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对东亚的权力等级体系进行了分析,同时主要分析了东亚权力转移的现状及其影响。本文认为,东亚这一区域层级体系发生了权力转移现象,权力主导国由日本转向中国,日本在权力转移后处于极为不满意状态,而美国也相对加大了对中国的遏制力度。本文指出,权力转移对东亚各国的战略选择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由于在全球层级体系内只是出现了权力变更,因此,这些影响并非全是实质性的。本文认为,中国在权力转移后及崛起中,应该承担起东亚主导者的角色,正确进行国际定位及利益界定,以维护东亚地区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东亚地区力量的分化与组合进程不断加快,经济依存与政治分裂的现状增加了区域安全治理的难度。三大主流理论范式分别从传统均势、制度合作、塑造认同的视角对东亚地区秩序的和平转型进行了合理解析,但地区安全困境仍未得到改善。学界关于东亚体系与地区秩序的研究,特别是通过区域内主体互动方式以推进地区秩序转型与发展的问题,现有研究大多侧重体系的结构性分析和政策性建议,忽视了进程性研究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权力与规范两个研究视角,论证国家行为与体系进程之间的双线性关系,以冀对东亚秩序的和平转型提出合理解释,改善体系肌理。  相似文献   

3.
东亚经济的崛起和东亚危机的发生从某种角度上讲与东亚经济模式紧密相关。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东亚经济模式已不合时宜,需要转型。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东亚国家(地区)必须突破日本一雁领头的"雁形结构",不断提高区域合作紧密化程度,提高产业调整速度,共同实现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东亚的未来将面临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一国货币国际化的研究被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两门学科分割成两个互相独立的研究领域,且都缺乏对权力转移进程下货币守成国和货币崛起国之间博弈关系的关注。在权力转移进程中,如果崛起国的货币目标是成为国际主导货币,就会面临来自既有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和货币主导国的双重压力。由于国家内部的利益集团和权力结构形成的双层博弈,以及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所做出的货币外交战略则构成了该国货币崛起的内部制约因素,并且这种内部制约因素集中表现为政治领导能力。在货币金融史上,德国马克的崛起与日元的衰落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在权力转移进程中,外部因素并不是制约一国货币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国际货币崛起国只有从内部制约因素着手解决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方面的堵点和难点,方可使本国货币成为国际主导货币。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以及俄乌战争进入深度复杂阶段,尤其是在中美权力转移的大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机遇。人民币国际化内外部挑战加剧,从而在内部继续推进经济与金融改革,在外部继续扩大开放水平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社会管理模式逐渐向"小政府,大社会"方向转变,行业协会功能逐渐凸现出来。其发展已经越来越受到学者与社会的重视。行业协会的权力如何定性,如何行使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即将从社会权的视角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东亚各国、地区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战后东亚地区的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一种有魅力的增长,其主要原因就是选择了市场经济的二元调节机制这一制度安排,使政府充分发挥了促进经济有效率增长的积极作用。未来东亚地区的经济若要继续保持这一增长趋势,必须要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总结了权力的本质特征是一个行为者或机构影响其他行为者或机构的态度和行为的能力;根据权力主体、客体、来源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的不同,把权力理论分为国际权力理论、国家权力理论、公共权力理论、组织权力理论和个人权力理论五个方面,并分别对五种权力理论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五种权力理论之间的联系;探索了各个权力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观念层面上看,政府权力的宗旨体现为一种价值,是政府价值观的具体化。它体现政府的权力主体是谁,政府的权力为谁的利益、权益服务,这一根本性的价值观。这样,政府权力的宗旨内含着政府权力的伦理精神与伦理品质,也为从伦理视角进一步研究政府权力的宗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针对渠道权力理论研究限于"二元"分析范式的不足,以交换网络理论与资源依赖理论等为基础,初步考察了由三个渠道成员构成的三元网络中权力结构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二元关系之间相互影响的网络效应,对网络中的权力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三元环式网络中去,网络结构的闭合不仅会导致权力在网络中的重新分配,还会导致网络中渠道成员角色与功能的变化。要想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渠道系统中的权力结构,必须将二元关系还原到其嵌入其中的渠道网络中,考察网络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章将城乡收入差距分解为四项结构性收入差距,即工资性收入差距、经营性收入差距、财产性收入差距和转移性收入差距。各项结构性收入差距对城乡总收入差距有不同贡献和作用。研究表明:不同财政支出项目对城乡总收入差距的影响是通过作用于不同结构性收入差距实现的。财政科教文卫支出主要通过拉大城乡经营性收入差距从而对城乡总收入差距产生扩大作用;财政支持农业支出主要作用于城乡转移性收入差距从而缩小城乡总收入差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对城乡结构性收入差距均表现为扩大效应,但统计上不显著;财政公共安全支出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然而这种影响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结构性减税已经过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阶段和抗危机、促增长阶段,新一轮结构性减税将实现与税制改革的对接,长期推进。结构性减税的优势在于"调结构",而我国现行税制存在着八大结构性问题,据此找到了结构性减税与税制改革相对接的通道。这样,便可勾勒出新一轮结构性减税的策略框架,并以各个税种为落脚点,充实此轮结构性减税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2.
权力与民主是政治学上两个核心的概念,权力制约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之一。文章从民主角度出发,阐述了民主与权力制约的历史关系,认为制约权力是民主的应有之意。论述了民主与权力制约的关系,提出了强化权力制约的各方面民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河源市的高等教育发展远远落后于当地民众和社会的需求,亟需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源市高等教育呈现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一般和结构失衡状态,原因既有经济的也有理念的问题。河源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遵循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等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民众和社会的需求,在高等教育形式结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破除陈旧理念、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东亚国家或地区战后先后进入持续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就完成了由工业化起步到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转变。从经济史学的角度对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地区的产业结构发展历程的分析表明,政府在造就奇迹的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在参与东亚产品内分工过程中,香港发挥转口贸易港和自由经济体作用,助推内地参与东亚产品内分工,并成为高度外向型和服务化的城市经济体,同时也积累起对外部市场依赖性强、与内地共同处于产业链低端、技术创新乏力、产业空洞化等诸多问题。面对东亚产品内分工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大机遇,香港应当加强与腹地经济合作,走“粤港澳联动:重点区域率先突破”的转型道路。  相似文献   

16.
将零售商分为两种类型——出于超额收益动机而滥收通道费的零售商1和出于效率动机而合理收取通道费的零售商2,并引入渠道权力一依赖理论探索通道费的收费动机及其对供应商的影响.研究表明:渠道冲突往往出现在向零售商倾斜的权力一依赖结构中,且越向零售商倾斜,冲突越容易出现.零售商1的行为使渠道收益分配不均衡,必然导致渠道冲突;零售商2收取和提高通道费有其合理性,但由于渠道结构不对称,其收费行为将会被供应商虚假感知并导致渠道冲突.治理由通道费引起的渠道冲突,政府应将政策重心放在平衡渠道权力一依赖结构的行业或产业政策上,对通道费则应少规制或不规制.  相似文献   

17.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包含诸多绿色经济因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以绿色发展为契机和动力。与此同时,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在绿色经济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将推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进程。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发展可以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进程,并能够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补短板进程。  相似文献   

18.
公权力边界的清晰界定与权力范围的有效规制是当前依法治国背景下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以公共服务为着力点,深化行政权力改革,在简政放权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政府财政资源,推动地方政府投资结构渐趋合理,以此推进法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进程,是当前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本文以安徽省30个县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实了县级地方政府“权力任性指数”与地方政府投资结构的显著相关关系,并基于此试探析制约与监督政府权力的任性行使,推动政府权力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运作的举措.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金融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需积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加以述评基础上,从金融结构和金融效率视角分析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据此测算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保持了高达9%以上的增长速度,其增速之快、维持时间之长、转型难度之高、赶超幅度之大都是人类历史所罕见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然而,中国经济在增长的起点、轨迹、主体、直接原因和增长所需的全球市场等方面又具有常态特征,与战后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相类似,也没什么特异于经济学教科书所揭示的增长规律。而现有的理论,无论是比较优势理论、地方政府竞争理论抑或市场化改革理论,都无法内在逻辑一致地解释中国的经济奇迹和存在的问题。本文的研究表明,权力结构理论才能解释中国解放后的经济成败。而基于权力结构的视角,从增长的源泉来看,中国更无特殊性:解放后到1978年,中国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根源在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权力结构失衡;改革开放后,中国和其他走向经济成功的经济体一样,都是在保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通过调整权力结构来推动改革和对外开放、进而释放出巨大的经济发展活力和取得显著的经济成就的。因此,基于权力结构理论的解释不仅能揭示中国经济成功之谜,也能回答其中蕴含的问题,还能解读中国体制变迁背后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