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钢筋砼双向受弯构件的受力特征,采用相应有假设,利用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理论和应力应变关系。得出了钢筋砼构件双向受弯时,中和轴位置的确定及配筋计算方法,同时对正截面承载力的校核也提出了建议,与现有的方法比较,具有概念明确,方法简单,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既有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经检测通常存在超筋和少筋的现象,其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现有的教材中,没有提出明确的校核方法.根据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际工作情况和应力-应变关系,提出了其正截面承载力校核的方法,从而为其准确确定加固方案,或在可靠性和安全性评估中准确为其定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加大的社会背景下,承载力研究也相应进入新的阶段,需要从全新视角探索其研究路径.承载力研究不仅要注重单要素承载力、城市承载力、绝对承载力、现实承载力的研究,还要注重综合承载力、区域承载力、相对承载力以及潜在承载力的研究,并将这几个研究对象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这对全面分析和客观判断一个城市或地区承载力状况、探寻如何疏解承载压力、增强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Solow模型和干中学模型的扩展,阐述了资源承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并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西部地区资源承载力的差异,结论表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资源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其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西部12省市资源承载力存在差异;西部地区和东、中部地区资源承载力存在差异。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虽然综合承载力增强,但资源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尤其是与东部地区相比,超载状态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5.
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系统梳理了承载力研究的发展历程,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本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了重点概括,并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展望:科学发展观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融合;发展模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统一;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空间规划相协调;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研究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分别以全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作为参照区,计算1993-2002年江西省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无论是与全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还是西部不发达地区相比江西省的综合承载力都处于超载状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江西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阐述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特征及系统构成,并以秦皇岛市为例,通过测算其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居民心理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以此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论文阐述了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特征,从生态承载力、资源承载力、心理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四个方面对扬州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扬州发展旅游业,提高环境承载力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扬州市日平均接待游客量与该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相符,但高峰日严重超载。笔者建议,加快建设不同层次的住宿设施和交通设施;增加市民福利,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研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提倡能源低碳循环利用;加强宣传和教育,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相似文献   

9.
根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全国、山东省以及世界主要国家为参照区域,计算得出河北省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水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分析得出:①河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大大高于经济资源承载力和水资源承载力;②河北省土地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富余状态,水资源严重超载,经济资源承载力于1997年后呈现富余状态且富余数量逐年:增多;③河北省各市资源承载力存在着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可持续发展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土地承载力评价的京津冀城市群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京津冀城市群土地承载力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通过阐述土地承载力的研究现状与内涵,完善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根据实证结果找出土地承载优势和土地承载短板,并分析经济承载、基础设施承载、生产建设承载等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差异,进而探索通过内部调整和外部协调来实现承载力提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的南疆、北疆和东疆三大区域为例,分析资源人口承载力.因不同区域的人口分布、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较大,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承载力、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的差异更大,所以研究不同区域的资源人口承载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水资源对于保障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旅游业的开发会加重旅游地的用水负荷,而在新疆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旅游业带来的影响则更加显著。本文在建立GIS数据库的基础上,对新疆各个地州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进行评估,进而利用常规趋势法计算出新疆各个地州的旅游业水资源承载力指数,分析各个地州旅游用水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和田地区资源性缺水风险较大。对旅游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表明,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受到的影响程度较为显著,其余地州受影响程度较为低,需要提高相应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3.
大连市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力测算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分别从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三方面测算大连市人口承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测算,确定出2020年大连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依据大量统计资料,研究了北京市2003年~2012年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无论以全国为参照区域还是以4直辖市为参照区域北京市的经济资源承载力都处于富余状态,而自然资源承载力都处于严重的超载状态;以全国为参照区域北京市的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变化不大,以4直辖市为参照区域北京市的相对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缓慢上升阶段,但由于北京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北京市综合承载状态正由富余状态逐渐转变为超载状态。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北京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升自然资源承载能力;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社会经济系统运作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其支撑社会经济系统运作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区域能源系统负荷过高,会给区域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作为区域层面的能源承载体系,其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能源载体、生态环境载体、承载客体,在此基础上,可构建能源承载力评价体系并对2007—2011年间京津冀三地能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北京能源承载力逐年稳步提升,天津能源承载力虽然呈上升态势,但其能源系统一直处于高负荷状态,而处于工业化中期的河北的能源承载力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6.
王晶  杨宝仁 《全国商情》2010,(10):15-16,20
本文在大量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在旅游环境承载力分量指标的测算原则及方法、承载力指标体系及指标量化、构建判断矩阵及计算、计量模型的选取等方面对区域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结果为:目前北方森林动物园的承载指数为0.7177,处于弱载。最后笔者提出了优化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承载力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人口分布、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集中区,是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产生了诸多的城市问题,研究城市承载力是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运用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由土地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交通承载力、环境承载力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西安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估和灰色预测,为实现西安综合承载力的提升、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以及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等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在现阶段应用旅游环境承载力量化模型时,忽略游客的感受,没有以游憩体验管理为出发点的现状,对游客心理承载力的内涵、特征作了一些总结和概括,并在寻找降低游客承载力的原因的基础上,从景点建设、服务方式等6个方面为提高游客旅游体验的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往关于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成果存在一些缺陷.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尝试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其1990-2005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土地资源,是长三角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从2000年开始,长三角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进入相对富余状态;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明显.需要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地资源矛盾日趋突出,为了保障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协调发展,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一直是土地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土地承载力的内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还分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土地承载力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