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核电企业“走出去”应防范投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电“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我国核电企业正在积极行动起来,努力争取海外核电项目。在国家领导的亲自推动下,已与英国、罗马尼亚、捷克、匈牙利、阿根廷、南非等国家达成了核电合作意向并签署相关协议;核电“走出去”正在从战略蓝图转化为工程实际,有望带动装备制造业、电站运营与服务、核燃料等产业的出口和国际市场的拓展。  相似文献   

2.
去年以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国际场合发表讲话,强调核电"走出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高铁、核电等技术装备走出国门"。近期,李克强总理会见法国外长时指出,加强各领域务实合作,在核电等领域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作为我国官方出口信用机构的中国进出口银行也有了相应的政策倾斜,未来将优先支持核电、高铁、通信、电站等出口。核电"走出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我国能源企业在"走出去"战略引领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传统欧美市场国家投资获得快速增长。"国际化"也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国家队,中核集团提出"核工业产业链整装出海",中国核电提出"十三五末国际业务占营业收入的20%",核电已然成为国家"走出去"名片。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带一路"贯穿几十个不同国家,各国在文化、经济、法律、政治和监管体系上都有诸多不同,风险很大。特别是核工业,关系到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涉及产业环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核电大国。而要实现从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必须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核电品牌。基于此,中核集团和中广核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核电研发、建设和运营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联合开发自主核电技术品牌"华龙一号",全面参与国际核电市场竞争,开拓国际核电市场的"中国领域"。中核集团和中广核坚持自主创  相似文献   

5.
正对核电行业从业人员来说,中国核电一直以来比较低调和神秘。实际上,在核电行业内部,国家发改委对核电企业提出"走出去"一直给予厚望,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欧洲推广中国核电,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SWOT模型对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战略措施建议。一、SWOT综合分析(一)优势首先,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具有良好地资金优势,对于一个动辄几百亿美元的核电项目,中国核电走出去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核电"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在核电"走出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风险。了解和分析核电出口目标国的发展形势以及风险防范显得愈发重要。为此,早在今年年初,本刊第一期"核电出口热潮下的‘冷’思考"专题中的"出口目标国核电发展及投资风险分析"一文聚焦了巴西、阿根廷、英国、南非等4个国家的核电发展情况及环境。本期专题持续关注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埃及等3个核电出口目标国的发展情况及投资风险,今后还将继续跟踪关注相关内容,以期对我国核电"走出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核工业》2016,(3):38-38
<正>"核电"与"高铁"已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两张靓丽名片,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出,也为核电"走出去"带来重大机遇。中核集团公司通过提供一体化能源解决方案,充分发挥核工业全产业链的优势,以"华龙一号"和模块式小型堆为推介重点,带动装备制造业及核燃料、核电运行服务、核设施退役治理及核技术应用等全产业链"走出去"。从国际核电市场需求看,共有72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其中在"一带一路"上的国家有41个,"一带一路"周边还有11个国家正在发展核电。"一带一路"沿线多数  相似文献   

8.
<正>6月9~11日,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在2014莫斯科国际核工展精彩亮相,引发业界广泛关注,这是中核集团与中广核集团实现技术融合、共同推出自主三代核电技术以来,首次在国外参加展览。其实自去年底核电出口上升成为国家战略以来,中核集团积极响应、落实国家关于核电"走出去"的国家发展战略,已在中国国际核工展、重庆高交会、福建海峡展等不同场合,并通过新闻发布会和主流媒体向政府和公众推介这一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核电产业是我国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能源局2013年11月公布了《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首次提出核电"走出去"战略:对核电企业"走出去"给予方向性指引,并将核电"走出去"作为我国与潜在核电输入国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议题。实施核电"走出去"战略,推动核电项目出口是提升我国核电产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贸易出口结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正核电产业是我国大力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能源局2013年11月公布了《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首次提出核电"走出去"战略:对核电企业"走出去"给予方向性指引,并将核电"走出去"作为我国与潜在核电输入国双边政治、经济交往的重要议题。实施核电"走出去"战略,推动核电项目出口是提升我国核电产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贸易出口结构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正>核电作为安全可靠、技术成熟的清洁能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考虑并纳入能源发展规划。从国际核电市场需求看,当前共有72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其中在"一带一路"及其沿线周边有60多个国家已经和正在计划发展核电,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建核电机组约200台,这为我国核电"走出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作为核供应国集团(NSG)成员,正在大力开拓国际核电市场。国内首台"华龙一号"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围核建作为大型央企,肩负着国内核电、军工、民用工程建设的重大使命,同时也担负着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为全体员工谋福利的重任.通过"走出去",中国核建可以拓展国际市场渠道,获取海外技术和研发资源,获得更高的国际知名度,打造国际品牌,扩大集团公司在核电建设领域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同时,中国核建要想成为受尊重的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凭借领先的核电建造技术、丰富的核电建设经验、卓越的管理能力以及高品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与世界强企竞争,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占领国际建造产业链制高点.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作为俄罗斯核工业发展的管理和执行机构,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海外开发力度不断加强,并取得了不俗业绩。当前,我国政府及核电企业正在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核工业海外开发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核电已成为一张国家名片。分析研究俄罗斯核电海外开发竞争力方面的经验,将对我国核工业改革发展以及我国核工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去年以来,中央领导把核电、高铁"走出去"上升为国家战略。近日,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重组消息引发了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次整合高铁资源,统一对外,被认为是落实高铁"走出去"这一战略的重要措施。有评论认为,南车北车合并一事或成为核工业体制改革的参照对象。当前我国核工业格局与南北车的格局相似,都经历了从集中统一到分散的过程,曾经的分拆是为了更好地激发企业竞争力,但现在走向国际市场过程中,都面临着国家整体实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15.
正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发展的"新常态"。中国电建作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电力建设集团,持之以恒坚持国际化优先发展战略,主动搭乘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快车,深耕细作国际市场,国际业务已成为其稳健增长的"重头戏"和"新引擎",奏响了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最强音。  相似文献   

16.
一、核电、核燃料"一体化"走出去有利于增强核电的国际竞争力。核电"走出去"的关键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品牌,其中最核心的是反应堆用的核燃料组件的自主知识产权。我国核电"走出去"的主力堆型"华龙一号"(ACP1000),其核燃料组件是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CF"系列燃料组件。正因为我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燃料组件,"华龙一号"的出口可以不受国际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制约,可以不  相似文献   

17.
提案提要:实施核电"走出去"战略,推动核电项目出口是提升核电产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优化我国贸易出口结构的重要举措。为此,要尽快制定国家层面的核电出口战略,建立国家层面的领导组织,加大对核电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推动核电自主品牌ACP1000示范工程的开工,进而创造条件实施核电技术和核电项目的出口。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中国核工业前30年创造了决定新中国命运的"两弹一艇"辉煌,后30年则实现了助推中国梦的"华龙一号"问世。自2013年初开始,中国核电"走出去"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在国际市场对中国核电进行推介,这说明中国的核电技术,特别是"华龙一号"已足可以与中国高铁、中国航天比肩。"华龙一号"生逢其时。理由有四。一是"华龙一号"是福岛核事故之后,中国核工业人"化危为机"的产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西部铁军"的十九冶,在"走出去"战略和"打造精品"理念的号召下,充分吸取国内外施工企业和其他国际工程公司的经验教训,开拓进取,经过近几年在欧洲、南亚、大洋洲、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海外市场的拓展和施工管理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市场营销团队和海外项目管理人才库,为公司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和追赶式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0.
《冶金财会》2015,(2):31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铁路、核电、建材生产线等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合作层次。会议认为,对接相关国家建设和发展需求,通过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运用商业模式,促进我国重大装备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不仅是扩大国际投资经贸合作的重要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