财政资金分配到公共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7.
由于不同收入群体的公共产品偏好不同,因此,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公众对于公共产品的需求会有所改变,由此引致的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应当是"民生财政"建立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本文试图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增长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首先,在理论层面,将财政支出分为不同性质的三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居民收入与财政支出规模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接着,对1978~2008年间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用协整检验和ARIMA模型等计量工具,实证分析了居民收入增长对中国公共支出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看来,随着居民收入增长,基础设施需求以及国防安全的需求趋于稳定;在短期中,居民收入的增长最能引起社会文教支出的扩张,其次为国防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建设支出的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8.
孙锐  高仰杨 《经济与管理》2013,(10):23-27,33
采用省际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两次金融危机期间各省区的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有所不同:同前期相比,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正效应,并且正效应明显变大;社会文教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仍为微弱的负效应;而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与之前相反,分别表现为不显著和显著的正效应。因此,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控制经济建设支出规模,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支出,改善文教支出结构,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出口开放对中国沿海城市规模增长同时存在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利用长三角城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了出口开放对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一方面,出口开放提高了工业集聚程度,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城市规模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出口贸易结构却限制了服务业发展及其对城市规模增长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成本提高与城市规模扩大显著负相关,政府支出对城市规模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旅游业和绿化水平相对滞后不利于城市规模增长.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它也是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一个最大经济增长率下的财政支出结构模型,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东部、中部地区的基本建设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应该削减竞争性领域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中部地区要合理配置财政支农支出资金,提高支农支出的产出弹性,而西部地区支农支出远未达到最优支出规模,因此,更要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东、中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而西部地区科教文卫支出的产出弹性较小;东、中、西部的行政管理支出均对地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这表明,三个地区行政管理支出有很强的产出弹性,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实际上是物质和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过程。本文采用26个省级面板的数据,探讨地方政府支出结构与规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进而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地方政府非生产性支出对收入分配有正面影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地方政府生产性支出对收入分配有负面影响,会扩大地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非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一定遏制作用。另外,从三重维度上衡量,居民收入、城镇居民收入以及农村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因此,改革政府支出结构,调节政府支出规模,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推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建立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模型,结合河南省财政支出的有关数据,具体分析了财政支出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总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进而分析了各类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河南各类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的调整。通过实证研究以便使河南省政府部门更合理地分配财政支出,使财政支出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北京市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经济增长促进了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张。根据各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划分出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两大类别,并利用VAR模型和IRF检验了生产性财政支出冲击与非生产性财政支出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了解这种影响模式,将为判断2008年后北京市经济增长趋向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财政支出中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科研创新支出、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和民生与社会保障支出对民间投资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发现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和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能较好地带动民间投资,而科研创新支出和民生与社会保障支出不能带动民间投资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李淑红 《生产力研究》2011,(10):44-45,63
文章通过建立财政收支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并结合河南省财政支出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总量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并且分析了各类财政收支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各类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财政支出结构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的调整。通过实证研究以便使河南省政府部门更合理地使用税收政策和科学地分配财政支出,使财政收支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影响程度存在着差异。实证研究表明:公众主导型理论对中国财政支出增长的解释作用弱于国家主导型理论,即财政收入和政府产出成本因素成为制约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人均GDP和人口因素对财政支出规模的作用不明显,但其对与民生直接相关的文教科卫支出规模具有显著影响。随着财政支出模式和支出重点的转变,人均GDP、人口和城市化率等因素将取代目前的财政收入和政府产出成本两因素而逐渐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红雨 《经济经纬》2012,(4):166-170
笔者对13个发达国家1972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资本性(经常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率有负(正)效应,这与以往许多学者所认为的财政的资本性支出较之经常性支出对经济增长更有贡献的观点是相左的。其次,财政支出规模、私人固定投资以及外汇黑市溢价对经济增长也有着显著的影响。本研究对于在平衡预算下的财政支出结构决策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往研究财政分权促进经济增长的若干实证分析文献大多忽略基础设施的作用.本文认为,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不但具有基于制度层面的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财政分权还通过影响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来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为此本文采用我国1998-200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并综合使用因素分析法和面板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财政分权显著影响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且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显著,但上述两类分析均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本文的分析方法一方面弥补了传统的估算方式因忽略基础设施而低估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的不足,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结论也为政府优化地区基础设施的结构投入提供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中西部地区科教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了一个用于实证分析的计量模型,就科教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西部19个省市的科技和教育支出都对国民产出有微弱的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都不是很显著。相对于教育支出,科技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明显,检验的显著水平相对更高。同时,科技支出和教育支出都对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有正向影响,但教育支出对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的影响幅度都高于科技支出对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对称和非对称倒"U"方程检验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对其效果的影响,对最优民生支出和偏离最优规模的效率损失进行测度,然后研究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对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对称倒"U"关系,多数省份低于最优规模,但正向最优规模靠拢;产业结构会提高最优民生支出规模,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民生支出规模低于最优规模,但西部地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最优规模,偏离最优民生支出的效率损失从东、中到西依次递减;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消费性支出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但会减轻生产性支出的抑制效应;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民生和生产性支出的扩张而增大,但受消费性支出扩张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