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经贸导刊》2009,(12):29-29
一、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定外需政策措施。5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会议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出口结构,重点促进优势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努力保持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一是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2009年安排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840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2014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形势局部动荡,我国外经贸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中国信保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发挥政策性职能,创新产品,提升服务,采取了多项措施积极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2014年1~6月,中国信保的承保规模达到229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2%,其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为1813.8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2005年我国外贸出口继续保持了前三年高速增长势头,进口增幅前低后高,但进口总体增幅低于出口增幅10个百分点以上,顺差大幅度增加。2006年,要在继续保持出口增长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好国内短缺原材料和先进技术设备进口,扩大一般贸易进口,促进外贸健康发展。一、2005年外贸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今年上半年,在国际市场需求继续回升、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外贸进出口延续了上年的增长势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预计下半年外贸进出口仍将呈现较快增长,全年外贸进出口预计增长2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值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对于外贸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5.
涂竞  张威 《国际贸易》2012,(6):36-41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二十几年的持续健康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外贸发展,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促进了贸易、科技与产业的良性互动,对外贸结构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现状(一)进出口规模持续增长,进出口月度增幅继续回落据海关统计,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117.8亿美元,同比增长11.8%,占外贸进出口比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规模连上新台阶并在2008年达到历史高点,2009、2010年持续下降,顺差结构也在发生一些积极变化。从目前来看,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仍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定规模的顺差,促进外贸平衡  相似文献   

7.
2005年,在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继续稳定增长、国际投资活跃、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良好发展态势下,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出较快发展。一、对外开放主要进展 (一)外贸进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5年,虽然国际经济增速放缓, 但我国外贸进出口在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形势下,外贸进出口仍保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也为我国保险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国保险业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国际上新兴的保险大国,尽管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多条路径对我国保险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进程中,中国保险业积极应对,保持了比较平稳健康的发展,同时这场金融危机也带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不断深入,在各级商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依托各类出口基地,发展迅速,各类平台不断涌现。在推进外贸集约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创新能力和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剖析当前外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国际商务财会》2009,(7):14-14
<正>全国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在新形势下召开的,有利于我国外贸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2009年6月3日,商务部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出口信用保险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对外贸易形势,部署下一阶段对外贸易和出口信用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整体战略规划下,我国外贸发展亟待转型升级,从外贸大国转向外贸强国,助推并加速我国外贸转型升级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重建了我国和中亚、东欧、东南亚等国家的外贸合作网络,也助推我国外贸经济转型升级,形成我国外贸发展新格局,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输出的增加、大工业出口的增加、资本项目输出的增加三大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提出以来,我国积极倡导参与、建设经济带,形成了我国外贸新格局,不断深化我国和经济带沿线国家外贸深化、外贸优化和外贸变化,是中国梦伟大复兴构想战略,助推区域大合作,联接中国梦和世界梦,筑牢外贸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正> 地方有没有大办外贸的积极性,企业能不能积极提供适销对路的出品产品,对我国外贸事业的发展,可谓关系重大。这个问题主要是一个外贸管理体制问题,也是一个是否遵照客观经济规律,采取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的问题。原来的外贸体制,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它对发展我国外贸事业起了积极作用。而目前,国内外形势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旧外贸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这种变化。根据我们的实践体会和碰到的问题,旧外贸管理体制确实影响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央部管商品品种划得过多。如出口的水海产品中与国计民生关系不大,实际均由地方平衡管理的活杂鱼、鳗鱼,文蛤、田螺、紫菜等;用地方三类物资或废旧物  相似文献   

13.
崔灿灿  田媛 《消费导刊》2009,(10):56-56
出口退税制度又称出口货物退税制度,是一个国家退还在国内生产、流通、出口环节已缴纳的间接税的税收制度。出口退税政策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外贸政策,自实行以来,在鼓励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现在的出口退税政策模式,充分利用其对外贸行业的促进作用,积极组织实施以应对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外贸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首先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而后说明了现行模式的特点,主要分析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行业的影响,希望能对大家了解和更好的利用出口退税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外贸发展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外向度居全省前列的昆山今年以来仍然保持了外贸平稳运行。昆山的应对举措和经验对做好全省外贸工作有何借鉴意义?5月14日,省长罗志军在昆山主持召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外贸稳定发展座谈会。他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学习昆山经验,更大力度创新政策优化服务,全力以赴促进外贸稳定运行,推动全省保增长促发展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5.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到我国外贸的发展.在未来一段时期里,我国应致力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加快建设自由贸易区,提升我国外贸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改善外贸企业的发展环境,积极开拓国外新市场,把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6.
谭力文 《国际经贸探索》1999,15(1):16-18,67
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外贸呈现的结构性特点,并结合东亚金融危机后所出现的世界经济新情况,研究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的外贸工作发展的基本趋势。文章认为,我国的外贸工作会遇到较大的困难,为克服困难,外贸企业要加强对宏观环境、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分析,并要在产品档次升级、市场多元化和降低换汇成本上作出新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机构声音     
商务部保持外贸政策稳定,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商务部长陈德铭近日在安徽进行工作调研时指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贸下行态势较为明显。今年1月份,进出口增速均出现下滑,这虽有季节性因素,但也反映出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对这一趋势要高度重视。陈德铭说,形势越复杂,越要增强信心。要加强调研,冷静分析,密切跟踪外贸形势变化,增强工作主动性,把握发展机遇。商务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外贸发展中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外贸发展十分迅速,2006年进出口贸易额高达17607亿美元,但我国外贸在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却严重滞后,存在大量出口高污染、高能耗产品,进口大量环境污染物等不合理外贸发展方式,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本文在分析我国外贸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我国外贸发展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新技术产品现在已经成为了现代科技最先进成果的集中体现,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能力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的直接反映,90年代末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在外贸出口额中的比重仅为12.7%,201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在外贸出口额中的比重提高到35%,我国的科学技术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贸易创新的制度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外贸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得到健全和完善,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但是,我国先行的外贸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多边贸易体制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它增加了对外贸易中的各种交易成本和种种不确定性。因此,必须从先行外贸制度完善和贸易制度互补两方面创新中国外贸制度,以更好发挥外贸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