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南  汪鑫 《价值工程》2011,30(17):143-144
商业的核心是诚信,电子商务也不例外。针对C2C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欺诈问题以及因为退货规则和信用炒作所造成的信用评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问题,本文对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创新性的通过引入退货评价以及将交易金额作为权重引入信用评价体系,对现有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了改进,形成了新的信用评价模型。新的信用评价模型可以有效地提高信用评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并显著的减少信用炒作对信用评价记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原娟娟 《价值工程》2010,29(34):149-150
C2C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同时,信用问题逐渐成为阻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现有的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网络交易的安全,促进了人们进行网上购物的意愿,但仍存在明显的不足。本文在分析现有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改进后的C2C评价信用模型,并提出了考虑交易双方的历史信用度、交易金额等因素来综合计算被评用户的信用度。  相似文献   

3.
在CtoC电子商务活动中,往往由于物流服务供应商选择不当,造成物流费用高、服务态度差、送货时间长等问题,使得消费者不愿意与商家进行交易。为了帮助CtoC电子商务商家科学、合理地选择物流服务供应商,本文建立物流服务提供商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建立物流服务提供商选择的灰色关联度决策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模型是方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传统的直接的商务活动需要信用,新型的电子商务活动更需要信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有比较完善的信用评价机制。本文通过对我国网上购物发展现状的描述,分析研究了当前网上信用评价机制及缺陷,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用户的日益增多,在电子商务市场不断扩大的今天,C2C类型的电子商务用户也随之剧增,从而引出一些C2C个人信用管理的问题。通过建立相关模型,指出了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归纳出C2C交易信用建立的一些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个人信用管理的方法和实质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研究总结得出,将实名制认证、个人信用度评价模型和安全支付控件工具统一结合使用,是当今C2C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对个人信用度评价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即使对原有的管理体制方法进行了修改,但是对C2C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体系来说仍然不够完善。为了解决C2C电子商务交易在信用管理上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个人+公司+个人的新模式(即C2B2C模式),以及在此模式下的解决方案和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BtoXtoC模式是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不多,对于BtoXtoC模式也没有明确的定义.总的来说,BtoXtoC模式是以CtoC为基础,以BtoB为重点,将两个商务流程衔接起来,目的是把BtoB模式和CtoC模式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为企业和客户服务,它将成为整合后的一种新的电子商务模式,更适合我国中小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的信用评价体系在防范网络欺诈、建立良好信任关系、提高市场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的C2C交易平台的信用评价体系在信用度计算、各类欺诈行为甄别与惩治等方面,仍存在很大缺陷,导致了信用炒作的盛行、差评敲诈的滋生。文章以国内最大的C2C交易平台——淘宝商城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有信用评价体系,指出该体系的不足之处,并对信用评价体系尤其信用度计算模型提出针对性改进的建议,以更好地保护买卖双方的利益,提高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8.
付泉 《企业导报》2010,(8):181-182
通过C2C电子商务信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特征进行分析,以淘宝、易趣、拍拍等主流C2C网站为例,分析一般模式的C2C电子商务中主要存在的信用问题,指出现有信用评分体系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新的信用评分等级,建立改进的C2C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央行新支付管理办法下的电子商务信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办法对从事网络支付等与电子商务支付相关的服务企业作出了相应的规范要求,这必将对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带来新的建设思路。本文通过对人民银行新支付管理办法的解读,通过对已有的电子支付和预付卡的交易模型的分析,探讨了在该办法体系下的电子商务信用的建设机制,提出了运用支付服务实现信用机制的方法,并基于该方法给出了实现信用评价的模型,通过在重庆市公众城市一卡通中心的实际运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信用问题是困扰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文章对电子商务网站的信用评分机制进行了研究,指出了现有评分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电子商务信用评分模型,通过权衡考虑交易对方的信用度、交易次数和交易金额等,来计算被评用户的信用度及信用等级。  相似文献   

11.
梁艳 《价值工程》2011,30(24):171-172
本文描述了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并研究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同时对比了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模式的差异,总结了电子商务在金融危机中的优势,电子商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继续发展的原因和作用,得出了金融危机将促进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徐冽 《物流科技》2013,(12):100-10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交易方式,已全面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电子商务活动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物流的支撑.文章以电子商务时代为背景,分析了我国物流服务业的现状,讨论了电子商务企业对物流的需求,最后提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高效物流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园内电子商务下的物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华  曾德慧 《物流科技》2007,30(2):82-84
电子商务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方式以及消费者的购物方式,促进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在现今的高校中也存在着电子商务.本文着重研究了在高校校园内的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流向,通过校园内的物品流动来说明在高校校园内的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情况.  相似文献   

14.
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已成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子商务发展重要支撑的快递业也快速发展壮大。近年来快递业与电子商务合作不断深化,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相关政策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基于协同学理论,构造我国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协同度测算指标系统,并计算两者的协同度。结果表明,研究期间,电子商务子系统的有序度高于快递业,我国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协同度整体上呈现起伏式下降趋势,华南、华东等区域整体的协同度高于西北、华北等区域。  相似文献   

15.
杨剑 《价值工程》2007,26(2):89-91
属地化电子商务是针对制约电子商务发展因素而提出的一种策略。它的基本思想是在利用传统商务模式供应商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化的手段降低交易费用,以实现属地化电子商务参与各方获得收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也发展迅猛。而目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教学实践还远远赶不上行业的发展,也满足不了行业对于物流从业人员的需求。探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模式的创新、促进教学发展已经迫在眉睫。目前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仍然较为严重,缺乏针对本门课程的有效教学模式。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上不够重视、相关教学设备匮乏和缺乏校企合作渠道。其有效地解决措施包括借鉴国内外成功教学模式,创设有利的协同环境,从而构建多层多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陈银凤 《物流科技》2010,(11):78-80
随着XML的迅速发展,XML正在逐步成为Internet中描述数据的标准,其将在电子商务物流领域得到有效应用。通过描述传统EDI物流系统存在的局限性,并分析XML技术应用于EDI的优势所在,提出了基于XML/EDI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结构模型,使得电子商务物流在Internet上不同系统之间信息交换更加便捷,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已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与应用,对此,研究相应的税收征管对策,建立符合电子商务特点的税收制度,不仅有助于保护电子商务用户的合法权益,促进电子商务的正常发展,而且可以使我国分享网络发展资源,减少电子商务相关税收收入的流失而造成的国家财政收入损失,从而保证经济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将成熟度研究和电子贸易物流产业发展相结合,首次提出了电子贸易物流服务行业发展成熟度模型,并构建了该模型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特许经营的浪潮席卷全球,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特许经营有自己的优势,但也面临着挑战,于是特许经营和电子商务实现了“嫁接”,业务模式得到了新的发展.然而目前关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特许经营发展方面的研究较少,且没有明确的分类.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特许经营类型的演变,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特许经营分为传统特许经营、中间特许经营和网络特许经营,并分析了各自特点.最后基于营销模型,提出了网络特许经营营销模型,从而对特许经营的演变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