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民主是其根本和灵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共产党努力奋斗的终极目标.在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实行改革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全面实行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方向都必须以实现和谐社会为终极目标.本文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其他方面的改革一样,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尽管在改革进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但经过30多年的积极建设和推进,中国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3.
政治文明这一概念的提出科学地反映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也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伟大进程。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务之急是把握十六大报告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政治体制改革陷入困境,这使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普京执政后采取的消除国家分裂危险的军事手段和务实、果断、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措施改变了国内政治危机形势。21世纪最初十年,俄罗斯新政治体制将被进一步确认,它本质上符合俄罗斯国情,将对俄罗斯重新构筑大国地位和参与国际政治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2010年GDP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体制的先行改革,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随后也全面展开。政治领域的改革作为我国改革政策当中的重要方面,其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改革进程的缓慢甚至滞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本文通过探析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阻力,力求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略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集中体现在8.18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的核心是党政分开,解决"权力过分集中"的权力运行问题。邓小平在前期强调要解决"权力集中"问题,后期则更强调要"集中权力"问题。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搞民主集中制,不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7.
当前解决我国政治、经济领域的深层次矛盾,是将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为类似于股票一样的国有股表决权证,并在沪深股市竞价发行后上市流通交易,将上市公司控制权由国家转给股民,制定《国有股被动表决权法》,政府依法管理国有股与行使上市公司政治控制权,实现政企、政经  相似文献   

8.
盈盈 《新财经》2010,(10):33-35
201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对任何一个了解中国当代史的人而言,"深圳经济特区"具有非凡的意义。正是在那里,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中国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改革、对外开放;也正是从那时起,中国人才开始不再一味跟"政治"较劲,而是一心一意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成本化解视角对政治体制设置进行理性分析,给出政治体制设置成本化解原理.由此,对西方政治体制进行评价,证明西方政治体制的阶级局限性;对中国现行政治体制进行分析,证明中国现行政治体制框架的合理性和框架内容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深入认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为基础,遵循市场规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体制或经济形态。其一般特征为: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并且必须以交换为媒介.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过程中通过私人劳动的转移来实现产品的价值;商品生产者的特殊经济利益是一切市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1.
侯小康  玉海燕 《魅力中国》2011,(14):122-122,120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应该始终坚持与中国的基本国情相适应,只有这样,我们党、我们国家才能真正的做到改革开放所取得一切成果由人民所有、由人民共享。本文将从政治体制的含义、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面临的困难以及问题、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以及意义这几个方面展开说明,从中分析出弊端和优点,找出真正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好的发展国家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12.
谢银霞 《魅力中国》2010,(25):14-15
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新中国从成立之目起,就以人民民主为政治特征;改革开放从开始之日起;就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要内容不断推进。本文就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试图做一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就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和艰苦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他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它实现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不同于计划经济的经济形态,它的确立必然会对我国以计划经济为基础所构建的传统政治形态产生冲击。而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它又对一个社会的社会结构和制度资源体系有着自身的需求,在改变其经济基础的同时,又以其对现代民主政治的追求影响着政治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的内在逻辑论述我国市场经济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是如何追求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现代民主政治,从而保障市场化改革的成果,并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至今已走过了31年的历程.本文就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来探讨、分析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并把政治体制改革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至今已走过了31年的历程。本文就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来探讨、分析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并把政治体制改革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不断加强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以扩大有序参与、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扩大基层民主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相一致,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深化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扩大基层民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使更广泛的群众能够参与到权力配置、运行的过程中来,影响和控制权力合理为民所用,避免我国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渐进式改革进化搏弈模型运用有限理性、交叉换位搏弈、相随策略的重复搏弈、战略选择、战略分布、改革成本等概念,分析了多元利益主体如何依据重复搏弈的利益成本关系,进行赞成或抵制改革的战略选择。改革按照多数选择的原则不断地深入,搏弈参与者有限理性的行为,使渐进式改革具有了相互配合而非相互抵制的内在动力、利益补偿机制和制度变迁的协调机制。政府的智慧在于发动改革、寻求阶段性改革的目标,适时、适当地妥协,用较低的社会成本将多个次优的局部改革串联起来,累积产生阶段性、梯次性的制度变迁结果。有关渐进式改革的进化搏弈模型的理论分析结沦表明,在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国成功进行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演进为渐进式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已成为衬:会共识.温宋宝总理就多次谈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最要性.认为不改革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会丧失.甚至交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会再演。表示要解决当前中国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论乡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兼论中国乡村的民主政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国英 《开放导报》2004,63(6):23-31
在传统乡村社会,可以有“自治”,但不会有“民主自治”,也不存在对民主政治的需求:产生于社会结构转型时期的乡村民主政治,是全社会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应该是全社会政治变革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中国推行乡村民主自治制度的进程中,富人政治和宗派政治可能会强化;乡村政治改革应遵从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