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了打破外交上的孤立局面,积极地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同时锁定了孙中山和吴佩孚两个对象。由于在蒙古问题上的立场不同,苏俄政府最终放弃了吴佩孚,与孙中山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对于苏俄政府和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来说,这是一次双赢的选择,是一次政治博弈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列宁的妥协策略是列宁外交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并贯穿于苏俄的外交实践之中,无论是对于战争的妥协还是经济上的让步,都是列宁外交妥协的生动体现。但是这一妥协又是有着原则和限度的,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同时深入理解这一策略对于我们今天的外交也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是执政党,难于用直接和全面的外交方式来实行自己提出的外交政策。但中共作为中国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力量,越来越被国际社会重视和承认。随着对外联络对象的不断增加,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对外交往也从民间扩大到官方,并以美、英为重点对象,逐步打开了外交局面,开始了"半独立外交"。  相似文献   

4.
建国70年来,中国经济外交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外交在总体外交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经济外交反映着一国对国际秩序的认知判断、对自身国家利益的权衡排序,以及对战略意图之实施方案的选择。从这一视角出发,中国经济外交的丰富内涵可以被归纳为一条简明的线索,即如何在特定的国际秩序背景下,以有效可行的方式寻求国家核心利益的实现乃至提升。中国在不同阶段特有的秩序观和利益观构成了关于决策背景和追求目标的理解,进而影响和塑造了关于具体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苏俄政府奉行民族自决政策,要"支援全世界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认定"中国当时的政府是被帝国主义压迫的,但又是压迫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资本主义政府"[1].错误地认为外蒙古是有权利从中国资本主义政府的压迫下获得解放和独立.在1919年7月25日发表的《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中,不是将沙俄掠夺中国的领土直接交还中国,而是作了"放弃沙皇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洲和其他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愿意隶属哪个国家,愿意在自己的国家里建立哪种形式的政体,全由他们自己决定"这样有损中国主权的论述.加之沙俄时期对外蒙经济、政治的渗透和俄国既得利益的影响,以及清末民初以来中央政府的外交失误,致使尽管1923年达成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在第五条中明确指出"苏联政府承认外蒙完全为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及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之主权".[2]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苏联还是违背《中俄解决悬案大纲》,支持并承认了1924年11月26日成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6.
以经济手段作为本国外交中的一种特殊手段的做法,一般称为经济外交。经济外交是在外交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出来的,它将外交与经济结合起来,强调经济因素对外交关系的推动作用、以经促政,以政促经,实现外交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各国积极开展经济外交活动,主要目的一般有三个:一是为本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为了在国际上获取并维护本国经济利益;三是为了配合本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解读中国经济外交,可以看出,它是全方位的,包括能源外交、对外援助、对外投资合作、服务贸易、区域合作等,主要在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三方面:一是推进各种形式的区域和双边经济合作,实现资源合作多元化,保障所需原材料、能源的稳定供给;二是加强国际磋商和协调,争取更多国家承认我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减少与外部世界的贸易摩擦,同时,实现一些政治诉求,包括在国际上遏制“台独”等;三是着眼于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形势,积极扩大和深化了与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保持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全局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邹理 《新西部(上)》2007,(7X):172-173
苏俄政府奉行民族自决政策,要“支援全世界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认定:“中国当时的政府是被帝国主义压迫的,但又是压迫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资本主义政府”。错误地认为:外蒙古是有权利从中国资本主义政府的压迫下获得解放和独立。在1919年7月25日发表的《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中,不是将沙俄掠夺中国的领土直接交还中国,而是作了“放弃沙皇政府从中国攫取的满洲和其他地区。这些地区的人民愿意隶属哪个国家,愿意在自己的国家里建立哪种形式的政体,全由他们自己决定”这样有损中国主权的论述。加之沙俄时期对外蒙经济、政治的渗透和俄国既得利益的影响,以及清末民初以来中央政府的外交失误,致使尽管1923年达成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在第五条中明确指出“苏联政府承认外蒙完全为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及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之主权”。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苏联还是违背《中俄解决悬案大纲》,支持并承认了1924年11月26日成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8.
根据所处国际体系的不同 ,日本自立国以来的外交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朝贡体制时期 ,二是从明治维新到二战时期 ,三是冷战时期。在不同时期 ,日本针对国际体系的变化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但是其中又存在着共性。这些共性既源于日本的地缘政治地位 ,也源于它的历史、文化背景 ,更受到国际体系强有力的制约。同时它也为我们分析当今日本外交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9.
刘秀红 《新西部(上)》2009,(9):262-262,267
列宁从苏俄实际和当时的国际形势出发,开创性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外交政策,苏俄政府在列宁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对苏俄、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今天,对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构建和谐世界仍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3年7月6日,“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13:中国外交新动向”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国际问题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协办,中国17家国际问题教学与研究机构发起。本届论坛以“中国外交新动向”为主题,旨在探讨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在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时又融会贯通,其主要体现为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总体而言,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主要符合以下两项要求:坚持有所为,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融入国际机制,逐步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也要坚持有所不为,不走霸权路线,不干涉他国内政,坚持走和平崛起的路线,彰显大国风范.  相似文献   

12.
2013年7月6日,“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13:中国外交新动向”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国际问题沦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吲际关系学院主办,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协办,中国17家国际问题教学与研究机构发起,本届论坛以“中国外交新动向”为主题,旨在探讨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以来中国外交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英国学派外交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维持国际社会的一种基本制度,外交始终受到英国学派学者的重视。英国学派认为,国际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外交体系。外交不仅是国际社会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4代英国学派学者对外交的各种实践和惯例做出不懈探索,推动了外交思想研究(含义、地位、功能等)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韩磊  陈立军 《改革与开放》2011,(24):123+125
孤立主义是美国传统的外交思想,与古老的欧洲外交理念不同的是,它特别申明了欧洲与北美分属新旧两个不同的世界.华盛顿的“中立”与“不偏不倚的关系”勾画了与欧洲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框架的前景,旨在寻求一个与现今欧洲不同的新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15.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国际冲突、国际争端、国际矛盾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有关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为和平解决这些国际问题,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在当事国之间积极进行外交斡旋。文章对外交斡旋与调停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外交斡旋有其独特的作用,但由于诸多原因,外交斡旋作用还是有限的。最后提出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开展“斡旋外交”。  相似文献   

16.
王利 《黑河学刊》2009,(7):69-71
美国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中遭到沉重打击。面对国内外形势的转变,美国在外交上调整了对苏关系,期间经历了从胡佛政府的不承认政策到罗斯福时期的正式建交。尽管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对苏的态度不同,但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国际思想库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形态,它糅合了思想库、国际机制、“二轨外交”和网络等诸多元素。为分析国际思想库网络的行为与作用,作者建立了一个将政策过程理论和国际机制理论相结合的“二轨国际机制”模型。“二轨国际机制”是指由各国政策研究机构组建的、旨在促进某个对应的“一轨外交”过程的非正式和非官方的国际机制。“二轨国际机制”对“一轨外交”活动的促进作用来源于它所具有的“机制的二轨性”和“二轨的机制性”的双重属性。以该模型为分析框架,作者还对东亚思想库网络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多边外交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边外交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国际行为主体(包括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通过建立国际组织、缔结国际条约、举行国际会议等所开展国际合作和协调。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益重视多边外交。中国多边外交具有自己的特点,要重视处理其中的中国多边外交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9.
经济外交的流行,正在冲击传统的外交模式、外交制度和外交理论,但是由其他经济部门来单独从事经济外交却存在诸多缺陷。经过了多年的讨论与准备,外交部国际经济司于10月9日正式宣告成立。这是外交部在综合性大外交兴起的年代里,通过其内部的制度和机构建设,加强介入中国经济外交的政策制定和具体执行的重要举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以政治和安全事务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外交政策的趋势和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几十年,加拿大以务实的外交政策和灵活的外交策略周旋于严峻的两极对峙格局之中,不仅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赢得了超出它自身实力的国际地位和良好的国际声誉。冷战后,面对着蜂拥而起的各种挑战,加拿大努力调整习惯已久的外交策略和手段,积极探索和形成新的外交政策,以适应急剧变化中的世界。凭借杰出的外交才能,具有深厚发展潜力的加拿大将在新世纪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在世界上占据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