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国城镇居民在转轨经济中最为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使得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也相应变化;当期储蓄和前几期储蓄、收入及其滞后项呈现出同向变化的趋势,而与消费及其滞后项表现出反向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不平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高储蓄率。提升消费动力有助于我国经济在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上转入新常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研究基础,动态求解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城乡研究了居民收入的波动和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其的影响特点。研究结论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较强的惯性,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则依据收入波动而呈现较高弹性。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农村居民满足理论规律。在生育率不断下降情况下,农民倾向于降低当期消费而提高储蓄以应付养老。较完善的社保体制导致城镇居民养老储蓄动机较小;由于子女质量与数量的替代效应存在,城镇居民表现出较强的教育储蓄动机和馈赠储蓄动机。  相似文献   

3.
李军 《甘肃金融》2003,(11):53-53,72
3季度,我们在兰州市8个储蓄网点,对400户城镇居民进行了一次储蓄问卷调查,"非典"的影响已过,城镇居民储蓄、消费趋于正常.此次调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目前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对物价的满意度提高,预期收入稳中有升,预期物价趋升;储蓄意愿强势不改,储蓄存款仍然是居民的首选,投资国债的热情下降;消费趋于正常,大件、汽车消费上升.  相似文献   

4.
李军 《甘肃金融》2004,(2):53-54
最近,我们对兰州市8个储蓄网点、400户城镇居民进行了2003年第四季度储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城镇居民收入稳定,预期收入稳中有升;储蓄意愿强势不改,国债投资的热情下降;居民消费水平处于升级储备期,消费信贷认可度提高;物价有所上升,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下降,且价格心理预期走高,居民即期消费行为增强.……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住户调查数据讨论了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来源及其决定机制.从城镇居民不同收入组的收入构成和收入增长的来源构成出发,分析了不同收入组人群的变化特征和不同来源收入构成对各收入组的收入增长贡献.通过文章的分析得出,不同分项收入对于收入增长具有不同贡献,并且在各收入组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首先运用简单生命周期模型来推导养老保险制度对私人储蓄的资产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认为在基金制下,养老保险制度不会改变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量;而在现收现付制下,养老保险制度对私人储蓄具有挤出效应。其次,实证分析表明,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降低了我国城镇居民边际储蓄倾向,参考养老保险净收益的稳定和养老金水平的提高会降低城镇居民储蓄率,老年人口抚养比的提高则会提高城镇居民储蓄率。  相似文献   

7.
王剑 《海南金融》2010,(12):12-15
依据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山东省淄博市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前期储蓄是影响居民本期储蓄行为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利率水平与居民储蓄正相关,物价水平与居民储蓄相关性程度较小。因此,应从均衡发展、调整利率水平、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几方面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此外,应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改善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8.
一、居民储蓄的规模及分布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取得的可支配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余额。我国的居民储蓄主要形成储蓄存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迅猛增长,截止到1997年6月底,储蓄存款总额已达42771.2亿元,但是由表可看出,我国1996年城镇居民储蓄...  相似文献   

9.
人民储蓄是银行信贷资金的一项重要来源。研究人民储蓄增减变化的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是发展人民储蓄事业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群众货币收入的增加,是人民储蓄增长的一个基本因素。我国的工农业  相似文献   

10.
陈兵 《上海金融》2012,(10):8-12,116
论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1992—2008年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及时序变化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及分地区城镇居民都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西部地区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最强,而且全国及分地区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显著的上升,然后出现适度的减弱。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分析认为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总体上强化了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动机,同时,高等教育收费体制和房价的上升也是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