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政府及社会、院校、系部三个层面出发,合理、有效利用经济资助,着眼提升贫困生的个人能力、心理素质、职业技能、创新创业等,提出"三位四维"的贫困生资助新模式,由经济型资助转向发展型资助,以期能更好地为贫困生服务,为独立学院转型发展助力,使贫困学生能够得到多方面的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2.
消费能力是学生资助效果最直观观测目标。测度资助对职业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月均消费水平及消费能力的影响变化;资助政策对不同性别、不同类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干预效果。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学生月平均资助额、困难类别、性别指标,研究资助对基本和潜在消费能力的提升显著度和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资助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功能包含解困,即解决其经济上的困难;助学,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从根本上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育人,即注重道德素质、心理品质等方面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民办高校学生资助部门应探索更为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正确执行资助政策,在执行中渗透人文关怀,为贫困生提供个性化的资助,注重资助育人功能的发挥,为贫困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4.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实效性不足、资助管理有待完善等问题。在资助认定上,重结果轻前期政策宣传和简化认定程序;资助实施中,重经济帮扶轻关注贫困生心理和给予精神激励;资助管理上,重政策落实轻义务监督。高校应加强资助政策宣传力度、精准识别资助对象、丰富资助内容、健全资助育人管理体制、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教育,提升资助育人质量。  相似文献   

5.
贫困生不能简单等同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很多贫困生不仅面临着经济困难,在思想、心理、学习、就业、素质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从逻辑学的角度来审视“贫困生”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贫困生不仅包括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包括了心理贫困生和能力贫困生.高校应当积极探索适应不同类型贫困生的资助手段,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将“资助”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从帮助贫困生经济脱贫到帮助其心理解困和能力提升,以不断提高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勤工助学作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生活、提高其职业能力、培养其独立自主精神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扶贫进入脱贫攻坚关键阶段,从国家政策效果看,高校勤工助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使其摆脱贫困也具有典型意义。文章在重新探讨资助育人内涵的基础上,以"扶贫、扶智、扶志"为出发点,以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为视角,构建了勤工助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统计数据,对勤工助学能否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给予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资助工作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契约式"发展性资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实现动态评估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基础性、发展性和其他指标进行设计,并根据工作实际赋予权重,确保资助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院校中,教育管理机制是影响高职院校良性发展的重要成分,合理优化教育管理机制可以培养出更多专业的技术人才,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及素质。高职院校教育中,"过程管理"机制通过构建信息网络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搭建平台;完善考核方式,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强化道德素质,全面提升学生整体道德素养;加强纽带联系,形成家校双向互动沟通模式;坚持"以生为本",树立全新教育管理理念,以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已经成为一个相当规模的群体,物质的贫困造成部分经济困难学生理想和价值观的迷失,导致"精神贫困"。当前社会和高校在加大对贫困大学生物质资助的同时,亦应加强对其"精神资助",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等措施,做好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专业发展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两者的紧密结合也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只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水平;组建相关专业的学生团队,参加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不断增强校企合作,提供学生实战演练的机会;科学合理地定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梳理专业相关理论课程以及设置相应科学合理的奖励机制,才能够切实促进两者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切实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实现国家对于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总体需求,进一步为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国际贸易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资助工作逐步暴露出了很多困难和问题: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标准的不确定性;各类资助资源缺乏优化整合,出现重复现象;无偿资助弱化了资助的激励功能;重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轻精神上的鼓励和引导,不能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要走出困境必须探索一套持之有效的方法和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困难学生认定体系;优化整合各类资助资源,提升资助工作整体效益;变无偿资助为有偿获得,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激励功能;加大对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困难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的效果、推进高职教育观念的创新、营造科技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学生社团现状的分析,提出从"加强引导,强化学校支持"、"建立健全制度,创新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社团品牌"等方面加强社团建设,发挥其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要在养成职业素质上,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创业能力培养上,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按照C5W模式进行教学,以强化学生的营销能力、管理能力、特别是专业技术能力;积极构建创新创业支持系统,切实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新时代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不仅需破解物质经济难题,而且需重视精神关怀与能力培养。闽江学院某二级学院通过以“书香励志”为载体,构建发展型资助“5C”模式。“5C”资助育人模式是以精准资助,助力学生的全面与可持续发展为培养目标,旨在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提供困难时期的经济资助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精神上的励志引领和能力技术上的帮扶。学生可针对自身培养需求进行选择,在资助培养中通过全程跟踪和系列培训,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塑造自信自强、乐观向上的心态,培养优秀品德,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书香励志”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从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和职业世界对高职高专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出发,以"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为指导思想,以培养社会需求、服务于地方经济的"职业素质优良,专业技术适用,工程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等技术人才为目标,以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进行高职高专市场营销模式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争强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以及实现商职高专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蓉芳 《企业家天地》2010,(12):138-138
本文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为视点,在分析我国当前经济困难学生精神缺失现状的基础上,就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神资助工作的开展与工作机制的创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基本实现了经济资助全覆盖,资助范围不断扩大,资助力度不断加强。但是,将学生资助工作与创新创业工作相结合的资助新模式尚处于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阶段,建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创新创业新模式将是一个创新和发展新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应秉承"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应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依据高职英语素质教育的内涵,高职英语教育应以提升教师素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英语第二课程等为有效途径,力求培养出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其制度和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当前的高校资助体系更注重如何服务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本文对如何将"以德为行,以学为上"教育思想和"五进"活动平台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做了进一步的创新与探索,以期增强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成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筑梦起航。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职业教育体系改革,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将技能培养与学历教育相融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懂技术、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实践证明,实施1+X证书制度能够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实践水平,充分发掘学生个人潜力,为高职学生参与就业提供重要帮助,是一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新途径。本文从1+X证书制度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出发,结合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究1+X证书制度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