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勇  王焱 《经济导刊》2007,(12):43-45
目前,旅游业成为很多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省、地区优先发展的重点产业.比如江西省,已经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提出"培植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旅游业培育成为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设成为红色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  相似文献   

2.
无无 《经济纵横》2005,(12):40-46
吉林省基本省情已从农业大省转为工业省,其工业化进程步入了工业省到工业强省的转变,与此相适应,吉林省在“十一五”时期,应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十一五”期间尤其要注意投资风险,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要有过硬措施,防止城镇化虚高度。  相似文献   

3.
曾志兰 《发展研究》2010,(12):98-101
"十一五"福建省旅游业有了明显的突破,本文总结了"十一五"福建省旅游业的成就,并对加快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经贸实践》2007,(3):6-7
为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省经贸委出台《浙江省技术创新“十一五”规划纲要》,作为《浙江省“十一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的配套规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经历十个五年计划之后,将“计划”改为“规划”,一字之改,被赋予很多期望。“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作为新一代领导集体施政纲领中的两个关键词,在“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具体而集中地体现了出来,这被认为“意味着中国发展战略的正式转型”。笔者有幸参与了三项有关“十一五”规划的课题工作。一项是某省“十一五”规划中若干子课题之一,另两项是某市属区级课题。由于参与规划级别的层次,审视“十一五”规划的起点比较低,不足以揣测国家“十一五”规划的战略意图。本文仅从所接触的层面为分析的假定前提,通过对参与“十一五”规划过程发现的一些现象做一个思路整理,权且作为从另一视角对当前经济增长特点、经济学家的角色以及政府角色的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6.
兵团“十一五”期间劳动力供求状况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时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壮大经济实力、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的关键期,而劳动力供求问题又是影响兵团这一系列目标实现的突出问题。文章对兵团"十一五"时期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变迁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比较准确地量化出兵团在目前及未来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将会面临的劳动力供求矛盾问题,为政府进行人口发展战略决策和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实践对"效率"关注度不够,对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不同特征及价值无清晰认识,在排污权指标管理中存在"结构性"失衡。"十一五"期间,国家在部分省、市开展了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工作,先后将江苏、浙江、重庆等10省(自治区、直辖市)列为国家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试点。从某种程度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对排污权交易开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十一五"时期产业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地得到调整,同时也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调整.通过对历年河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分析,建立了河北省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河北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就业人数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河北省"十一五"时期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特点,进而提出产业就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部署及关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和一个枢纽"的定位要求,结合中部六省"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中部六省的科技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中部六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十一五"期间的科技任务进行了科学的规划。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时期是海南省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明显进展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打牢经济基础、大幅度增加经济总量的关键时期,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形成经济特区体制特色和对外开放新形象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石油是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石油需求预测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石油需求进行预测,试图为我国制定石油发展规划提供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福建“十五”时期应坚持振兴支柱产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福建省从1993年就开始酝酿、研究建立符合省情的支柱产业。经过近3年时间的综合探研和反复比较,筛选和确立了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建筑建材、林产业、水产业及旅游业、轻纺工业,作为我省国民经济在“九五”至2010年培育振兴的五大支柱产业和两个重点产业。这五大支柱产业和两个重点产业的正式确立,是业经1995年10月中共福建省第六次党代会和1996年3月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相似文献   

13.
吕沛 《广东经济》2004,(9):31-33
2003年9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了“全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启动了“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如何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进入宽裕型小康社会的第一步战略目标?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战略任务。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就要有所考虑,有所谋划。  相似文献   

14.
从计划到规划,从加快发展到科学发展,从规模扩张到结构升级……“十一五”规划草案一露面,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很多人发表自己的感言,畅谈自己的想法。这90页的文本,对“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改革开放等方面,都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政策措施。不仅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勾画出宏伟蓝图,也将给老百姓带来诸多实惠。对比以往的计划和规划,此次“十一五”规划有着诸多的时代特色,更加务实,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三大特色一是指导思想发生重大变化。整个规划贯穿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为今后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别从产业一体化、诸侯经济为特征的区域"均衡与非均衡增长"两种发展模式视角,以中国内地30个省域(西藏除外)2002-2007年中国地区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为数据基础,构建多省域的产业网络模型,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技术上的K-cores网络解构方法,分析了我国省域产趋同演变及其空间格局与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产业一体化视野下存在着省域产业趋同演化的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的长三角、京津唐经济圈,中部地区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和西部成渝经济区超越了早期的产业趋同实现了不同程度的产业互补与错位发展,其他区域一体化演变效果表现并不突出;而强调本省域的局部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诸侯经济发展模式,使得众多不临接省域在产业战略布局上,形成了与国家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果相协调一致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16.
陈新 《广东经济》2011,(6):19-23
"十一五"时期,广东经济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令人瞩目。整个中国内地的发展,亦呈现出一派你追我赶,万马奔腾的景象。为了更好地认清形势,明了广东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发扬优势,克服不足,以期在"十二五"时期继续稳健发展,本文就东南沿海粤鲁苏浙四省在"十一五"的发展中,撷取几个主要经济指标进行比较,以供借鉴与商榷。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H市"十一五"时期能源消费情况分析,揭示H市在"十一五"时间节能降耗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对"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辽宁产业集群发展与近域城市整合的互动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廷玉  邬冰  刘志虹 《经济地理》2008,28(4):623-626
"十一五"期间,辽宁产业集群和近域城市整合都进入了高速发展状态,融合二者的发展机理,使其产生互动效应是当前关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产业集群和近域城市整合的内部促进作用和外部支撑作用,结合辽宁产业集群和近域城市整合的实际状况,提出集群整合模式中市场力的因素与近域城市同构矛盾等措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孙爱东 《现代经济信息》2011,(22):266-267,274
本文从扬州市"十一五"服务业就业现状出发,运用比较分析法回顾总结了扬州市服务业发展过程及其呈现的特征和规律,通过分析,深入探讨了扬州市近年来服务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20.
咸宁苎麻产业发展规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宁苎麻产业的发展得天独厚,把苎麻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是成宁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真正落实成宁苎麻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必须分析成宁苎麻发展的现状,找出产业发展瓶颈,寻求新的发展对策,促进成宁苎麻全面、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