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4 毫秒
1.
基于智慧旅游的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是旅游景区经营权管理的实践和"全景栾川"的理念相结合的产物,是"栾川模式"和"全景栾川"的继承和发扬,是适合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县域旅游新模式。县域旅游"五位一体"全域发展模式的基础是智慧旅游体系,模式的实现途径是景区回购,核心内容是"五位一体"管理、全域发展、"五位一体"融资模式和全域智慧旅游。  相似文献   

2.
创意旅游——甘肃旅游创新发展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意旅游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概念,是对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创造,提倡创意思维方式重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结合"产业链"、"空间链"和"价值链"三维链条,提出甘肃创意旅游产业升级换代的增长模式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重庆有"魔幻城市",有"旖旎山川",有"丰收乡村",有"温泉之都"……从旅游的角度,城乡与共、山水与共,是发展旅游最得天独厚的优势。"行千里,致广大"是对重庆精辟的诠释,当然也是对重庆山水及旅游最精辟的概述。山川地理是旅游的基础资源,也是最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旅游就是要行得千里,方能致广大。旅游是一个互通有无的过程。重庆与泰国、印尼在发展旅游业上的合作,让泰国、印尼的旅游资  相似文献   

4.
“虚拟旅游”是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杨佩群 《特区经济》2009,(2):142-143
随着虚拟技术的不断发展,旅游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进行"虚拟旅游",但"虚拟旅游"并非传统上的旅游,其在刺激旅游者亲身旅游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排斥潜在旅游者。文章辨证思考"虚拟旅游"的"三是"与"三非",并提出发展"虚拟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智慧旅游是"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概念在旅游产业与旅游者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是在新技术浪潮席卷下旅游信息化的升级换代。智慧旅游不是具体的旅游吸引物或产品类型,而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发展理念与方式。发展智慧旅游,有利于提高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便利性与自主性,提高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管理水平与接待能力,从而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因此,对"智慧旅游"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全面概括;总结智慧旅游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智慧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具体措施,以唤起学术界、产业界对智慧旅游的关注,促进智慧旅游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日本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乐"旅游也称乡村旅游,它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日本是"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也是乡村旅游的强国。研究日本发展乡村旅游的作法和经验,对于中国发展农业经济、推动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彦 《黑河学刊》2015,(3):1-3,7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自由行游客在中国旅游市场呈显著增长趋势,游客旅游需求多样化。"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技术探索不是其最终目的,而应以优化公众服务为第一要义。"智慧旅游"迎合了人们的需求,是旅游业与旅游信息融合发展的产物。"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对我国各地而言都是一项全新而紧迫的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传统旅游构建"是"互联网+"在旅游业的具体表现,体现了"互联网+传统旅游构建"的绝对优势,在足不出户体验祖国壮美风光的同时,既可以保证其自身的健康,也可以为社会减少一些负担."互联网+传统旅游构建"既是一个载体,承载着人群的选择权,也是可以带领人民开阔视野的载体."互联网+传统旅游构建与传统旅游相结合,就是为更多人提供选择的空间,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互联网+传统旅游 构建"与传统旅游相结合是我们所展现的一大创新.  相似文献   

9.
文化旅游由于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越来越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世界旅游组织给"文化旅游"的定义是"人们出于文化动机而进行的移动,诸如研究型旅游、表演艺术、文化旅行、参观历史遗迹、研究自然、民俗和艺术、宗教朝圣的旅行、节日和其他文化事件旅行"。黄山市是一个年轻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支柱产业,同时徽文化资源相当丰富,大力开拓徽文化旅游,是黄山市推动旅游转型发展,实现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播报     
《重庆与世界》2017,(14):8-9
<正>重庆渝中区跻身"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6月5日,国家旅游局官网消息,重庆渝中区成为央视网举办的"网民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评选出的30个旅游目的地之一。评审组根据票数高低选出了"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及"十大休闲旅游目的地"。渝中区入选"十大全域旅游目的地",网友推荐上榜理由是"麻辣鸳鸯锅,诸葛八阵图,巴渝风韵,尽在渝中"。摄影/唐安冰  相似文献   

11.
正刚刚过去的2018年"五一"小长假,旅游消费提亮长寿经济,40余万人次到这儿"打卡",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双双走高。经济成果的背后是旅游转型升级的作用力—从提供一般消费的"去旅游"到满足更好消费体验的"优旅游",从生存意义上的"种农田"到产业升级的"卖风光",从算景区的"小账"到算群众致富的"大账",长寿区已由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  相似文献   

12.
榜上宁波     
<正>宁波市被授予"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称号:8月3日,在西安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上,宁波被授予"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称号。这不仅是对我市旅游产业和旅游城市发展综合水平的高度肯定,也意味着我市建设"中国一流休闲旅游目的地"取得阶段性成果。此次获评首批10家全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我国"有闲"一族越来越多,法定假日加上双休日,人们的基本休闲时间已经达到115天,人们已经厌倦了井喷式的假日旅游,开始对逍遥自在的休闲旅游产品青睐有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是秦皇岛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途径。一、休闲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关系休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旅游者越来越青睐的一种旅游方式。它不同于以往走马观  相似文献   

14.
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是宁夏全域旅游"大景区"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维度和实施抓手,协调发展好该组旅游共生单元对实现上述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旅游共生及协同发展理论为视角,在梳理总结宁夏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实践现状的基础上,指其存在全域"红-绿"文化旅游共生顶层设计不足、"共生"基础设施不完善、"红-绿"文化及共生价值发掘不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以及共生关系协同发展程度低等方面的问题。为此,提出做好红绿文化旅游共生系统顶层设计,完善旅游"共生"基础设施,挖掘"红-绿"文化及共生价值内涵,开发"红-绿"文化体验性产品以及打造智慧乡村旅游平台等举措,以便在"红-绿"文化旅游共生单元协同并育中实现乡村振兴与区域旅游共生系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步入小康,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为人们外出旅游活动创造了许多便利条件,加上政府鼓励发展旅游业,以期通过"旅游经济"这"无烟工业"拉动内需.特别是双休日和1999年9月开始的延长"春节"、"五一"、"十一"三节的假期的长假制度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使近年来已逐渐升温的旅游热更加火爆,"假日旅游"、"旅游黄金周"、"假日经济"成为人们谈论的时髦话题.然而"旅游热"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等等,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笔者认为旅游的本质是人们一种户外的游憩行为,"推浪式"的"假日旅游"是一种不正确的误导,旅游和经济不应过多的联系在一起,"旅游热"产生、形成有许多主、客观因素,以下从闲暇、游憩和旅游心理等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连市发展对俄旅游具有政策优势,地理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接待优势.其发展策略是: 借"互联网+"等平台助力旅游营销;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服务体系构建; 培养专业复合型旅游人才; 拓宽旅游产品规模,挖掘旅游产品内涵; 推动旅游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 加强构建立体化的旅游交通网络,营销良好旅游环境.  相似文献   

17.
旅游供给侧改革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2015年贵州省旅游业创收3512.82亿元,GDP贡献率达到49.29%,支柱产业作用突出。但贵州旅游供给侧在理念、制度、产品、公共服务、人才等方面与旅游需求不匹配,应从"全域旅游"助推旅游发展理念转变、制度创新促进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旅游+"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智慧旅游"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软实力、培养创新人才等实施旅游供给侧改革,实现贵州旅游业井喷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建设覆盖全省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是《旅游法》的基本要求,是加快建成旅游强省的重要标志.按照省政府《意见》的要求,要加快建设覆盖全省的旅游服务中心.各市、县(市、区)要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旅游者集中场所建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免费为游客提供与食宿、交通、游览、安全相关的各类信息,并受理游客投诉. 在国外特别是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到处可见以小写圆体英文字母"i"作为标识("i"即英文"Information"——信息的首字母)的旅游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是一热门话题.哈尔滨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思考是:打造松花江南岸精品旅游带;大力开发工业旅游;打造"金源文化游"和人文历史游;办好国际赛事和"哈洽"、"哈夏"两会;打造"生态游"和"农家乐游".  相似文献   

20.
陈倩 《特区经济》2014,(1):157-161
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以北京城市为例,从受众感知的角度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构成要素,并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旅游目的地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四构成要素"城市硬环境形象"、"城市软环境形象"、"旅游功能形象"和"旅游服务形象"对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都有着显著地正相关关系;"旅游功能形象"对城市旅游形象的影响最明显,改善和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是提升城市旅游形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