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作为大自然的绿色使者 ,生态系统的调解屏障 ,成为可持续发展中十分重要而关键的环节。为此 ,国家正式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 ,给林业进行了重新定位 :由是一项产业转向主要是一项公益事业 ;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 ,更是生态建设的主体 ;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 ,生态效益优先 ;由用材型林区转向以加强保护、休养生息为主的林业建设区 ;由混合经营转向分类经营 ;由基本以人工造林为主 ,造乔木为主转向按经营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植被组合。这是林业进行战略大转移的一次划时代的大动作。…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林业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些论述,明确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确了林业的性质。但生态优  相似文献   

3.
生态与产业互动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林业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些论述,明确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确了林业的性质。但生态优先,并不  相似文献   

4.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关资金的获得和有效使用的核心工作,是研究企业如何进行财务决策才能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的一门科学。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天保工程”的实施,林业企业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重大转折,由一项产业转向主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由单一的国民经济组成部分转向既是国民经济组成部分,又是生产建设的主体;由以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要实现上述目标,企业经营机制要有新的变革,企业管理水平要有新的突破。一、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1.只注重货币资金管理,轻视其他资金管…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林业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些论述,明确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明确了林业的性质。但生态优先,并不意味着要放松,甚至放弃林业产业的发  相似文献   

6.
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善生态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林业的主导需求,林业建设正在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特别是随着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林业建设进入了以大工程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阶段,“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成为新世纪林业发展的战略核心,建设一个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成为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那么,什么是比较  相似文献   

7.
从林业的特性出发思考森林保险政策的设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双重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森工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科学的森林经营体系,大力保护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正确处理生态建设和发展林业产业的关系,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林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木材产量的逐年调减,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林业多种经营已经发展起来,成为林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多种经营贴息贷款,是国家在“七五”期间向森工企业投放的贷款,意在解决林区“两危”,把以木材生产为主的经营方式,逐步转移为以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为主体,以木材生产为辅的战略目的。如何管好用好这项贷款,促进林业多种经营事业的发展,是企业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立项后贷款要归D管理目前,多种经营贴息贷款项目直接由企业的基层单位进行经营管理,这种松散型的管理方法,存在很多问题。一是…  相似文献   

10.
1加快集体林业的发展是一项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林业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林业进行了战略定位,即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集体林业是我国林业的半壁江山,林地面积占全国的60%,森林总蓄积量也接近60%。大力发展集体林业,是加快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大部分地区仍然维持在上世纪…  相似文献   

11.
天然林保护工程尚需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天保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全国大局的高度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也为我国新时期林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保护天然林资源、发展生态林业既是国有林区林业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又是国有林区实施战略性调整的历史选择。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国有林区的经营方向正在逐步调整,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经营格局正在逐步打破。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也将进一步理顺,国有林区职工也正在从“砍树人”变为“护林人”、“造林人”。对实施天保工程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了林业“三定”,落实了农村林业生产责任制,使农村林业生产由以集体经营为主,转向以千家万户经营为主。从1981年以来,林业又经历了由“各自为战”到联营的转变过程。武宁、修水两县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发展国营、集体和农民个人造林的同时,实行了一种国乡联营造林的新形式。实践证明,在林区县,实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经营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林业阶段,林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资本原始积累”的角色,以破坏森林资源为代价支持经济发展战略。在“木材利用”原则指导下的林业经营必须以森林的经济效益为主,而忽视其生态和社会效益,导致森林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林业陷入“两危一困”境地。随着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提高,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以提供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传统林业转变为一个兼有产业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现代林业。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的时期.林业经营管理体制的变革给林业会计核算带来了崭新的课题.一方面是林业会计的核算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天然林资源保护等六大工程的相继启动,林业正由以企业性经济活动为主向事业性经济活动为主转化,以林业产业建设为主向林业生态建设为主转化.  相似文献   

15.
国有林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从林业经济转向林区经济 ,这是目前国有林区脱危解困的必然选择 ,也是实践“天保”工程 ,建立多元化保护森林资源机制的需要。因此可以说 ,发展林区经济是林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把生态建设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确定的“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三生态”战略思想,为新世纪我国林业发展及生态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林业要大发展,出奇制胜在科技。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给林业科  相似文献   

17.
“十五”是江苏省全面建设富裕小康社会,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加快林业发展,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环境与发展的矛盾,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全省林业面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准确定位,把握“十五”林业发展方向 我省林业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两个内容,生态林业工程是基础,林业产业工程是龙头。没有发  相似文献   

18.
<正>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项公益事业,又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兼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我国是一个少林国家,全国森林总面积只有1310万公顷,人均不足1.1公顷,人均活立木蓄积量不足10立方米,由于长期以来对原始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受产品计划经济的影响,林业正面临着“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困状。当前,我国改  相似文献   

19.
国有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林业经济转向林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林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林业经济转向林区经济,这是目前国有林区脱危解困的必然选择,也是实践“天保”工程,建立多元化保护森林资源机制的需要。因此可以说,发展林区经济是林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国有林场是我国生态修复和建设的重要力量,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