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际结算方式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信用证是我国国际贸易中传统的主要的结算方式。从信用证的运用已呈下降趋势的角度出发,论述在我国发展新的国际结算方式的必要性,以及发展哪些新的国际结算方式。  相似文献   

2.
石油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在国际贸易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国际结算中通常采用信用证的方式。由于国际石油贸易中货物体积达、涉及金额多以及油价不稳定等因素,致使石油贸易信用证存在许多潜在的风险。本文通过国际石油贸易信用证项下的风险入手,探讨商业银行如何对风险进行把控,让信用证更好地服务国际石油贸易。  相似文献   

3.
阳群 《中国外资》2008,(4):19-20
信用证结算是银行介入到买卖双方国际货款结算的支付方式,是银行以自己的信用代替了进出口商之间的商业信用。信用证结算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进出口商之间的不信任感,并且还为进出四商提供必要的资金融通,信用证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广泛使用。然而,这种普遍采用的结算方式也有其局限性,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外贸企业应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即能使交易正常履行,又能使其结算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4.
臧运清 《济南金融》2001,(12):56-56
信用证业务作为一种重要的国际结算手段在我国发展迅速,但有关立法较为滞后。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客户之间因信用证垫款或押汇纠纷不断出现,而法院的认定与银行实务存在矛盾。我国加入WTO后,进出口贸易必然要进一步发展,信用证结算业务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相关纠纷也会越来越多。笔结合具体案例,对信用证下提单所有权的法律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罗志芳 《中国金融》1998,(11):26-27
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简称信用证)是现时使用最广泛的国际贸易支付制度和最重要的国际结算方式。信用证自身的特点,客观上决定了在信用证结算中存在诸多导致风险的因素。了解这些风险形成的原因、形式及防范措施,对于银行规避信用证结算中的风险具有极大的现实指导意...  相似文献   

6.
信用证((LETTRE OF CREDIT)作为一种较为安全的结算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买卖双方的贸易风险,尤其是卖方。同时也明确买方在信用证使用的过程中,因银行不过问“单货是否一致”而容易致使买方受到损失,忽视了买方也能从信用证结算中规避一定风险,本文对信用证结算方式在出口型生产企业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回避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信用证结算方式作为一种银行信用,集结算和融资于一体,为国际结算提供综合性服务,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全球贸易结算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贸易格局的复杂化,以及伴随着世界科技的进步,银行信用的功能更加多样化,所以信用证的使用已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8.
赊销结算方式项下融资——出口保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信用证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结算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外贸出口中,赊销(即T/T)付款方式在外贸结算中的占比已超过70%。而传统的出口议付、贴现和福费廷业务通常是基于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出口保理融资的出现,恰好填补了出口赊销结算方式项下贸易融资品种的空缺。  相似文献   

9.
进口远期信用证风险及其防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因为信用证业务,有银行信誉作为担保,所以受到进出口商的青睐,信用证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国际贸易中最为重要的结算方式之一。近年来,在进口开证业务中,远期信用证因付款期限较长而受到进口企业的追捧,开证数量逐年上升,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但远期信用证的付款时间是在进口商提货后的某一个时间,开证行不可能要求进口商交存100%保证金后再放单,所以一旦对外承兑,既失去了对物权的控制,也失去了拒付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杨武川 《中国外资》2013,(12):171-171
信用证曾是国际贸易中最安全的结算方式,由于其在实际操作中风险防范的难度,导致许多商人不愿再用。传统的信用证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更安全更方便的信用证变形形式所取代。  相似文献   

11.
备用信用证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结算方式,在国家贸易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对备用证在操作过程中的风险进行阐述,并提出了防范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龚玉和 《新理财》2006,(4):60-61
迄今为止人们还没有想出一个比信用证结算方式更好、更为各方所接受的办法来取代它而已。因而,银行对处理国际结算中贸易纠纷临界点的划分,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信用证业务是银行国际结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贸易中最常用的支付结算方式。它将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链接为一体,为国际贸易提供综合性服务。同时,信用证作为采纳程度较高的结算方式,在实务中被无理拒付的案例时有发生。如何防范信用证业务风险,成为当前商业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99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支付结算办法>,同时推出了<国内信用证结算办法>,确定了我国支付结算方式是以"三票一卡三方式"为主的结算体系.几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以其同时具有融资和信用支付的手段而被广泛地运用于贸易中,成为重要的结算工具.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贸易双方对信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实环境中信用不健全,大量"克隆"票据的出现使得客户对支付结算业务的品种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结算中运用较广的信用证结算方式与我国的银行承兑汇票一样具有融资和信用支付功能.人民币信用证是借鉴国际信用证的运作模式,应用于国内贸易的一种支付结算方式,随着金融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为满足客户出于对贸易方信用度的担忧和扩大融资渠道而提出对结算手段多样化的要求,促进国内贸易的流通和发展,开展人民币信用证结算方式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对外贸易活动日趋活跃的同时,与作为当前国际贸易结算为主要方式的信用证相关的诈骗犯罪活动却愈演愈烈,其数额之大触目惊心,我国已成为信用证诈骗案的多发地区.本文就银行国际结算业务中跟单信用证诈骗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主要骗术及防范对策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前,银行能为出口商提供货物装运前的贸易融资产品大多限于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打包放款业务,品种单一、局限性大。随着国际贸易买方市场的形成,近年我国出口贸易结算方式也迅速由信用证向汇款、托收转变,例如目前国内出口结算方式中信用证只占20%-30%,且逐年递减,这一趋势导致出口企业在非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需要银行提供装运前融资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编按]  相似文献   

17.
郑海燕 《中国外汇》2009,(22):28-29
信用证结算是当前国际贸易结算中最重要、最常用,也是最安全的结算方式。只要做到符合国际惯例,单单相符、单证相符,就可获得开证行的第一性付款保证。但这种结算方式时效性也非常强,如果由于时间因素的客观原因造成开证行拒付,信用证结算方式也就失去了意义。  相似文献   

18.
蒋微 《中国外资》2009,(8):115-115
在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信用证是主要的结算方式。本文将就出口商在使用信用证结算过程中遭遇的风险加以探讨,并且提出一些可行的规避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信用证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由于信用证是以银行信用为保证,远期信用证可以提供融资的便利,有个别企业便利用远期信用证进行非法融资,通过“转口贸易”进行“假转口真融资”的逃套汇活动,对国家和银行的权益构成了侵害,潜在风险极大。  相似文献   

20.
由信用证押汇纠纷引起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证结算业务在世界范围的迅速发展与对其立法规范的缓慢进程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业务惯例与相关法律之间的矛盾也层出不穷,本介绍的是由信用证纷引起法律争论的一件典型案例。为加深对本案的理解,我们还就此案邀请有关业务人员专门进行讨论,希望引起业内人士 对国际结算法律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