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化趋势似一股巨大的浪潮席卷全球。国内知名企业将国际化经营作为企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获得资源配置综合效应的重要途径,通过制定适合内外部竞争环境与企业发展特点的国际化战略以及根据产业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能力进行国际化经营布局,在全球化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纺织服装业定位成战略性产业,从战略角度看,加入WTO后,作为中国的一个成熟性产业势必要完全融入进世界纺织服装经济体系中去,这就客观地要求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国纺织服装业在诸产业部门中是最早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个产业,但由于多年来产业的主要精力是发展出口贸易业务,还没有用国际化经营的观念来指导全行业发展开放型经济。现代经济科学赋予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基本上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和世界公认标准建立运营体制和运行机制;企业生产总过程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完成。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如何实现国…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的企业运营——从脑体合一走向脑体分离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本文利用微观分工的理论 ,指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脑体产业分离的重要趋势 ,分析了脑体产业分离和脑体产业再分离的内在原因 ,既而指出了脑体产业分工在地域上的规律。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在脑体产业分离的全球化时代 ,企业如何应变局势 ,如何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以及如何融入全球分工网络。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的时代的企业运营——从脑体合一走向脑体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微观分工的理论,指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脑体产业分离的重要趋势,分析了脑体产业分离和脑体产业再分离的内在原因,既而指出了脑体产业分工在地域上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脑体产业分离的全球化时代,企业如何应变局势,如何获取新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融入全球分工网络。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时代的企业运营—从脑体合一走向脑体分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微观分工的理论,指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企业脑体产业分离的重要趋势,分析了脑体产业分离和脑体产业再分离的内在原因,既而指出了脑体产业分工在地域上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脑体产业分离的全球化时代,企业如何应变局势,如何获取新的竞争优势,以及如何融入全球分工网络。  相似文献   

6.
国际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耀 《中国纺织》2003,(11):80-84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市场竞争已从企业发展战略向产业集群战略演化。产业集群通过专业化分工和群体协同效应显现出的竞争优势,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企业、产业、区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和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7.
在原油资源供应形势日趋严峻和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石油企业加速开展国际化经营是稳定我国油气资源供应的需要也是迎接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已具备做大国际化经营业务的基础,也在不断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积极参与全球化竞争,油气勘探开发、石油工程服务、炼化工程合作、国际贸易、完整海外业务产业链构建等业务板块均得到快速发展。随着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海外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进步,中国石油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制定规划、整合平台、融合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手段推动创新发展,力争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间分工是区域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本文基于长三角地级市企业数据,在产业和空间两个层面上用E-G指数测算了长三角二位数产业的集聚程度、三位数产业集聚间的分工状态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溢出效应,从中揭示了产业集聚间分工对整合离散的产业集聚,形成长三角地区竞争优势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产业集聚间的分工通过三个步骤锁定地区竞争优势:①产业集聚内企业的跨区域发展使价值链在空间上的分布趋于离散化,进而导致次级产业集聚间分工的形成,并产生了产业间的溢出效应;②随着分工的深化和趋于稳定,地区专业化水平进一步获得提升;③在区域溢出效应的作用下,原有产业集聚被锁定在区域溢出效应明显的区域,形成广域的产业集聚。以上过程的累积循环形成了该地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作为组织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已经对全球经济的微观基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本文对GVC模式的产业转移从学理上进行了界定,阐述了给全球化带来的四个特征性事实;在从要素特征、竞争优势、技术进步、市场环境和国家战略等方面分析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的驱动力量后,指出由GVC来主导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国际分工体系,是国际技术前沿的实施机制;进一步,本文探究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的影响;本文最后指出,将GVC模式的产业转移内涵的竞争方式,与自身的国情和优势相结合来发展国内价值链,应该是中国实现产业升级和缩小地区差距的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顾庆良  林欣 《中国纺织》2005,(5):100-101
纺织产业是大多数国家工业化进程中传统支柱产业.纺织产业吸纳了劳动力,拉动需求,积累资金和外汇,推动了经济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特性决定了低成本优势是基本的竞争优势,决定了纺织产业在总体上必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这种态势越加明显.这是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大好发展机遇,但同时,国内纺织业的商务成本和劳动成本不断上升,新的纺织服装出口国的竞争和贸易保护主义,使我国纺织服装业面临新的冲突与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冯跃威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8):13-18,110
随着经济全球化、法治化和金融化的发展,风险由单一风险演变成复合型和制度竞争性风险,原有的传统风险管理模式已基本无效。中国石油企业处在国际产业分工细化的中下端,面临各种风险敞口。特别是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石油财团利用危机巧妙地向石油等实体产业转嫁风险,加速兑现他们脱离实体石油产业攫取的收益,实体石油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增大。这对正处在加快国际化进程的中国石油企业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成化:产业组织结构演进新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基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研究我国产业如何实现国际化战略问题。引入了集成思想,以产业为‘‘轴线”,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和演化经济学理论,指出“产业集成”发挥了市场最重要的功能,改变了传统产业分工模式和产业国际化发展路径,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要素框架为主的产业发展方式,对产业关系做出新判断,对产业趋势和特点给出新解释,揭示了新全球主义时代市场新“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13.
国际劳工权益保护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劳工权益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先后出现了国际劳工标准、核心劳工标准、社会条款、企业社会责任守则以及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等,它们对中国企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从长远来看,劳工权益保护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有些劳工标准还可能成为贸易壁垒。中国企业需要认真分析,积极应对。调整企业的竞争策略,加强企业的劳工权益保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制造业的对外开放与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技术和投资等方面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我国制造业日益融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即使是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今天,国家仍然是最重要的经济利益主体,由于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制造业对外开放必然会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产业链纵向关系与分工制度安排的选择及整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链现象越来越受到关注。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分工,分工制度安排的优化与产业链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产业链中分工制度安排包括:企业分工、准一体化契约分工和市场分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是决定分工制度安排选择的主要因素,成本与收益的变化又决定了分工制度安排的进一步整合。通过实施不同的产业链纵向关系可以实现不同分工制度安排的选择与整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对钢铁企业低碳化生产系统的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探讨了钢铁企业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方法,以期为提升我国钢铁企业低碳化发展水平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借助全球价值链(GVC)参与国际分工并进行产业升级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土制造业的重要途径,但单纯基于功能视角的价值链延伸难以突破"低端锁定"。本文基于产品分工和功能分工的双重视角对GVC的价值模块进行解析,认为在价值模块的动态调整过程中,产品架构对于本土企业的GVC升级意义重大。双重嵌入可以通过知识扩散、动态能力建构、治理结构、租金创造与分配四重机制丰富GVC攀升的路径并加快升级进程。本土企业的GVC攀升可以采取更加多样化、迂回式的策略,避免直接造成与链主企业的正面竞争而遭受其打压。结合案例,本文提出本土制造业嵌入策略的四重转变,即由单一环节嵌入转向多点系统性嵌入、由低端嵌入转向高端嵌入、由被动嵌入转向主动嵌入、由静态嵌入转向动态持续嵌入。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分布式创新应运而生。其产生根源是知识和技术已超过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具有技术领导者主宰国际知识分散创新的特点。文章认为有多种因素促成了分布式创新形成,包括全球化创新和跨国公司发展,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全球技术标准和主导设计,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ICT技术广泛应用,日益加深的劳动分工和供应商协同等。为适应全球化创新环境要求,企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必须调整其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全球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正在发生着根本性变革,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提质增效升级的历史性关键期。成功度过这一时期,需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当前我国产业在劳动力、技术、资本和制度环境4个方面已经为构建产业新体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全球产业体系发展呈现出新态势。产业新体系是一个连接现实和未来的动态发展的开放系统,具有创新化、高技术化、市场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的特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构建产业新体系要走市场和政府协同式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