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官助理制度作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一项配套措施,是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必经之路,是法官队伍精英化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阳 《西部大开发》2010,(1):73-73,107
司法能力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但集中表现为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的能力。加强法官的职业化建设,是提高我国司法能力的必经之途,因为法官直接承担着实现法治国家的使命。本文试对提高司法能力与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关系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邬凡敏  冯一文 《宁波经济》2005,(11):32-34,47
以现代司法理念所要求的法官职业化思维为对照,我国当前法官思维方式从静态角度看是行政思维大行其道、政治思维根深蒂固、道德思维习以为常、职业思维日益成长;从动态角度看,正在逐步从传统型的“实质主义思维”向现代型的“形式主义思维”转化。我国法官职业化思维的养成必须与时代步伐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法官职业化是在西方的司法逻辑之下展开的,因而在本土法律文化背景中凸现了一系列包括法官的现代化与乡土逻辑、法官的同质化与地方性知识、法官的专精化与司法民主化、法官的保守性与社会的开放性等悖论。揭示这些悖论及其消解的根源,可以使中国的法官能认清自己的角色,并更好地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法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司法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目前法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管理行政化、职能地方化、监督形式化等问题,解决的对策应是:推进法院体制改革;建立严格的职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保障制度及教育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以及经济、信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所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和严峻挑战,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对法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升法官素质,建设职业化法官队伍,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也只有达到了法官的职业化,才能早日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一法院工作的世纪主题。  相似文献   

7.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建设法制社会的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而司法不廉是导致司法不公的主要原因。司法不廉不仅仅是法官素质的问题,它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因素。改革司法体制,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是解决司法不廉、促进司法公正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法官没有形成职业化的思维模式,要完成思维转型应当选取适合我国国情的渐进式改革模式,不能滞后,也不能盲目超前。  相似文献   

9.
法官职业化是通往法治的必由之路。经由深圳法院改革的试点,全国法院改革的序幕被拉开,法官职业化是实现建设法治社会的必然,必然要建立一支又精又专的法官队伍,为防止过犹不及,同时需要建立与之衔接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以及法官助理制度。实现法官的职业化相应的需要实现法官的单独序列管理,以及建立配套的法官员额制度、法官薪酬与等级挂钩制度、法官助理单独序列制度。  相似文献   

10.
邓丹 《魅力中国》2011,(8):113-113
法官作为一社会特殊主体,具有多重角色冲突对司法公正有很大影响。法官应定位自己立场,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作出公正裁判。本文立足现实,试对如何保障法官司法公正提出见解,避免多重角色冲突,消除影响法官公正司法的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法官形象的塑造是我们这代人的历史使命,走出历史迷雾,走进现实关口,打造一个能够称得起人类伟大职业的完美法官形象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论法官造法     
在成文法的国度,法官的工作就是按图索骥,依照既定法律、法规断案,但由于立法的滞后,现实中一定的事件不一定有对应的法律规定,法官此时不可避免地陷入无法可依的窘境。因此,能否赋予法官根据法律精神解释法律、创设可适用的规则据实断案的权力,即法官能否在一定条件下造法并予以适用,一直是实务界及学界关注的问题。文章试图从必要性及制度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当下中国法官造法问题进行理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公正与效率”是21世纪人民法院的主题。从当前法官队伍的现状看,虽然主流是好的,是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诸如观念上、业务上尚不适应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要提高法官的综合素质。法官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了应能够秉公办案,严格执法,早日实现世纪主题。  相似文献   

14.
潘培伟 《黑河学刊》2012,(12):74-75
法官被誉为法律的守护神,其专业知识、道德素质、社会阅历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审判工作的质量及法律的成长。而法官选任制度是选出合格法官的第一步。在我国,法官选任被纳入公务员招考的渠道,相对条件比较宽松,法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5.
郭人菡 《魅力中国》2014,(17):307-308
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正逐渐切入司法体制机削领域,中央提出并部署主审法官责任制相关改革,表明我国改革已从经济层面步入司法等上层建筑层面。主审法官责任制的实现,有赖于厘清司法权力运行机制中备主体的界定及其关系重构、主审法官责任制权责内涵与外延的重构、主审法官责任制的外围体制机制重构。主审法官责任削的试点与全面铺开,必将对法治中国建设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方丽 《魅力中国》2011,(20):174-174
法官释明权制度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其主要功能在于弥补辩论原则过于追求形式公平而带来的实质不公,从而更好的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以达到彻底解决纠纷。但释明权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问题在我国仍处于不完善的状态。本文对法官释明权基本问题及其在我国的制度完善进行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17.
游劝荣 《开放潮》2004,(10):24-26
有先哲说过,法律是无声的法官,法官是有声的法律。说的是法官应当成为法律忠实的化身。法官如此,政法队伍中其他部分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法官断层、审判执行力量欠缺是西部地区基层法院的普遍问题,正当一些基层法院为处理众多积案而加班加点时,陇县人民法院却在推行“一村一法官”的制度。这一制度一经推出便广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基层法院法官资源短缺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霞 《理论观察》2007,(1):118-119
近年来,部分地区基层法院法官资源短缺,法官队伍断层的问题已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认真调查研究,分析思考,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法官队伍的有效途径,为实现公平正义,司法为民,创建和谐社会提供高素质的队伍保证。  相似文献   

20.
法官是我国司法审判工作的执行者,是正义的化身。然而,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法官却面临许多难题,在以纠问制为主的审判模式下,如何界定法官的性质、功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