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艺  张宇 《中国市场》2015,(3):48+66
人类漫长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相关功能主要是通过土地承担的,伴随土地流转相关制度运行,我国农民社会保障必须要有新内容与制度来辅助。所以,构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将成为缩短城乡差距、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改善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生存公平的首要前提,应当构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相关制度,分步骤、分阶层的来构建城乡统筹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土地是农业发展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要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要建立与我国生产力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板块,它们之间相辅相承、互相促进、不可或缺.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是,工业在加速,城镇在扩张,农业还比较落后.突出矛盾是,工业化、城镇化对土地的需求相当迫切,而农民占有大量的、低效的土地,生产着低廉的农产品,过着不够富裕、更不够现代的生活.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的资源要素,特别是土地这一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没有资本化,没有流动性,没有显现其真正应有的价值,使承包经营土地的农民难以得到更多实惠,反过来还影响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土地是农民最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还承载着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障的功能。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家庭内部养老模式又受到计划生育政策及现代家庭观念冲击的情况下,农民失去土地后,多会出现收入来源不稳定、生命波折期的基本生活缺乏保障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农村土地制度与农村社会保障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拟合性,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使得我们更加依赖原有土地制度所提供的保障.现有土地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使得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缺乏一定的物质和经济基础.建立农村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完善农地流转机制的必要条件,两项制度的改革应当同时推进、配套进行,农村社会保障的改革应适当先于土地制度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因时而宜、区别对待、尊重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古至今,在我国农村地区土地与农民之间相互依存,土地与农民的一切基本权利息息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农村的大量集体农用地被征,产生了大量的"特殊弱势群体"--失地农民。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现阶段国内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结合目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结构不完整、保障内容不全面、保障资金筹集困难及保障制度缺乏法律保护问题,为了保障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的基本权益,政府需在建立合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健全征地制度,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征地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7.
土地保障对农村社会保障替代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土地的经济保障性弱,风险分摊性差,缺乏强制积累财富化解风险的机制,其效用外溢全社会但却没有建立起与受益边界相匹配的供给制度-组织边界,不具备社会保障四方面的基本特征,不具有对社会保障的替代作用。土地不胜农村社会保障之重,却因被动承载保障功能而损失土地效率和农业绩效,首重保障功能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实际上带给农民的是负效用。政府需在土地之外提供社会保障公共品,以剥离土地的保障功能,释放土地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加快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始终处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广大农民一直游离于社会的保障网之外,在农村农民缺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对生活缺乏安全感是农民面对的最主要的担忧。调整建立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其制度建设始终都要坚持分步走的原则,必须是一个针对各种生存风险的制度安排,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衔接的、兼容的系统,以此确保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和农村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9.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土地流转的加快,东北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和离开土地,导致失地农民数量剧增。由于失地农民增长速度过快,而安置和就业培育工作并不充分,导致许多东北农民面临着无地、无业及无保障的艰难困境。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在未来生活中的收入,是东北三农问题的重点。针对永吉县失地农民生活状况、就业状况,结合近年来新的研究及应用成果,从征地补偿、培训就业、资产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坚持以土地换保障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补偿机制、努力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全覆盖和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措施来解决东北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0.
被征地农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因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受到侵犯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目前,我国地方已经探索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但还存在着补偿标准低、资金空账隐患、监督机制缺乏等缺陷,因此应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设立补偿基金机制等政策性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进城但不愿意放弃土地承包权,耕地细碎化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是目前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规模经营分析发现,三类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化经营使农业机械替代劳动的趋势明显,适应了农村劳动力不断转移的要求和劳动力老龄化的现实。目前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能阻止耕地细碎的恶化,但没有改变农地细碎化特征。为了从根本上破解耕地细碎化,需要设立足够的替代性社会保障,逐步让进城的农民永久退出农业耕地。要通过降低农地流转交易成本、重点培育土地股份合作等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规模经营,进而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土地不但要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要成为农民最重要的财富来源,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制度红利释放的关键点之一,也是我国经济继续前进的重要动力。我国发展农地金融既具有相当程度的可行性,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其主要体现在农地抵押存在法制障碍,缺乏完善的农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缺乏公平科学的农地估价体系,农业保险存在缺位,农村社保发展不完善等方面。发展农地金融服务,国家必须完善农地法律体系,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科学的农地价格评估体系,加大农业保险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3.
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后,森林保险成为提高林业风险抵御能力、应对林业生产风险的重要保障机制。随着林地确权工作的深入推进和非农就业趋势的演化,这两项因素都可能对林业保险的需求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通过2018年福建、浙江和辽宁三省465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IV Probit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的影响及林地确权对其调节作用。研究表明:非农就业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非农就业对农户参加森林保险的影响受到林地确权的调节作用,已确权农户非农就业对农户参加森林保险的负向影响趋势减弱;按照非农就业、林业依赖度和林种结构对农户分层,林地确权对非农就业水平低、林业依赖度高和商品林为主的农户森林保险需求作用显著。林地确权对异质性农户的差异化影响为后续瞄准目标群体完善森林保险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激励和约束、促进交易是产权的两大重要功能。中国农地产权的这两个方面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原因在于土地产权存在诸多缺陷。改革的方向是重新界定产权主体,赋予农民更完整更持久的产权。  相似文献   

15.
刘燕舞 《中国市场》2010,(50):33-39
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我们提供了反观当前农地制度的有益视角。由于地域差异明显,各地农地制度的安排与实践也有明显的区别,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应对金融危机的实践形态。对这些实践形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农地承包关系的灵活抑或刚性、农地产权的集体所有抑或私有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从公平与效率两者结合的角度出发,构造一种将农村耕地划分为相对刚性的口粮田以保障农户的基本生存和相对灵活的机动田以保障农户的农业生产,并随人口变动而实现农户个体内部的口粮田与机动田自行补充的"新两田制",有利于农村社会和整个国家应对危机,并为其处理危机赢得了相对宽松的时间与空间条件。  相似文献   

16.
农民失地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产物。由于受制度缺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失地农民的权益严重失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危害。只有在改革土地产权制度、建立市场补偿机制、规范征地程序的基础上,通过立法、司法和执法的联动,构建起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才能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虽然地方政府是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最大的供给者,对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但是失地农民养老权益缺失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原因主要体现在地方政府征地补偿标准太低且落实不到位,地方政府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不到位,地方政府财政兜底压力比较大等方面。应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障机制,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并对其进行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确认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目前我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确认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沿革、时代特征、公平与效率、当代农民对土地的根本要求以及意识形态观念等诸种因素的影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应该确认给农民,这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依据,即历史依据、效率依据、公平依据、现实依据和意识形态依据。文章提出,没有抽象的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只有具体的社会主义集体土地所有制。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给农民,并以"土地所有权证券化 土地经营权家庭化"作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在实践上将给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其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理论上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妥善安置失地农民,解决其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当前,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使农民能够以"土地换身份"、"以土地换职业"、"以土地换保障",以期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考察化肥价格波动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发现化肥价格的波动与农民收入变化之间存在着双向的因果关系,即化肥价格的上涨导致农民增收缓慢,而化肥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今后必须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采取对策:一方面通过建立化肥直接补贴制度和化肥储备制度,从需求上控制化肥价格上涨;另一方面通过采用新型化肥生产技术和给予化肥生产企业生产用能以优惠政策,从供给上控制化肥价格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