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批准在浦东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是我国纵深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部暑,也是推动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浦东在 "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九九归一, 就是要搭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脉搏,在这一国家战略的引领和推动下,打好"改革牌"、"开放牌"和 "创新牌",努力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浦东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委一届七次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指导浦东 "十一五"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概括起来,区委对"十一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一个统领,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增强国际竞争力;抓住两大机遇,就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和举办2010世博会;实现三大战略任务,就是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作为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作为"十一五"发展必须全力推进的三大战略任务。区委一届七次全会,是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的新形势下召开的,是一次统一思想、明确方向的会议,是"十一五"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动员会。会议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听取审议了区委常委会2005年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上海  相似文献   

3.
百看不厌的浦东15年,过目不忘的浦东2005年, 用精彩纷呈这句成语并不为过。当我们昂首跨进新年的门槛,2006,我们看什么? 一看: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前不久,从报章了解到,区委一届七次全会确定了"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国际化浦东,努力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令人振奋。未来的五年,浦东将在前十五年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上加快发展的步伐,前景必  相似文献   

4.
浦东巨变,当惊世界殊。经过16年开发开放,浦东如英俊少年,风华正茂,活力十足。浦东源源不尽的活力来自哪里?来自于无穷无尽的创造力,来自于敢于挑战、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精神。站在新起点、新高度,浦东如何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在"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历史赋予了浦东  相似文献   

5.
江阔岸平,风正帆悬。当前,浦东新区方方面面正在谋划"十一五"发展及开局工作。如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浦东"十一五"发展的新局面,不仅关系到今后五年浦东的发展,更关系到开发开放浦东这一国家战略的进一步落实。中共浦东新区区委一届七次全会全体会议和最近召开的新区两会,明确了"十一五"浦东在更高起点上实现快速发展的总体要求,贯彻落实好这次全会精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发展两翼起飞。经过 15年开放开发,浦东不仅仅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更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和谐城区。 "全国文明城区"、"创模"通过国家验收——2005年,浦东获得的两个国家级荣誉,向世人展示了和谐浦东的真正风采与魅力。文明花香醉浦东 2005年10月26日,在中央文  相似文献   

7.
十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按照这一光辉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指导性要求,形成了快速度、敢创新、大开放、高标准、抓重点的经济发展特征。 "快速度"是浦东后来居上的必然要求 ;"敢创新"是浦东的发展之魂 ;"大开放"是浦东的基本方针 ;"高标准"是浦东的后发优势 ;"抓重点"是浦东的开发战略。 2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深圳,以建立经济特区的方式播下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种子。 20年来,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南,在中央两代领导集体的领导和关心下,经济特区和浦东新区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沧…  相似文献   

8.
大虹桥的提出,是上海发展的又一大手笔,将可能深远地改变上海的发展格局——浦东开放之初,决策者意在建设浦东来"声东击西",但浦西并没有因此而带动起来,现在与浦东同等体量的大虹桥,将可能带动浦西的发展,成为驱动上海发展的又一个"轮子"。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进程,浦东郊区综合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浦东郊区已成为全国农村和上海郊区中经济最为发达的一个区域。唐镇是浦东"九镇"之一,区位优势突出,加速了其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105家创意企业最近进驻张江,文化和科技结缘正在"撞"出创新和创意的"火花"。张江已成为国内最大最专业的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之一,特别是网络游戏产业产位占全国75%以上,稳居龙头地位。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表明浦东通过创新和创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富有成效的一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特别是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其实就是聚焦自主创新,把增强自主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浦东的未来发展中,要把"聚焦张江"的效应辐射、扩散、转化为浦东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级。  相似文献   

11.
陆家嘴功能区域投资与开发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作为上海浦东开发的四个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之一。区域位于杨浦、南浦大桥和上海内环线浦东段的环抱之中。浦东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拓展功能、增强辐射、有序发展。陆家嘴作为全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开发区,用好机遇加快发展已获得投资开发预期效应。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注定要成为浦东开发开放历史上浓墨重彩的关键年份。这一年,浦东在前十五年开发打下浓厚基础之上,迈上新五年的发展征程。区委七届一次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为浦东描绘了新的蓝图。这一年,浦东将深化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确定的建设创新浦东、和谐浦东和国际化浦东的三大战略任务,将开创浦东开发开放宏伟事业的新局面。这一年,浦东将在全面完成世博动迁的基础上,全面谋划世博会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城区与郊区的和谐发展,建设成城郊一体、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城区。承载着太多的希望,承载着太多的光荣任务,2006年初胜利召开的新区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和政协新区二届四次会议理所当然地为万众瞩目。代表和委员们带着人民的嘱托在会上积极、活跃建言献策,共同谋商浦东新一年和今后五年的发展大计。本刊摘要部分代表和委员的发言内容,也许会给关注浦东新一轮发展的人们留下启迪。  相似文献   

13.
春去春又来,浦东开发开放走进了第17个春天。回望一路风尘,浦东开发开放犹如惊涛拍岸,激荡华夏,声震环宇,谱写出一出又一出改革发展的华彩乐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浦东开发开放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机遇和新要求,只有紧紧咬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个国家战略,才能与时俱进地发挥"龙头"作用。而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现"四个率先"为载体,助推浦东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1.国务院批准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6月2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浦东新区进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并明确提出"三个着力"、"四个结合"的改革方向。为推动全国改革起示范作用。这标志着浦东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新的阶段。 2.浦东开发开放迎来十五周年 4月18日是浦东开发开放十五周年纪念日。经过15年开发,浦东初步建成了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框架,实现了经济社会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15年来,共吸引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  相似文献   

15.
开发开放浦东,邓小平同志破题的一篇跨世纪恢弘力作。 15年经济社会高起点、跨越式的发展,使浦东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2006年,走过15年辉煌历程的浦东,跨入新五年,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之上。刚刚过去的"十五"时期,是浦东新区全面建设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浦东新区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 "十五" 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和任务,为"十一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既是浦东转变经济发展万式的重要抓手,又是浦东作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重要使命。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以来,浦东针对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瓶颈,通过改革与创新,催生现代服务业结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7.
"全国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能为全国服务做什么?""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是浦东开发开放17年来始终坚持的战略方针。在新的发展时期,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浦东正在行动。  相似文献   

18.
春风。春雨。春潮。走进"十一五"开局之年的浦东处处传递着春天的讯息。综合配套改革、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和谐社会,一个个新名词在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唇齿之间咀嚼。步入新一轮发展之际的浦东处处讲述着春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正>在浦东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项怀诚对浦东提出了"以转变政府职能来服务发展"的思路在此次《工作安排》中也得到了体现。在4月18日,也即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浦东新区政府向各部门分发了2010年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20.
"浦东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沃土和摇篮",这是浦东的民营企业家的共同心声。浦东开发开放16年来,民营经济取得长足发展。截止去年底,在浦东的私营企业累计已有27000多户,注册资本达到960亿元;个体工商户有34000多户,注册资本超过了3亿元。去年,私营企业缴税就达54亿元,占到新区税收总收入的12%。浦东为民营企业敞开了一道宽畅的大门,日前区政府出台了"18条意见",旨在为新区非公经济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市场准入、财政金融支持、社会服务、政府监管、政策指引等方面促进其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更是受到了中小企业的热烈欢迎。本期杂志邀请了部分民营企业家代表,共话民企在浦东发展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