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富于创新的金融枢纽需要制度性、法治化的社会治理体系作为支撑。本文基于微观企业数据,从制度质量视角探究地区金融集聚对当地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效果和机制,得到以下结论:金融集聚显著促进企业出口参与,扩大出口规模;制度质量的完善也是深化上述企业出口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且制度质量的完善会减弱金融集聚对企业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提升的促进作用。此外,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和中东部地区企业的出口行为相对而言,对金融集聚程度加深、制度质量优化更为敏感。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创新实力是金融集聚促进企业自身出口参与和出口规模扩张的两个重要影响渠道。因此,本文结合中国对外贸易现状提出,立足“双循环”节点,加快推动金融集聚区域整合规划和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是助力企业出口扩张的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借助空间计量分析,验证了高新技术制造业集聚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垄断和竞争对高新技术制造业创新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集聚会显著促进高新技术制造业创新,同时,欠发达地区的集聚对高新技术制造业创新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垄断水平对高新技术制造业的创新水平影响并不... 相似文献
4.
企业规模异质性与产业集聚:来自中国制造业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本文检验了企业规模异质性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互动联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因素对制造业地理集中具有显著影响。按素密集度对制造业的分类回归进一步表明,上述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劳动力与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相关性不稳健,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结果是稳健的。这意味着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规模分布具有地理集中倾向:大市场集中分布了更多大规模企业。这一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具有规模异质性:小规模企业通过集聚经济,促进生产率提高形成制造业集聚,大规模企业则通过集中分布在大市场而形成制造业集聚。另外,从制造业集聚的驱动力量看,制造业集聚的强化效应与地区异质因素两股力量都在推动制造业地理集中,由此可以判断制造业集中趋势还将持续。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构建地区数字产业集聚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产业集聚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表明:整体上数字产业集聚有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且上述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而对数字化程度较低行业中的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明显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产业集聚通过数据资本渠道和技术溢出渠道作用于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另外,数字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会抑制邻近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在进一步推动区域数字产业集聚时,应协调地区间的数字产业政策,并采取措施提高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水平及数据资本市场完善程度,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包头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并利用产业集聚静态指数和产业集聚动态指数对包头市制造业集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包头市制造业整体集聚水平不高,资源型产业集聚水平明显,已经成为包头市的支柱产业,而新兴产业发展落后,产业集聚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7.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高技术制造业集聚及二者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创新进而驱动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3种类型集聚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方面的创新驱动效应水平差异,结果表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能够驱动经济发展,对绿色发展的正向驱动作用不显著,创新在其集聚驱动经济增长、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未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高技术制造业集聚能够驱动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创新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显著;相比单个产业集聚,二者协同集聚对经济发展与绿色发展具有更强的正向驱动作用,创新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也更显著。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3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产业集聚是目前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无论对产业影响力还是竞争力的提升都具有重大意义.现研究产业集聚程度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由此提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建议.首先采用区位熵的方法对西南地区五个省的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然后基于西南五省2012-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运用Eviews6.0计量分析软件进行实... 相似文献
10.
空间集聚是产业集群同有特征,也是产业集群识别和分析的核心.采用Ellison和Glaeserl997设计的产业集聚指数和产业间共同集聚指数,重点对江苏省5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典型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均存在明显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间共同集聚.通过比较县域和市域两个尺度下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间共同集聚特征,发现,各集群空间集聚范丽有一定差异,钢铁、机械装备制造集群、石油、化学加工集群和汽车制造集群的空间集聚范围明显超越县域在市域,电子、通讯制造集群集聚范围在县域和市域尺度同时存在,而棉毛纺织服装制造集群集聚范围主要在县域.还发现,各集群的集聚程度也存在差异,电子、通讯制造集群无论是产业内还是产业间集聚程度最高,达高集聚水平,表明电子、通讯制造集群内外部性很高,集群内企业具有很强的相互吸引作用.汽车制造集群集聚程度较低,其他集群集聚程度为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产业集聚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既是产业在空间上聚集的地理现象,也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本文以杭州市为例,选用衡量产业集聚的静态集聚指数和动态集聚指数,结合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对该市制造业18个工业门类的产业集聚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试图对该区域未来的产业布局以及主导产业的选择和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估算全国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 SBM 模型测度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构建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 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显著的N型关系,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东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呈递增的正向非线性影响,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降后升态势,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N型关系;研发投入强度、能源消耗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城市化水平、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应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化、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全球化的进程,各国企业都面临着技术变革的巨大挑战,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技术发展大潮中进行利用企业创新网络整合创新要素,进行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不可避免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环境中的企业合作创新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合作创新基础上的创新优势是产业集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合作创新可以降低创新成本,有利于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有利于获取隐形知识和分担创新风险。集聚中的企业合作关系主要包括水平合作垂直合作,这两种关系都有利于企业的创新。产业集聚的制度环境为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6.
17.
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助推制造业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二者协同集聚更是实现融合互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利用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非线性特征,当前阶段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与制造业绿色发展之间也具有倒U形特征,中西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促进制造业结构升级、加速技术创新间接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政府经济竞争对产业协同集聚与制造业绿色发展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创新竞争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提升产业协同集聚质量、促进制造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落实,黑龙江地区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既是提高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我国进行战略储备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集聚程度不高的原因,进而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对策,从紧抓政策落实、优化产业结构、科学合理规划、加强自主创新、培养人才队伍五个方面试图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建言献策是文章写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企业网络组织的上海临港装备制造业集聚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已成为目前发展与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式。在装备制造业集聚过程中,产业集群内部逐渐通过企业网络组织的形式加强联系,不断地形成区域装备制造业集聚效应。从企业网络组织的角度,分析了上海临港装备制造业的集聚过程与效应,提出了建设装备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从规模化效应、技术扩散与知识外溢效应、提高区域整体竞争优势和创新等四个方面入手,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上海临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过程、网络组织特征。研究发现:上海临港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大型装备企业为核心企业群体和以装备配套企业为外围企业群体形成的企业网络组织,但核心企业的本土根植性不强,装备产业集群仍处于孕育阶段。因此,建设公平交流平台,强化集群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集体学习,提高集群成员网络联系的强度和频度,应该成为未来装备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